日本:被低估的创新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很多中国人自豪于GDP上涨的幅度,甚至有人提出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的“中国模式”时,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却说:中国还没有产生什么具有普适价值的商业模式。但是日本,早已在自己的土壤中找到了合适的模式,比如精细化管理等。
日本是一个必须尊重和学习的国家。当全世界都在衰退中缩减消费的时候,几乎经常能在中国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看到日本科研人员不时推出几个栩栩如生的机器人。日本寄希望机器人产业2025年时的利润可以大涨至近700亿美元,日本还雇用了超过 25万的工业机器人劳动者以削减高昂的劳务开支,并希望以此支持未来的丁业机械化,日本的机器人工人数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而且在未来15年中很可能会增长到100万。
可以展开想像,当老龄化时代来临,日本工厂里到处是机器人勤劳工作的景象,而中国陷入老龄化危机后,要买多少个这样的机器人来解决劳动力减少的状况呢?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都是这个国家的一贯特性。早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日本企业就已经开始从其传统优势行业,比如家电、汽车以及电子产品等产业向新能源、动力汽车等新兴产业迁移,并且早已开始在低碳经济领域谋求发展。
美国人看到的日本人创新:通过采用和改进外国(大部分是美国)的技术,首先是低价,借助更高的质量或服务掌握技术的领先。沿着这条路,它们与客户之间培养了紧密的联系,它们熟悉客户的需求并能够很好地满足它们。技术上的优势加上客户的信任共同堆砌了令竞争对手望而生畏的进入壁垒。
几个让你瞪大眼睛的数字:2009年,《经济学人》杂志“全球最具创新能力国家爿珩榜”中,日本位列第一。从2000年到2006年间,日本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的3.04%,美国2.73%,欧盟1.86%,中国1.4%。
原来,这个看似安静的邻居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步调默默前行。这种有别于传统思维的理念太值得我们这个“热得发烫”的国家认真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