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卓越的亚洲经济体系_人均收入论文

表现卓越的亚洲经济体系_人均收入论文

表现卓越的亚洲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经济论文,卓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5年前,欧美经济学家脑海中还没有“表现卓越的亚洲经济”的思想。在美国,经济学家们担心的是如何处理因安排2000万复员者并将他们融入民用劳动力而产生的问题,他们一半来自军队,另一半来自军工企业。人们普遍担心美国经济会因此而陷入新的严重萧条。在欧洲,核心问题是如何重建被德国和意大利联合占领的地区及被破坏的经济。在亚洲,主要问题是解除日本武装以及重建被日本占领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处在同一视野内的,是那些与英法等殖民帝国以及其他欧洲列强瓦解相关的问题。

表1 1950年15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比较(1990年汇率)

国家/地区人均收入(美元)

中国

 439*

香港

 2218**

印度尼西亚840**

韩国

 770**

马来西亚 1559**

新加坡

2219**

台湾

 936**

泰国

 817**

印度

 619*

日本

 1926**

法国

 5270***

德国

 3881**

意大利

3502**

英国

 6907***

美国 9531***

注:按世界银行1990年标准排序:*低收入 * * 中低收入 * * * 中高收入

1945-1950年间发生的事件为20世纪后半期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埋下伏笔。事件之一是冷战的爆发和牵制苏联扩张的战略。另一个事件是西欧经济的快速恢复以及西德转入反共同盟。第三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在内战中取得了胜利。还有一个重要事件是印度被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印度教国家和穆斯林教国家。一些新独立的国家或地区也在整个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兴起,他们都在为寻求本国(本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道路而奋斗。

1950年,南亚和东南亚各国或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如表1所示)。曾经是被占国的日本,命运发生大逆转,人均收入水平降为中低收入国家行列。即使较为繁荣的亚洲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仍不到美国的1/4。到1950年,遭受战争破坏的欧洲经济步入空前的长达1/4世纪的经济增长,很少有人预测到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健康状况以及预期寿命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Crafts and Toniolo,1996)。这也为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之间关于应对全球不平衡发展的激烈争论提供了舞台。争论焦点包括集权和分权模式的优点,国际贸易对国内经济增长究竟是有助还是有碍。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目前标准,1950年的美国并不富有,尽管它可被列入按照世界银行中高收入分类国家之首。法国和英国也可列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但德国和意大利可能将列入中低收入国家之列,比美国更接近亚洲较繁荣的国家或地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印度和中国的相对进步特别地感兴趣。两国的政治领导层都受到苏联中央集权计划模式的重大影响,两国都为各自的经济增长制定了连续性五年计划,这些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来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两国都通过对农村地区征税来补贴城市及城市工业。

印度基于政治民主背景,一些行业需要国有企业,但大多数经济生产和分配由私人部门完成。与此同时,印度也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促进幼稚工业发展。印度还建立了新的金融体制,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资本的供给,并将投资引向计划中的优先领域。1951-1956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功实现了预定目标,满足了私人企业的扩张。如表2所示,计划期内年人均收入增长率接近2%;然而,年净投资接近6%-7%(Pepelosis,Mears,and Adelman,1961;Malenbaum,1959 and 1982)。

表2 10个表现卓越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和5个富裕国家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比较 (1950-2002年)

国家/地区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2

中国5.53.2

1.02.12.25.19.16.2

11.17.1

香港3.53.5

9.03.44.28.94.06.73.11.4

印度尼西亚 3.30.7 -0.63.84.75.93.95.15.80.4

韩国6.51.0

3.28.6

10.15.46.57.86.43.9

马来西亚

-1.30.9

3.42.95.06.23.23.16.91.9

新加坡 1.2

-0.4

2.9

10.77.78.22.26.25.92.5

台湾6.03.7

6.67.76.08.36.73.95.6

泰国3.02.7

3.95.32.95.63.78.47.60.6

印度1.82.2

0.52.40.70.73.34.23.23.7

日本7.67.5

8.3

10.43.23.52.64.31.20.8

法国3.73.6

4.44.52.62.61.42.70.71.8

德国8.35.8

3.63.42.13.31.32.91.81.2

意大利 6.04.8

5.15.02.15.81.83.01.11.5

英国2.52.0

2.42.01.92.11.83.11.32.1

美国2.70.8

3.42.31.62.62.12.31.21.9

尽管经济学家们讨论最多的例子是印度和中国,但他们也关注东南亚其他国家或地区。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印度尼西亚的未来非常悲观。印尼独立后经济有过高速增长期,从被日本占领而落后的状况中得到了恢复;但其经济在1955-1965年间停滞不前,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使经济学家们怀疑印尼能否克服这些问题(Mears,1961)。幸运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印尼经济经历了长达30年的持续迅猛增长(见表2)。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也同样停滞不前,这造成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些不利的制度因素可能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发展。但是,这些国家的命运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决定性变化。

1965年后,8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都迅速增长(如表2所示)。整个20世纪后半期,一些国家或地区(中国、香港、台湾和泰国)经济增长迅猛,它们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先前工业化国家的增长率。美欧经济学家很少预测到该增长率会是1820-1950年工业领导国长期增长率的2倍、3倍或4倍。

财富变化最令人吃惊的是日本。随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方向日本下了大批订单,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工业的增长。即使在战后,日本经济仍受益于美国建立太平洋地区军事基地所需的大批订单。日本出口的繁荣推动了其令人瞩目的经济成长。日本企业先后掌控了科学仪器、照相机、缝纫机以及造船业等行业的最新技术。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生产从不到50万辆跃升为世界第二大供应国,取代了德国和法国。汽车生产的增加促进了钢铁工业的扩张,也使得日本跨入该行业世界领先之列(Allen,1972)。如表2所示,1950-1970年,日本人均收入增长超过了其他所有表现卓越的国家或地区。这20年里,日本人均收入增长了5倍多,工业革命的领导国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样的奇迹(Kuznets,1972;Maddison,1995)。尽管1970年后日本人均收入增长趋缓,但1970-1980年间人均收入仍增长了约40%,这使得日本经济总量超过法国和英国的总和,位居世界经济第二位(Maddison,1995)。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许多分析人士对亚洲未加抑制的人口增长发出警告。人们普遍预测这样的增长将不仅困扰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养活自己的能力,而且会扼杀该地区脆弱的经济增长。20世纪50年代,许多人口学家曾经预言,人口增长率将趋缓,因为死亡率下降后,出生率将随之而下降,而死亡率的下降正是导致亚洲人口爆炸的原因。这种观点称之为人口变迁理论。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率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导致一些人口学家宣称人口变迁理论的死亡(Coale,1973)。

结果表明这种悲观的预测是不正确的,如表3所示,1970-1980年间,所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总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今天,除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外,其余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均低于人口再生产率。事实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出生率均低于表3所列五个富裕国家中的三个。

表3 15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出生率长期趋势

国家/地区 1950

1960 1970 1980 2003

中国

6.24

5.93 4.76 2.68* 1.7

香港

4.43

4.97#3.49 2.06 0.9

印度尼西亚 5.49

5.42 5.10 4.10 2.6

韩国

5.18

5.60 5.24 4.02 1.3

马来西亚

6.83

6.72 5.15 3.91 3.3

新加坡 6.41

5.43##

3.10 1.74 1.4

台湾- 5.79 4.00 2.51 1.3

泰国

6.62

6.42 5.01 3.52 1.7

印度

5.97

5.18 5.43 4.75 3.1

日本

3.30** 2.01 2.07 1.74 1.3

法国

2.86** 2.80#2.48 1.95 1.9

西德

2.10

2.41 2.01 1.46 1.3

意大利 2.40** 2.42#2.38 1.64 1.2

英国

2.18

2.82 2.45 1.89 1.6

美国

3.08

3.65 2.47 1.84 2.0

注:*1981年,* *1951年,# 1961年,##1962年

资料来源:Keyfitz and Flieger 1990;www.us.pbr.org/datafind

表4 12个国家或地区卡路里消费趋势

国家/地区 日人均卡路里摄入量(大卡) 增长百分比 动物卡路里百分比(%)

1961年 2000年 1961年

2000年

中国1725*

2979 72.7

3.8 19.4

印度尼西亚 17272913 68.7

2.9 4.1

韩国21473093 44.1

2.7 15.0

马来西亚24012917 21.5 10.5 17.8

泰国19382459 26.8

8.8 11.7

印度20732489 20.1

5.5 7.9

日本24682753 11.5

9.6 20.5

法国31943597 12.6 31.7 37.7

德国28893505 21.3 32.7 30.0

意大利 29143663 25.7 15.5 25.5

英国32403312

2.2 38.8 30.1

美国2.883

3814 32.3 35.1 27.4

世界22552805 24.4

注:*1962年

资料来源:世界粮农组织数据库

关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因为不加抑制人口增长而不能养活自己的预言也被证明是错误的。表4显示了1961年整个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粮食状况。即使在饥荒后,中国人均卡路里消费仍等于或低于英国和法国18世纪末的消费水平。同样令人绝望的情形也发生在印度、泰国和韩国。到2000年,中国粮食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错误的农业政策促成1960-1961年的大饥荒,同时1966-1967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又减缓了农业发展,但1962-2000年间中国农业生产的进步非常显著(Clark,1976)。尽管中国人口几乎翻了一番,但是它不仅找到了一条养活自己的道路,而且在增加入均卡路里消费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增率高达73%(cf.Lin)。

其他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尽管卡路里消费增加没这么大,但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大致增长了12%-68%。另一值得关注的是,正如动物性营养比例增加所表明的那样,食物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中国总卡路里消费从低于4%增加到超过19%。只有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动物性产品的消费水平仍停留在英法18世纪的状况。另一个问题是南亚和东南亚许多国家或地区粮食分配不均。这些国家或地区,出生体重较轻的婴儿所占比重仍很高,这意味着慢性疾病可能在中老年期早发,将造成老人未来的医疗费用很高(Barker,1998;Doblhammer and Vaupel,2001;Fogel,2003 and 2004)。

以上我关注的是东南亚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该成就被广泛地看作经济奇迹而欢呼。未来会怎样呢?这个经济奇迹会像一些分析人士所认为的那样将失去前进势头,还是强有力的增长仍然存在一定空间直到2030年或更远?我相信东南亚的增长率至少到下一代仍将维持一个较高水平。我的预言基于对下述三方面的综合考虑。

首先,表5表明了大多数表现卓越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参与率将很可能超过目前的水平。经济和人口两个因素都表明,劳动力参与率可能会提高到60%甚至更多。中国已经接近这个水平,因此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对增长的贡献可能很小。然而,倘若不同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很大差异的话,那么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服务业和工业部门以及劳动力参与率的微小增加,将对中国增长率做出30%的贡献。换句话说,为实现人均收入总增长率7%的目标,中国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必须年均增长5%。在其他东南亚经济体里,部门间的转移及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对人均收入总增长的贡献也可能达到1/5到1/3。

表5 8个国家或地区部门劳动生产率

国家/地区 2000年劳动力 2000年劳动增加值(1995

2000年劳动力

分布(%) 购买力平价)(美元)

参与率(%)

农业 工业 服务业农业

工业

服务业

中国 5022 28

448

32051534

58

香港 020 79- -

-50

印度尼西亚

4517 37

747

45501025

46

韩国 1128 61 13758

41492

21164 47

马来西亚 1832 50 6894

15625

9800

41

新加坡034 65-55852

53307 55

台湾

44

泰国 49193284710241

6864 54

注:劳动力参与率是指按总人口划分的劳动力人数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3;亚洲发展展望2003

其次,劳动生产率及经济增长中应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教育水平。表6给出了1980-1997年小学、中学和高中的总入学率。大多数表现卓越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小学入学率都达到了富裕国家的水平。然而,除韩国外,表现卓越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初中入学率仍只有富裕国家的1/4到1/2。差距最大的是高中水平以上,除韩国外,入学率通常比美国的1/5还低。缩小教育差距可以提高表现卓越的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质量,使他们迈入技术创新前沿。受到良好训练的专业人员数量的增长,不仅会加快亚洲经济的技术追赶速度,也能够加快全球技术革新的步伐。致力于干细胞、纳米技术、基因工程和信息技术等前沿研究的科学家越多,科学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将越快。

表6 13个国家或地区总入学率 (%)

国家/地区小学 初中

高中 强制性教育

198019971980199719801997 年龄(周岁)

中国 113 123 46 70

2

6

7-15

香港 107 94 64 73 10 22

印度尼西亚107 113 20 56

4 11

7-15

韩国 110 94 78 102 15 68

6-15

马来西亚

94 101 48 64

4 12

泰国

99 87 35 58

5 21

6-14

印度

83 100 30 49

5

7

6-14

日本 101 101 93 103 31 41

6-15

法国 111 105 85 111 25 51

6-16

德国

- 104

- 104 27 47

6-18

意大利103 101 72 95 27 47

6-14

英国 104 116 83 129 19 52

5-16

美国

99 102 91 97 56 81

6-16

注:总体入学率等于某一级别学校各年龄段全部入学人数除以对应年龄段以及对应学校级别的人数。因为有些学生不在正常年龄段就学,该比率可能超过100

资料来源:http://www.nces.ed.gov/programs/digest/d02/tables/dt394.asp

再次,随着表现卓越的亚洲变得日益富裕,劳动力集中到服务部门,国民收入核算的误差变得越来越严重。美国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该问题。很明显,我所提及的许多美国数据,严重低估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因为这些数据并没有考虑产出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教育和医疗等服务行业质量的提高。现在中学生所受的教育比上一代研究生的还要多,更不用说两代人以前了。现在的青少年也比他们的父母更了解计算机。

更引人注目的是医疗保健方面的进步。一个半世纪之前,四十岁左右慢性疾病患者所受折磨远比现在七十岁左右的人要多。同以前相比,现在不仅疾病发作的平均年龄被推迟了十年左右,而且疾病一旦出现,就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疝曾经是持久的、极度痛苦的病情,四个男性中就有一人受其折磨;目前美国只需住院治疗23个小时就能通过外科手术治愈。目前包括泌尿性生殖器官疾病、高血压的控制和减少中风发作、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复位、白内障的治疗以及降低骨质疏松症和心脏病的化学疗法等领域的医疗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然而,大多数卫生保健和教育方面的巨大进步,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测算中都被忽略了。因为这些部门价值测算的依据是投入,而不是产出。人们并不认为今天医生一个小时的工作比半个世纪之前更有效,那时抗生素和现代外科还没有出现。最近有人估计,如果加以适当测算的话,卫生保健方面所取得的效益至少是其投入成本的两倍。然而,这种计算还没有被纳入GDP账户中。以美国为例,我自己的粗略测算表明,如果将闲暇时间增加、卫生保健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等因素考虑在内的话,美国过去一个世纪人均收入年增长率将翻一番(年均2.0%-3.6%)。

这些统计对于理解典型美国人生活水平的变化有什么样的隐含意义呢?如果我们运用传统方法测度经济增长,普通美国人在2000年的实际收入是1900年的7倍;然而,如果我们运用调整过的方法,美国人在2000年的实际收入是1900年的34倍,换言之,美国人今天所享用商品和劳务的80%并未包括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内。

我最后一个问题是:假如表现卓越的亚洲经济能以年均6%-7%再增长一代人的时间,这是否意味着技术的领导权将从西方移交给东南亚?我的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信息、生物、基因工程和能源生产行业的新技术是由基础科学知识所推动的。所以,关键问题不仅仅是表现卓越的亚洲经济能以多快速度培养出一大批高级骨干科学家,还在于这些科学家能以多快的速度去发现最有希望的不规则科学研究前沿。

美国经验表明,缩小与最先进国家的差距非常困难。美国大约在1875年建立研究生学位之后才开始在自然科学领域与西欧竞争。在接下来的1/4世纪中,美国派遣一些最有前途的年轻科学家到欧洲,向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大师们学习。实践表明这项政策取得一定成功,这可从美国人偶尔获得诺贝尔奖得到证明。然而,在物理和化学研究领域,欧洲人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欧洲一些大师级科学家因为被纳粹追赶而移民到美国,美国才在二十世纪下半期取得了科学统治地位。

从这些经验中我得出的结论是:科学训练仍然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师与学生之间多年的接触,也需要几十年有耐心的相互影响。当然,并不排除表现卓越的亚洲经济将比美国做得更好。或许,西方的学术大师们就其愿意接受并为年轻思维创造新学术空间的领域会变得太窄。无论如何,新千年科学优势竞赛的绽放将非常有趣。

标签:;  ;  ;  ;  ;  ;  

表现卓越的亚洲经济体系_人均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