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影从审查制度到分类1的演变_电影审查论文

英国电影从审查到分级的演变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电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影作为流行的媒介,生动逼真的视听影像,与现实重叠的交织所引发的大众娱乐、艺术思考、现实批判及经济价值的追求,这些都是进入20世纪直至今日以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但是意识形态的控制、法律道德的体制塑型、市场利益和自由表达的权力这些围绕电影作为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媒介所展开的行政管理、商家效益、艺术自由、观众娱乐所形成的交融、对抗和发展关系,有的时候需要暂时将研究的目光脱离具体的电影文本、发行放映以及受众分析这些方面所建立起来的系统。对电影所附加的管理、要求和限制可以在更为开阔的视野和交互文本里,看到电影媒介所牵动的社会机制和运作体系的种种绚烂和热闹后面的一些根本议题。这就是一个国家或者说某种体制运作最生动的解构和剖析。

一、早期时代

电影诞生于1895年的法国巴黎,但是随后很快传入了英国。电影作为最初的玩意儿出现在英国的时候完全没有什么管理和束缚。但是刚一开始,社会的道德家们就表达了对电影影响力的关切。有人很早就指控说年青人当中盛行看电影的行为,接受了不良影响,从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现象。他们要求对新的媒介形式进行控制和管束。

早期胶片都是易燃的亚硝酸盐做成,英国当局最初对由此引发的火灾隐患而催生了1909年的《电影法案》(Cinematograph Act)。其核心授予地方行政部门颁发电影经营许可证的权力,赋予了地方行政部门扮演电影内容审查者的角色。一些地方议会开始审查并且禁止影片。1910年伦敦区议会(The London County Council,LCC)就是第一个行使法案所赋予权力的地方行政部门。它第一次对一部刚刚搬演的电影提出了禁令。因为影片表现了一个世界重量级别的拳击冠军,一个黑人杰克·约翰逊打败了一个白人詹姆斯·J·杰弗雷斯。

英国当时688个地方行政部分就个别电影能否公开上映各抒己见。这种热情马上引起了英国电影工业界的惊慌。于是他们以行业自律的方式在1912年自发成立了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The British Board of Film Censors,简称BBFC)。经济上该机构的运作依赖电影制片人提供的资金来保证审查者审看影片。而且该组织的意见具有终极决定意义,英国电影工业必须一致遵从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决定。该组织从英国皇家大臣办公室(The Lord Chamberlain's Office)选出管事的主席。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政府官方色彩和背景。皇家大臣办公室除了其他相当多的行政权力之外,最紧密相关的就是它负责审查舞台戏剧。与此同时,主席还配备了四位助手,完全是匿名的。他们一起最初把英国电影分为两级。一个是“U”级(适合所有人观看)和“A”级(仅限于16岁以上的成年人观看)。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成立的第一年,禁映了22部电影。

电影审查委员会最根本的关注是对牵涉道德问题的审查。刚开始的时候,电影审查委员会只有两条明确的规定——不允许表现裸体,也不允许描写耶稣基督这个形象。1917年制定出了“奥康诺43条”(O'Connor's 43)。禁止的方面包括表现卖淫、婚前或婚外性行为、性变态、乱伦、引诱、裸体、性病、集体淫乱、脏话、堕胎、妓院、白人奴役等等。

审查者另外高度关注的一个领域就是维持政治秩序的现状。所以坚决不允许批判君主、政府、教堂、警察、司法以及与英国友善交好的国家。另一个不准表现的就是现实引起争议的议题(比方说罢工,和平反战以及纳粹的崛起)。“不要引发争议”这是基本原则,“无害”就是审查者对于通过的电影项目的口头禅。

对于英国政府的内政部来说,保持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民间独立性是至为方便的。因为任何有关审查制度的问题被提到议会来讨论的时候,内政部都可以公开宣称电影审查委员会都是按照自己的规章制度运作,没有政府的干预。经济上为政府节省开支倒是真的。实际当然脱不开国家意志的控制。电影审查委员会主席的任免总是得事先咨询并听命内政部秘书处的意见。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主席不仅位列高级公众人物,而且涉及一些争议的议题,经常还得参询具体的相关政府部门来给出评定和意见。1938年审查委员会禁止了《勒克瑙的形势》(The Relief of Lucknow),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印度的兵变。因为印度当局希望建立一个国家和平稳定的局面,不想对印度民众提起过去那些冲突流血事件。

二、争议性电影的出现

虽然截止到1918年,审查制度的运作顺利,其监管逐步确立了威信。但是在整个“一战”的过程中,个别影片还是相继出现了许多富有争议性的事件。结果是一系列这样的电影遭到了禁令:这包括反堕胎的电影《我的孩子们去哪了?》(Where Are My Children,1916);暴露白人奴役的《白人奴隶交易》(White Slave Traffic,1919);表现性病后果的《破坏行为》(Damaged Goods,1919)和反毒品的电影《人类劫难》(Human Wreckage,1923)。但是玛丽·斯托皮斯博士力争让她一本表现节育的书《已婚的爱情》(Married Love)获得电影拍摄权并且制作成了电影。1923年该影片取名为《梅齐的婚姻》(Maisie's Marriage),亚历山大·巴特勒导演。这是一部表现浪漫爱情的情节剧,其中夹带了控制生育的信息。主席奥康诺打算下禁令,但是伦敦区议会却准备让它通过。最后达成了折中的妥协:电影可以发行,但是必须是对一些镜头做出删减处理之后方可允许。

20世纪30年代早期,大众对于恐怖片的风靡引起了审查者的极度不安。鲁本·马摩里安导演的《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31)所表现的哲基尔博士和海德先生的双重面目与人格的电影被要求极大限度地删除镜头。而托德·布朗宁导演的《畸形人》(Freaks,让游艺场马戏团的真侏儒与怪胎参演)以及厄勒·C·肯顿《迷失灵魂的岛屿》(The Island of Lost Souls,1932,改编自H.G威尔斯的小说《茂瑙博士的岛屿》(The Island of Doctor Moreau,1932),两部影片都因为包含了活体解剖的内容而遭禁。但是恐怖电影对于观众的号召力持续升温,好莱坞也乐得推波助澜,加大制作。最后达成的一个妥协,就是引出了一个“H”级别(代表恐怖片)证书的出台,这种分级一直持续到1951年,最后由“X”级所取代。从1933年-1939年总共有31部影片获得了“H”的分级上映证书。而对《迷失灵魂的岛屿》的禁令一直延续到1958年,对《畸形人》的禁令延续到了1963年。

个别的争议案例包括了好莱坞著名导演塞西尔·B·德米尔的史诗片《王中王》(King of Kings,1927)。该片没有放给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看,因为其中的内容违背了审查的基本原则,涉及到了表现耶稣基督的肉身形象问题。但是却放给了教会神职人员观看,并且获得了他们的肯定意见。于是就出现了由地方部门授予发行执照,并获广泛上映的情况。另外外交部致意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禁止赫伯特·威尔克科斯导演的《黎明》(Dawn,1928),因为该片表现了英国护士伊迪斯·卡韦尔冒死从德国拯救战俘以及反德的情绪,敏感内容触犯了德国当局。但是导演威尔克科斯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抗争,对英国政府的干预提出了强烈抗议,激起了对女主人公爱国主义情绪的认同。最后该片也是通过地方议会的渠道获准而广泛上映。

审查者最初的基本职责是审查所有电影并且做一定的分类以便上映。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对电影的管理曾经一度收紧,要求对投拍前剧本的内容提交审核。我们可以看到无数这样的修改建议例子,包括调整语言的口气,如何删除那些不恰当的字眼。另外还有许多要求调整并且删除脱衣服的段落和场景。一项提议改编D.H.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的电影未能获得批准。根据沃尔特·格林伍德颇有影响力的小说《爱多尔》(Love on the Dole)的分场景筹拍也遭到了拒绝,因为影片包含了很多骂人的脏话,明确的性变态以及警察袭击手无寸铁的饥饿流浪汉。另外准备拍摄17世纪臭名昭著的“吊刑法官”(Hanging Judge),英国第一位男爵担任大法官的杰弗雷斯(Jeffreys),他的恶名来自于对反抗人士的严酷死刑及流放的判案。当局害怕司法制度不光彩的一面被揭示,也禁止了这项拍摄提案。

在涉及到犯罪题材影片的时候,则很明显地出现了双重标准的现象。英国电影如果是批判监狱和警察一律都是禁止,但是像美国犯罪片《我死于每次黎明》(Each Dawn I Die,1939)却获准通过,但是影片上映的时候加了个前言:“影片中所表现的监狱条件绝对不可能发生在伟大的不列颠英国。但是在很多其他地方这种惩罚制度的悲剧确实存在。腐败战胜了公正,人们反抗并争取正义的呼声却遭到镇压,并且被关进了像这样可怕的牢狱里。”这样的处理表明审查者真正在意的是可能引发攻击英国监狱制度的政治后果,而不是实质上监狱的故事所带来的道德效应。

政治在电影中的表达备受关注。审查者们乐于看到的是像《最后的路障》(The Last Barricade,1938)这样的电影,因为它设置的背景是西班牙内战时期,他们在剧本所写的审查意见是:“毫无害处的爱情电影。影片背景虽然声称是发生在西班牙,但是它涉及到的政治含义几乎可以说是任何理想王国的论题。”有一种倾向,往往是左翼的政治容易导致禁令。三分钟的反战电影《英国的和平》(The Peace of Britain)于1936年遭禁,这引起了媒体的抗议并且要求废除禁令。俄国的经典电影《战舰波将金号》(1925)、《母亲》(1926)以及《亚洲风暴》(Storm Over Asia,1928)都被严令禁止,理由是容易引发革命叛乱。但是当1937年反战主义运动者因为放映爱国题材的海军电影《我们战斗中的海军》(Our Fighting Navy,诺尔曼·沃尔克导演)进行示威的时候,审查者没有对这部电影采取任何反对行为。

在面对海外政府的议题,审查者遵循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凡有剧本涉及到“友好邦交外国”,其中可能的问题通常都会移送并咨询相关外国使馆。这也就是为什么亚历山大·柯尔达长久以来珍藏的计划想要拍摄一部表现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史诗电影,却永远没有结果。其原因是因为影片把土耳其人塑造成坏蛋的形象遭到了土耳其有关方面的反对。英国的外交部因此也遭受压力,所以提出了禁令。1933年好几部打算控诉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电影全部都遭到了拒绝,其中对《欧洲的疯狗》(The Mad Dogs of Europe)的电影审查意见是“这是一部纯粹反希特勒的宣传鼓动片,由此我们认定这是一部不合适制作的电影”。一些电影人打算通过虚构或者放置在过去历史的背景下来避开审查者的禁令。比如希区柯克的《贵妇失踪记》(The Lady Vanishes,1938)和沃尔特·福德的《四位正直的男士》(The Four Just Men,1939),虽然其中的敌人指的就是盖世太保,但是影片就一直没有这样明确点名。一个讲述抗议反犹太人的故事被设置在18世纪的德国符腾堡,电影叫《犹太人苏斯》(Jew ,罗萨·门德斯导演,1934)就加上了这样的字幕“1730,1830,1930——他们总是迫害我们”。剧本前期审查和严格的审查条例的执行,迫使电影制片厂也加强了对电影制作和生产的控制。仅1933年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就禁止了21部电影;而到1936年的时候,只有6部电影有必要禁止。

三、“二战”时期以及战后的电影审查

第二次大战时期,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继续发挥着作用,只不过是权力范围有所缩小,主要关注道德议题。因为很多战时的审查都转到信息部以及军方,这两个部都有自己的审查者。“二战”期间有四部美国的恐怖片被禁。但是战前禁止批评德国和日本的禁令被解除。这样一来,1939年7月布尔汀兄弟导演的影片《霍尔牧师》(Pastor Hall)根据残酷事实讲述被纳粹迫害的牧师故事。开始是禁止的,但是因为战争很快爆发,影片迅速投入制作,并成为英国电影有力的宣传工具。信息部加入并引导,充分利用了电影的宣传力量。该部门接管了新闻片的审查,统一控制胶片的供给以及主导颁发没有取得审查意见的电影在俱乐部放映的许可证。以前遭到禁止的“该死的”、“杂种”这类骂人脏话在战时的电影中得到了允许,比如像《众志成城》(In Which We Serve,1942)和《西线战事》(Western Approaches,1944),只要骂的对象是德国人就行。以前敏感的劳工关系的话题也允许在一些电影里表现,比如《群星俯视》(The Stars Look Down,1940)和《自豪的山谷》(The Proud Valley,1940)。十年前一直遭禁的《爱多尔》也于1941年拍成并上映,并且号召大家战后的英国绝不会回到电影中过去的悲惨处境。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也是个大影迷,他也试图干涉过电影审查,但没有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例子就是他企图禁映《百战将军》(The Life and Death of Colonel Blimp,1943)。影片由英国的经典搭档迈克尔·鲍威尔和艾默里克·普雷斯伯格合作完成。该片以独特的角度表现了英国将军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对于爱情和青年人成长的某些独特感受,与当时的战争气氛相悖。电影的主线竟是英、德两国两位高级将军的深厚情谊,并大胆表达政见,指责战争的罪恶,批评英国当时的作战风格。丘吉尔的个人努力失败了,但是却给了电影一个绝佳的宣传口号,这是一部“当政者极力想禁止的电影”。

战争结束后,掌控英国电影审查差不多二十多年的重要人物都相继离职卸任。新一代的审查者们将要准备面对新时代的格局和问题。他们必须处理英国电影中不断攀升的性与暴力现象,追根溯源是因为战争所造成的社会混乱和无序。英国的盖恩斯博罗公司出品的古装片以及表现英国懒汉、无赖、流氓及强盗的影片获得了很高的票房。但是这却遭到了电影批评家的批判,他们遵循的英国民族电影传统和价值的主导是纪录片现实主义,尊重文学名著改编以及道德的升华。这些评论者恶意地批判这些新电影类型,但是也未能阻止观众所投好的票房飙升。这样的风暴终于在1948年讨论英国模仿一部美国强盗片《黑骰子》(No Orchids for Miss Blandish,圣·约翰·列夫·克劳维斯导演)时得到了强烈爆发。

电影的艺术品质和导演的意图开始成为更为突出关注的东西。正是基于这一层面的考量,像外国电影,日本黑泽明的《罗生门》(Rashomon,1950)和法国马科斯·奥菲尔斯的《轮舞》(La Ronde,1950)越过了审查委员会的道德审查的规则,也获得了通过。1951年英国推出了“X”级别的分级,为的是给那些拍给成人观看的电影以许可证。起初这一分级更多的向外国电影开放,允许他们的电影包含更多的性和暴力。而对待英国本土的电影却还是有相当的控制,没有实现平等统一的标准。但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的变化,这一局面也得到了放松和改观。

20世纪50年代早期英国社会最关注的是青少年犯罪现象。这一主题也在当时的电影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折射和反映,比如《蓝灯》(The Blue Lamp,1950)和《木棍小子》(Cosh Boy,1953)。因为害怕英国年青人模仿美国电影《黑板丛林》(The Blackboard Jungle,1955)当中以美国青少年犯罪为奇观和噱头的内容,导致对该片提出了删减6分钟的镜头段落。而对马龙·白兰度主演的《飞车党》(The Wild One)实现了全面禁映。因为该片描写了在偶像人物的带领下袭击了加州城镇的暴力内容。影片直到1967年才被全面解禁,而这个时代,社会的尺度又觉得这样的行为不算什么狂野了。

四、开明时代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社会和文化发生迅猛变化的变革时代,其影响意义深远广泛。当局开启了允许成人电影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来讨论并反映成人主题的变革进程。开明的主管人士一方面要同那些作者和导演们因为删改了他们电影而产生的不满和怨气做长期的争斗,与此同时还要避免因为审查制度的放松而引发的来自社会上强硬的反对和批评的各种势力及声音。

逐步开放的标志性电影个案就是1959年根据约翰·布莱恩富有争议的畅销小说改编,由杰克·克莱顿导演的《上流社会》(Room at the Top)。虽然该片的宣传广告说是“一部关于欲望和野心的狂野故事”,但是实际上它是一部充满严肃思考,没有任何题材利用和剥削嫌疑的社会现实主义的电影。当局颁发了一个“X”级的审查意见,让它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也是因为认定它是以负责担当的姿态来思考严肃的成人话题。

如果回顾一下这个时代的情形,审查制度所出现的变化是让人吃惊和迅速的。裸体一直是英国电影审查所把持的禁令,直到1951年才发生变化。这样一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自然主义的电影在表现得体的裸体的镜头和场面的时候就得到了允许和批准。但是第一部允许表现女性正面裸体镜头的电影是瑞典的《拥抱和亲吻》(Hugs and Kisses,1968)。男性正面全裸镜头在1963年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闯将林赛·安德森导演的《如此体育生涯》(This Sporting Life)是禁止的,但是到了1969年肯·拉塞尔导演的《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第一次被允许并通过。同性恋的内容在这一时期也获得了同情性的积极表达,比如《受害者》(Victim,巴西尔·迪尔登导演,1961)和《蜜的滋味》(A taste of Honey,托尼·理查森导演,1962)。对于堕胎在《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卡雷尔·赖兹导演,1960)是被禁止的,但是到了《十字路口》(Up the Junction,彼得·克林逊导演,1967)就被准许了。吸毒作为《旅行》(The Trip,1967)的主题来表现是下了禁令的,但是在《逍遥骑士》(Easy Rider,1969)作为偶然的行为却获得了通过。对于过去严厉管制的骂人脏话也一步步放开。从1963年观众可以不时地听到“该死的”字眼,1967年可以接受“混蛋”,而到1970年可以听到“操”这样的对白。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旧有的道德禁令几乎全部彻底被抛弃掉了。

但是在涉及并表现性、暴力、毒品以及疯狂的内容仅仅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这样的电影还是会遭到禁令。20世纪60年代英国禁止了一批好莱坞的独立制作电影,像《恐怖走廊》(Shock Corridor,1963),《电梯惊魂》(Lady in a Cage,1964),《裸吻》(The Naked Kiss,1964),《野帮伙》(The Wild Angles,1966)和《旅行》。随着观众见识的增长和接受尺度的延伸,他们的反馈和意见也随着时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时任主事秘书约翰·特里威廉(Jon Trevelyan)废弃了电影审查委员会从最初创立所设定的明显过时的道德约束,并且重新给予该组织的性质、职能以及作用以新的定位:“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不可能承担得了保护并捍卫英国道德水准的责任,它无权拒绝放给成年人观看的电影,尽管这些电影抵触并违背了某些对既定接受了的道德准则。而且该组织无法要求‘邪恶’一定要遭受惩罚。在法律上它也无权拒绝通过那些批判所谓‘约定俗成’东西的电影,以及那些表达少数人观点和意见的电影。”②

由此一来,电影审查者将要履行的职责和所能做的工作就是限制性、暴力和反社会行为的过度表现而已。

五、从审查走向分级

随着审查制度的放松,电影越来越多地倾向表现性和暴力方面的内容。整个20世纪60年代英国发展起在私人的电影俱乐部放映没有经过审查的软性色情电影。而面对主流商业电影,审查者们在对待性和暴力问题上采取越来越开放的姿态。20世纪70年代早期,他们审查并通过了像《恶魔》(The Devils,肯·拉塞尔导演,1971),《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1971),《稻草狗》(Straw Dogs,萨姆·佩金帕导演,1971),《激流四勇士》(Deliverance,约翰·布尔曼导演,1972)以及《巴黎最后的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1972)。此举招来许多批评家和道德论者们的指责。

20世纪70年代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制度做了很大的调整,并且更多地逐步和美国的分级制度趋向一致。1982年,启用新的分级系统来替换此前只有“U”、“A”和“X”的三种分类级别,这包括“U”(使用所有观众),“PG”(在父母指导下观看),“15”(15岁以上方可观看),“18”(18岁以上方可观看)以及“R18”为18岁以上限定在颁发执照的可以反映表现性内容的电影院观看。20世纪80年代所发生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录像带市场的出现和开放,由此出现了大量的恐怖电影。这被一些道德卫士们迅速贴上标签,命名为“污秽的录像带市场”(Video Nasties)。1982年-1983年之间因为媒介而引发了一次英国道德恐慌危机,导致1984年《录像带制品法案》(Video Recordings Act,简称VRA)的出台,这也是英国历史上针对视觉媒体的第一部国家性质的法律。1985年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正式更名为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The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仍简称为BBFC),秘书一职也改称主任,该委员会也扩充了基本建制及人员组成,达到超过20位审查委员的雇员编制。

随后英国出现了三件可怕的事件,这使得当局对电影及音像制品加强了关注。一是1987年的亨格福德杀戮事件(The Hungerford Killings)。27岁的迈克尔·罗伯特·瑞安,持有两个半自动步枪和手枪的武装,结果造成16人死亡,包括他的母亲,并打伤15人,然后开枪打死了自己;其二是1993年两位十岁孩童诱骗、折磨并杀害两岁幼童詹姆斯·布尔格(James Bulger);其三是发生在1996年苏格兰的邓布兰学校(Dunblane)的大屠杀。43岁的托马斯·汉密尔顿,持有四只手枪进入学校,杀死了16个孩子和一个成人,然后开枪自杀。受这拨事件的影响,部分也迫于国内舆论的敏感争议,审查当局从1985到1998年正式禁止了超过50部录像的发行。需要补充的是,那些可能遭到禁映的录像带,比如像《驱魔人》(The Exorcist)就没有被推荐。而且一直持续到1992年一批由负责公众投诉的部门主任提供的录像带名单,因为正打着官司或者正等待法律的裁决,所以这个禁映的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录像带的盛行把专门放映色情内容的电影院完全冲垮了,而且涉及暴力内容的录像也是有增无减。截止1993年底,詹姆斯·布尔格谋杀案在法庭审判的时候错误地把这个案子和录像带《孩童的游戏Ⅲ》(Child's Play Ⅲ,1991)联系起来。因为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是允许并通过这部影片的,所以审查当局倍感压力。

1994年英国《犯罪审判法案》(Criminal Justice Act)的一项条款被引用,它要求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要特别注意审查那些涉及暴力、犯罪、恐怖和毒品内容的录像制品,但是像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1994),拉里·克拉克的《孩童们》(Kids,1995),尼尔·乔丹的《迈克尔·柯林斯》(Michael Collins,1996),特别是大卫·柯兰伯格的《欲望号快车》(Crash,1996)这些电影都一刀未剪就通过了审查发行,这引起了媒体与社会极大的争议。

2001年英国政治选举之后,原先对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负责的政府对口部门由内政部转到了新成立的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 and Sport),开启了新局面。比如像原来禁止的电影《○娘的故事》(Histoire d'O)和录像《驱魔人》于2001年都被审查通过,也没有引发反对。还在更早之前被禁止的美国著名独立制片人罗杰·科尔曼的《旅行》也被放行通过。再进一步,“18限制级”(R18)这一项的音像产品(仍是只在颁发了营业执照的性商品商店出售)现在也可以包含硬性色情内容,甚至像捆绑以及施虐和受虐的内容也可以允许表现,但是男人针对女人的性暴力还是维持以前的禁令。2002年一项新的分级“12A”也被细分确立出来,12岁被允许在成年人指导下观看。围绕审查议题的争论既涉及到社会控制、道德监管以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另外还要考虑到艺术表达的自由,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以及消费者的权益等方面,这些议题从电影出现在英国就一直延续至今。审查与大众之间无法回避许多的事情,也达成了许多妥协,但新的趋势是向着各个年龄阶段大众的利益和需求倾斜。

那些未参与分级的素材有时候使用类似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的许可证,比如“E级”许可证。这其中既没有法律义务,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案例,只是标示出该素材的内容没有参与审查分级。在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的网上分级数据库里,那些被拒绝审查分级的素材则用红色背景衬托的R来表示。

注释:

①本文主要参照《英国电影审查制度》(British Film Censorship)一文整理出来,(英)杰弗雷·理查兹(Jeffrey Richards)和詹姆斯C.罗伯逊(James C.Robertson)合写,出自[英]罗伯特·墨菲(Robert Murphey)主编的《英国电影书》(The British Cinema Book 2008年第3版,英国电影学会和Palgrave Macmillan出版集团出版,第67-77页;另相关资讯参看:

1.《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的幕后:电影分级从银幕时代到数字化时代》(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BBFC:Film Classification from the Silver Screen to the Digital Age)2012第1版;主编:Edward Lamberti等;BFI,Palgrave Macmillan出版;

2.《当代英国的电影与录像审查》(Film and Video Censorship in Modern Britain)2012重印版,作者:Julian Petley,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出版;

3.《电影审查与争议教案》(Teaching Film Censorship and Controversy)2005年版,作者:Mark Readman,BFI英国电影学会出版社;

4.维基小百科网站关于BBFC: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tish_Board_of_Film_Classification.

②[英]约翰·特里威廉.审查者看什么[M].伦敦Michael Joseph出版社,1973:66-67.

③整理自维基小百科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网站关于BBFC: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itish_Board_of_Film_Classification.

标签:;  ;  

英国电影从审查制度到分类1的演变_电影审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