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想要积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地籍管理系统,就需要全面收集和整理地形、地籍的各项信息和数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测量工作,发挥GPS定位技术的应用优势和作用,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是从GPS定位技术的基本情况入手,针对该项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GPS;地形;地籍测量;运用;方式
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更新和进步,为当前测绘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GPS定位技术,在现阶段测量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运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不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有效增强了测绘工作的精度,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科学性。
1 GPS定位技术的基本情况
1.1 GPS定位技术的工作原理
针对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行全面测量,按照多个已知卫星和接收机的距离数据,能够针对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进行计算和确定,这就是GPS定位技术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现阶段,GPS定位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测量精度以及工作效率,其中还包含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以及网络TRK技术两方面的定位方法,对于提升GPS定位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工作中的精确性,具有积极作用。
1.2 GPS定位技术的数据处理工作
GPS定位技术在是开展数据处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相关软件的优势作用,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解算基线向量,并针对坐标系统进行轮换。数据的预处理,是GPS定位技术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其能够为后续开展相应的基线解算工作,提供充分的检测数据和具体信息,有效增强了数据处理工作的精度和效率。
1.3 GPS定位技术的误差分析
GPS定位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一些因素的存在,还会表现出一定的误差,需要针对这些误差进行全面分析,为实际开展相应的测量工作中有效避免误差,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首先,与卫星相关的误差,GPS定位技术需要充分发挥卫星的作用,一旦卫星的运行和位置设置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将会容易产生一定的定位误差。其次,是与信号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充分发挥GPS定位技术作用,需要将卫星和相关接收机之间的信号进行良好传递,如果信号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将会直接导致信号的接收出现延迟或者错误。再者,与接收机相关的误差。如果接收机出现问题,将无法准确判断出具体的位置。
2 GPS定位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良好应用
2.1建立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网
针对地形和地籍进行全面细致的测量,需要积极采用GPS定位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更是需要建立起地籍测量控制网,构建起基本平面控制网,将能够为后续开展其他方面的测绘工作,应用各项测量数据,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首先,需要充分考量到地形和地籍的实际情况。对于多用途的地籍来说,需要将产权地籍作为重要基础,为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前提。对于小城镇来说,其本身的建筑物较为密集繁多,相应道路交错情况也较为明显,积极发挥导线网的作用,开展测量区域的平面控制工作。其次,需要注重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测量原则,保证首级网的顺利布设,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加密网的新设工作。同时需要充分发挥一些已经存在的等级控制网的作用,积极开展可靠性分析和检测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每一张地籍图之中,都需要保证有两个以上的可互视埋点控制点,当建筑区的密集程度越高,这些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小。再者,布设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网的时候,需要针对测图比例尺予以重点关注,从控制网的规格出发,绘制相应的地籍图,保证其能够符合相关测量界址点的精度要求。最后,为了有效开展后续的细节测量工作,需要在开展地形测量工作的过程中,布设相应的测绘控制点,保证一定数量的埋石点,这样将能够为后续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提供良好前提,同时还需要于地籍图上埋设一些永久性或者半永久性标识[1]。
2.2全面实施GPS定位技术的控制测量工作
将GPS定位技术积极应用在当前地形和地籍测量工作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有效开展。需要设计好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然后需要通过发挥外业的作用,积极处理好外业和内业之间的各项数据,这样将能够良好推进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开展GPS定位技术控制测量工作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设计工作手段,通常是依照着想要的测量任务书和测量规范,这些规范大多是国家测绘行业管理部门所规定的,具有良好的权威性。而测量任务会针对GPS定位技术的实际控制和测量工作,提出相应的经济指标、精度要求以及密度等方面的要求,积极开展技术设计工作,更是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遵照相关的规范要求,开展全面细致的现场勘查工作,针对各个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具体采用的观测次数进行全面确定,从而良好制定出科学详细的技术方案。同时还需要从具体测量技术的规程出发,划分相应的等级,为全面发挥GPS定位技术的优势奠定良好基础[2]。各级GPS定位技术测量技术的要求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2.3测量内业和外业工作
针对GPS定位技术测量外业进行全面分析,能发现外业工作主要是为了全面优化测量区域内部的GPS控制网中的布设方案,从而针对接收机的具体数量和相应的图形连接方式进行全面控制,确定出具体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实现技术设计和选点埋石工作之后再进行,保证现场勘查工作结果能够良好满足后续的测量需求。而外业工作之中则主要受包含了准备工作、观测工作以及后续成果整理工作方面,对于全面开展GPS定位技术控制测量工作,具有重要的前提基础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GPS定位技术具体点位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避开一些电路设施,比如说变电站、送电站以及高压线等方面,减少其受到信号干扰的情况出现,最大限度的保证测量精度。
在地形和地籍测量过程中,积极开展外业观测工作,需要充分发挥GPS定位技术接收机的作用,从而获取到相应的卫星信号,针对其中涉及到的结合上述工程地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运用首先能够促进工程地质勘察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通过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信息系统构建,以GIS地理底图信息为支持,通过工程项目勘察信息与与GIS地理底图信息的结合运用,能够实现工程项目查询以及浏览、统计等信息化功能实现,并快速工程地质信息数据与成果报告的获取,通过工程项目勘察信息管理,提高其数据管理和利用的水平。
此外,工程项目地质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还能够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等功能对钻孔施工地层结构及有关信息进行二维自动绘制,为工程施工开展提供依据支持。应用工程项目地质地理信息系统在实现工程项目勘察信息管理基础上,通过项目施工地区地质结构剖面图或者是柱状图等分析报告成果的自动查询与导出,为工程项目基础施工提供相应的支持,通过对区域地层分布以及结构变化、工程力学等特征情况的更加全面与准确把握,为工程施工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支持。
最后,工程项目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在工程项目地质勘察中运用,还能够通过三维地层的展示以及分析,再加上系统地质专题图的管理,为工程项目地质数据信息管理提供更加便利的功能支持。其中,工程项目地质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地层展示与分析作用主要表现为结合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通过三维建模分析技术进行施工地区地质结构三维模型构建基础上,在简单的三维剖切分析功能支持下,能够更加直观并且形象的进行施工地区地层分布及变化的展示,以进一步把握和认识区域地层特征,便于施工决策制定和有效的施工开展进行。
3、结语
总之,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运用,进行工程项目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基础上,为项目规划以及建设实施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支持,对促进工程项目建设发展与管理提升,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新林,蒲浩,高山,等.基于Google Earth的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系统[J].高速铁路技术,2013,4(06):19-23.
[2]芦跃军.基于3D-GIS技术的地质勘察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4):28-29.
[3]邓小琴.基于GIS的工程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以漳州市1:1万岩土工程信息库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02):27-31.
[4]纪晓东,王双龙,张峰.深圳市地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10(01):59-63.
论文作者:何远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测量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地质论文; 地形论文; 接收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