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萍
(解放军第210医院心胸外科 辽宁 大连 116021)
【摘 要】危重症患者在严重应急状态下易发生代谢紊乱及持续高分解代谢状态。营养支持尽管不能完全阻止和逆转危重病人的分解代谢状态和人体改变,但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蛋白分解,促进蛋白质合成。近年来,在危重患者治疗中肠内营养越来越受到重视【1】,肠内营养是一种以口服或管饲的形式经胃肠道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其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状态。我院对危重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88-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危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人,所有患者均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但无法经口进食,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25分,患者入选标准:(1)估计呼吸机辅助支持超过1周。(2)年龄40-82岁,APACHEII<25,入院后无合并急性心血管病症。(3)除去入院3天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消化道出血及肿瘤终末期患者。
1.2 营养支持方法
实验组进入ICU12-24h内置入胃管或空肠营养管,回抽后无明显胃潴留即给予温开水300毫升,观察30分钟后采用营养泵持续滴注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能量密度为4.184kJ,第一天500ml/d,第二和第三天(1500±500)ml/d.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做静脉置管,使用TPN,每日供给热量30kcal/kg,在发病后第六天开始使用肠内营养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镇静,呼吸机辅助呼吸,10d以上给予气管切开,患者均常规使用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治疗中发现腹泻、腹胀、便秘、呕吐和反流等症状立即对症治疗。腹泻超过3次/d,再次喂食后,若又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持续3天,则退出实验。治疗过程中,如患者病情恶化、多器官衰竭时退出实验。观察周期为2周。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营养状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组别白蛋白(g/L)总蛋白(g/L)
对照组(n=50)25.55±3.4754.75±5.35
实验组(n=50)30.454±.6861.56±6.3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知:实验组治疗后,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免疫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IgA(g/L)IgG(g/L)IgM(g/L)
对照组(n=50)1.83±0.1210.40±2.111.39±0.64
实验组(n=50)2.64±0.5312.44±2.361.71±0.2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知:治疗后实验组IgA、IgG、 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危重患者由于全身炎性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同时往往存在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从而导致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作为危重患者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而有效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2】。本研究危重患者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较使用肠外营养的高,提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抑制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减轻分解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利于维护重要脏器生理功能。治疗后IgA、IgG、 IgM等免疫功能指标较对照组高,说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有助于控制感染。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参考文献:
[1]王清,尹晖明.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2):117-118.
[2]邹剑锋,刘于红,单毅,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4,22(1):34-38.
论文作者:于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危重论文; 实验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分解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