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X效率学派的兴起_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X效率学派的兴起_西方经济学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新进展:X效率学派的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派论文,新进展论文,西方经济学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的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抓住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与现实不一致的缺点,对它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并提出了以X效率(X—efficiency)概念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体系。80年代中期以来,X效率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追随者日渐增多,从而使学派林立的西方经济学界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学派——X效率学派。

一、X效率学派的基本假设和命题

X效率学派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不同于新古典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命题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基本假设和命题可概述如下。

第一,生产活动不只是可借助现代数学和物理方法精确描述的一种纯技术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取决于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

第二,任何个人都具有双重个性。换句话说,个人既具有坚持标准,通过计算和注意细节,努力追求最大化目标的倾向,又具有不关心标准,不注意计算和细节,不努力追求最大化目标的倾向。这两种倾向的并存和对立,决定了新古典学派所谓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只能是一种极端的和个别的情况。通常的情况应该是,个人只具有有选择理论。因此,应该用最大化非最大化假设来代替最大化假设,即不排除最大化行为,但同时也允许和承认非最大化行为。

第三,作为委托人的企业和作为代理人的雇员的目标和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企业内决定努力程度的所有变量,并不都由企业控制,而是一部分由企业控制,另一部分由雇员控制。因此,企业生产率的决定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对策论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雇员都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即追求最大化行为、采用同业集体标准和遵循黄金法则。只有在双方都遵循黄金法则的极端情况下,企业和雇员的目标和利益才是一致的。

第四,个人的行为具有惯性特征,即个人通常都在其惯性区域(Inert area)内活动。所谓惯性区域,就是一组行为边界,在这个边界内,个人将按习惯和常规行事。当个人处于其惯性区域时,外部冲击不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值得一提的影响。只有当外部冲击达到一定程度或持续一定时间,个人才会改变其行为模式。惯性区域概念再次表明,个人只具有有选择的理性,他们并不总是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充分的反应。

第五,劳动合同是不完善的。在劳动合同中,企业购买的是劳动时间,而不是作为人力投入最重要因素的工作努力。企业要事先确定雇员的努力程度,涉及的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均十分高昂,甚至会招致雇员的抵制。所以,劳动合同安排总是不完全的。根据这种合同,雇员对于提供多少某种技能水平上的努力,具有相当的自由选择权。雇员的实际努力程度,还要取决于企业的激励机制和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这是劳动投入不同于其他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六,生产过程不是一种机械过程,企业也不是一部将投入变为产生的高效转换器。X效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内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企业内部,上司、同事和传统等因素,都会对个人的努力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即使是拥有相同投入和技术装备的企业,也会由于企业内个人努力的情况不同而导致不同的产出水平。

二、X效率学派的微观经济理论

X效率学派从上述基本假设和命题出发,提出了不同于新古典理论的微观经济理论。

1、生产理论。X效率学派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企业生产率决定的理论。新古典学派假设,厂商是根据其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进行生产的。换言之,新古典学派假设,厂商会在既定的投入和技术水平下,实现产量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所以,投入产出关系和成本产出关系是一种纯技术关系。莱宾斯坦则指出,企业的产量和成本不仅取决于技术因素,而且也取决于决策因素。由于劳动合同不完全,企业和雇员在一定范围内均有斟酌决定的自由,所以,企业不能控制与生产有关的所有变量。相反,这些变量的一部分由企业控制,另一部分由雇员控制,两者共同决定最终结果。因此,企业生产率的决定问题,就成了一个典型的对策论型的问题。在最大化行为假定下,雇员有一种刺激,即提供最低容忍度的努力水平;企业也有一种刺激,即提供最低容忍度的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双方追求最大化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囚犯困境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如果双方都遵循黄金法则,即完全为对方利益考虑,则会导致劳资两利的最优结果。莱宾斯坦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上述两种解决方案均不会被采用。因为依赖于企业中人际关系历史的习惯与常规,可能导致一种介于上述两种结果之间的中间结果。惯性区域概念表明,常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冲击,则努力和工作条件均将维持在常规的水平上。X低效率行为的存在和持续可从常规的存在和持续中得到解释。

2.厂商理论。新古典理论假设,企业是利润最大化者,企业产量要达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为止,企业将根据其需求曲线来决定产品价格。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企业并不是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产量,它们也不用根据需求来决定价格。它们实际上是按成本加成定价法来决定价格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企业并不了解产品的需求曲线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企业缺乏需求曲线方面的信息,就意味着它们缺乏边际收益的信息。没有这种信息,企业就不可能根据边际分析来决定产量和价格。莱宾斯坦指出,在不完全市场上经营的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寻找到免除成本最小化压力的庇护所。这些方式包括:产品差别、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限制竞争的政治手段。它们中的一部分,很可能都不是成本最小化的。以较高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产品使它们可以弥补高于最小化的成本。这就使企业将其可能的活动范围从完全竞争的成本最小化——价格最小化点扩展到一个较宽松的均衡区域。因此,在一定的产品需求下,只要价格和成本仍维持在某个界限之内,企业就处于其惯性区域内,即在投入的使用、价格的决定和产品的数量等方面按常规行事。宽松的均衡区域内的惯性行为假定意味着企业不会积极寻找可能得到的获利机会。

三、X效率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

70年代中期以前,X效率学派的理论基本限于微观方面。70年代中期以后,X效率学派越来越关注宏观经济问题,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包括通货膨胀理论、就业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

1、通货膨胀理论。莱宾斯坦指出,现行的宏观理论把通货膨胀看作“过多的货币追逐既定数量的商品”的结果。它既没有解释特定的绝对价格是怎样决定的,也没有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的创造过程。莱宾斯坦认为,价格是由有血有肉的现实的人决定的,他们的行为会影响货币的需求。在他看来,通货膨胀是由一些冲击引起的,这些冲击导致企业采用基于常规行为的决策规则,提高绝对价格,绝对价格的提高导致信贷需求增加,信贷需求的增加又导致银行体系增加信贷供给。假设出现了使一些经济行为人的价格或成本提高的某种外部冲击。这种外部冲击可能是由于进口成本的上升,货币贬值,税收增加,生产率下降,等等。由于某种常规的成本加减定价方式发生作用,或者由于上述冲击突破了惯性区域定价的界限,一些卖主以提高价格的方式作出反应。一些卖主提高价格的结果,必然导致其他卖主蒙受损失。在弱市场上蒙受损失的经济行为人试图在强市场上弥补这些损失或者弥补损失还有余。一般物价水平由此出现上升趋势,并导致生产率的部分损失和成本上升。这又会导致物价水平更大幅度的上升,在一些市场的买主就是其他市场的卖主的多重市场上,当经济行为人对其他市场产生冲击,从而导致价格进一步上升时,这些力量就会扩散到整个经济中去。物价的上升同时又会导致信贷需求的增加,因为那些在更高价格下进行购买的经济行为人不得不寻求贷款以支持这种购买。

莱宾斯坦认为,上述过程必须以这样的假设为前提,即外部冲击大到足以引发一次通货膨胀过程。但是,正如惯性区域概念所表明的,一些外部冲击可能是太小了。因此,一些行为人可能是膨货膨胀的净吸收者,另一些行为人可能是中性的(即只是严格转嫁成本上升所造成的损失),还有一些行为则是通货膨胀的促进者。惯性区域概念表明,一般来说,当外部冲击比较小时,通货膨胀的吸收者居多数,从而出现一个通货膨胀下降的过程。但是,在中等程度的外部冲击下,通货膨胀的促进者居多数,通货膨胀率会上升到一个最高的水平,或者无限制地上升下去。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限制货币供给的增长,则通货膨胀会大大低于充分释放时的水平。

2、就业理论。莱宾斯坦认为,城市部门的就业量取决于城市部门的资本存量、城市工资率和向城市的净移民等因素。如果技术、资本的存量和种类既定,则城市就业量是城市工资和净移民的函数。人为资源总量在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之间的配置取决于由农村向城市移民的数量,后者又取决于移民的需求和供给。给定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就可确定农业部门和城市部门的工资水平。如果城市部门配置的人力资源超过了城市部门的就业量,则超过的部分就是城市部门的失业量。

现在的问题是,城市部门的失业是否会导致城市工资的下降?或者说,雇主是否有充分的理由仅仅因为失业的存在而降低工资?新古典理论认为,在城市部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城市工资必须高于农村工资以便从农村部门吸引劳动力。如果城市部门存在失业,则较低的工资就足以吸引劳动力,因为有大量的失业者可供雇用。因此,失业的结果必然是工资的下降。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尽管城市失业长期存在,城市工资并不下降以结清劳动市场。莱宾斯坦指出,X效率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根据这一理论,高于农村工资的城市工资对每个雇主来说都处于惯性区域之中。惯性区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该区域内任何变化所带来的效益都不足以弥补引起变化所必需的成本。在现实生活中,改变所有的工资率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问题不在于新增雇员会在比现有雇员工资更低的工资下被雇用,而在于新增雇员愿意在较低的工资下工作这一事实是否值得雇主重签劳动合同把所有雇员的工资都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雇主这样作除了会招致雇员的抵制和意志消沉外,还会产生其他花费成本的结果。一些雇员可能会另谋他就。因此,必须考虑雇用和培训新工人的成本。更重要的是,留下来的雇员会选择降低努力水平来换制工资的下降。莱宾斯坦认为,考虑所有这些因素后,作出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即存在一个惯性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雇主不会重签劳动合同,把工资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莱宾斯坦指出,惯性区域概念和效率工资理论是完全一致的,它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彼此互相补充。

3、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理论从一开始就通过其最大化行为假设把企业内部出现X低效率的可能性完全排除掉了。因此,新古典增长理论只关注投入的增加和技术革新。X效率学派则从X效率存在的事实出发,主要关注企业内现有投入使用效率的程度。莱宾斯坦认为,投入使用效率的程度取决于企业内所有成员所提供的努力水平,后者又取决于企业成员所面临的压力的大小。压力可分为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两种。外部压力一方面来自企业“上边”的环境,包括委托人的代表,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竞争者。内部压力则来自于企业成员的伦理或其他类型的文化价值。一般说来,企业成员所提供的努力水平与他们所面临的压力的大小正相关。与努力水平有关的另一个因素是可能存在的搭便车的动机。由于劳动合同不完全,企业成员拥有对努力的自由选择权。在存在努力的自由选择权的情况下,企业成员可能有很强的搭便车的动机,这又会导致类似于囚犯困境的情形。搭便车和囚犯困境问题可以通过采用常规而得到解决。努力的常规可能在企业成员可以接受甚至偏好于更高努力水平的情况下导致低水平的努力。惯性区域概念表明,由常规决定的较低水平的努力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斯宾斯坦指出,导致生产率下降或阻碍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垄断程度的增加。垄断是使企业免受竞争压力的重要因素。垄断程度的增加会使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减少,从而降低企业成员的努力程度。二是广告和产品差别的增加。从企业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通常会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其最终结果是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努力效率的压力下降。三是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气氛的增加。在通货膨胀的气氛下,企业感到当它们提高价格时竞争者也会提高价格。价格上升的结果必然是努力效率的压力减少。四是政府干预的加强。一般说来,如果经济活动的更大部分由政府控制,而政府活动比私人部门的X效率更低,那就会出现由X效率较高的活动向X效率较低的活动的转变。五是私人部门官僚化程度的提高。当企业变得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成熟”时,其内部机构就会向更大的官僚机构转变。在企业内部,上司所关心的是下属对其所负的责任,而不是下属的工作表现。这种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企业的效率。

标签:;  ;  ;  ;  

西方经济学的新发展:X效率学派的兴起_西方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