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的内科治疗进展论文_俞昕 

慢阻肺患者的内科治疗进展论文_俞昕 

俞昕 宁波大学医学院 邮编:315000

摘要:慢阻肺已成为目前致死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它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它的临床特征主要是以肺功能下降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为了能够治疗慢阻肺患者的症状,在医疗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治疗以及辅助锻炼等方法治疗,那么慢阻肺的主要治疗其实就是在改善症状上,因此,笔者也将针对慢阻肺患者的内科治疗进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慢阻肺患者 内科治疗 进展

对于慢阻肺这个疾病,可能大多数人还不够了解,它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属于呼吸系统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它的病程相对来说较长,以至于呈现的状态总是进行性或者不完全可逆性,慢慢最终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另外,慢阻肺治疗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临床干预手段进行诊治的,它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肺部炎症导致而成的,以至于累及到了肺部,所以同时也会造成全身的不良反应。因此,慢阻肺的治疗成为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1]。

一、药物治疗

(一)氨茶碱的应用

氨茶碱的作用是支气管扩张剂,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的药物,相对于甲基嘌呤这类药物来说,它更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它与其它系统的腺苷受体结合能力较低,因此副作用也相对较低。

(二)抗生素的应用

大多数的疾病都会用到抗生素这类药物,因为抗生素能够有效的抑菌和杀菌,然而能够引起慢阻肺急性期加重的主要因素就是细菌感染,所以采用抗生素治疗能够及时剪短慢阻肺的急性发作时间,然而对于处于非常危险或危急的病人来说应将抗生素治疗应用于治疗策略当中。根据数据显示,抗生素的应用治疗比安慰剂的使用要更加成功,症状改善情况也较明显,尤其越严重的慢阻肺,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可能越明显。除此以外,非典型的致病细菌也是造成慢阻肺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然而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的就是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药物,同时还起抗消炎的作用。

(三)沙丁胺醇的应用

沙丁胺醇应用于多种疾病,但是它在慢阻肺疾病中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维持气道通畅,在慢阻肺急性时期被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的剂量一直被广受争议。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指出,沙丁胺醇的最佳使用剂量为不低于2.5mg,不高于5.0mg。但是另外其他的研究人员经过研究之后还表明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时无论是2.5mg还是5mg给予剂量都不会有太多的效果差异,因此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会出现任何的不同[2]。

二、机械通气治疗

(一)无创正压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一般是在没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情况下进行的治疗,如果具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使用的。而且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表示,如果具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治疗,当意识程度逐渐加深时,那么意味着效果也会越来越差,那么致死率也会相对较高。从而证明了慢阻肺的患者如果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的话必须是在意识障碍较轻或者没有意识障碍的情况下进行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先进行有创通气后进行无创通气

其实采用先进行通气后进行无创通气的这种方法具有非常高的致命危险性,而且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尤其在撤掉医用设备时是存在相对难度的。而且相关研究表示,撤机的成功与否和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年龄、性别、肺功能情况都是息息相关的。

(三)无常正压通气与呼吸锻炼法有机结合

任何的治疗方法都是有利也有弊,采用正常的正压通气法,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活动耐力,但是与此同时使患者的呼吸肌的负荷能力下降,进而造成患者呼吸困难难以恢复。因此作为医务人员有责任的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呼吸肌锻炼恢复,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做:对于体制较好且肺功能无大碍的患者只需要晚上进行无创通气;对于肺功能破坏较为严重的患者,医务人员必须将无创通气与呼吸肌锻炼有效结合,交替实行;而对于肺功能已经重度破坏时或者有创通气设备被撤除时,必须将无创通气与呼吸肌锻炼同时实行[3]。

三、辅助治疗

(一)适当指导步行康复训练

对于重度和中度的肺功能患者来说,为了有效的改善你呼吸困难临床症状可以每日进行6分钟/次,每天3-5次的步行锻炼或者自行车锻炼。

(二)适当指导上肢训练

经过研究表明,肺功能严重的患者不仅仅可以靠步行锻炼改善呼吸困难,医务人员还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上肢体的活动,慢慢改善呼吸症状,与此同时加强了患者上肢的活动耐力,减轻了以往的费力症状。

(三)正确进行呼吸肌指导

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呼吸肌合并无创通气的指导训练,除此以外,在进行完耐力的指导训练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步行6分钟的测量,如行走距离、运动最大程度、活动耐力时间以及呼吸次数是否正常等,通过整体可以有效的发现,患者的呼吸困难以及呼吸肌的耐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并且使呼吸肌的耐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所以说正确的指导呼吸肌锻炼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四、结束语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慢阻肺的治疗已成为当代备受关注的医疗问题,但是如果仅仅采用药物治疗的话,是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的,而且据研究表明经药物治疗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另外对于中度和重度患者来说还需采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方法,但是在器械撤除时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还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药物和机械的治疗前提下合理运用辅助锻炼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因此,可以看出在所有的治疗手段中,它是最佳的。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 2017年慢性气道疾病防治研究进展[J]. 华西医学, 2018, 1(1):1-7.

[2] 李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 22(3):569-572.

[3] 任翠霞. 优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

论文作者:俞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慢阻肺患者的内科治疗进展论文_俞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