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间规划体系是为了实现空间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目标而提出的,以空间规划体系为基础可以为我国用地规划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在空间规划体系下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做好用地规划协调工作,提高用地规划的科学化水平,这也是有效发挥土地资源价值,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用地规划协调展开探究。
关键词:空间规划;体系;用地规划;协调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赖以维系的基础资源,缺少土地支持,社会建设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大量活动都无法进行。我国有着全球第三大的领土面积,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更加有限,城乡人地矛盾都较为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及各地区开展好用地规划与协调工作则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平衡好我国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关系的重要措施。
一、空间规划体系下做好用地规划协调工作的意义
1.提高土地资源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从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的现实状况出发,要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高土地资源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空间规划体系较为注重空间资源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进而以科学的方式对空间资源进行分配利用,在空间规划体系下,通过各相关管理部门围绕用地需求、现有资源分布状况、土地资源利用中所存在的矛盾关系,协调开展用地规划工作,将能够更好地强化对用地规划中各方面影响因素的把控,进而提升用地规划质量,提高土地资源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满足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多方面需求。
2.提高土地资源价值发挥的充分性
土地资源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而土地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还需要以科学的规划利用作为保障。在空间规划体系下,通过有效的用地规划协调可以从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及长期影响、以及能够达到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水平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确定最适合的用地规划方案。这样更有利于保证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即做到地尽其用又能够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以及不合理开发所导致的长期土地破坏、污染隐患,真正有效提升土地资源价值发挥的充分性。
3.提高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包括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和生态资源等等,人类在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一系列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将可能会导致自然资源遭到破坏,这也决定了做好用地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在空间规划体系下,通过有效加强用地规划协调可以发挥多部门及多领域在用地规划方面的合作,在提高用地规划工作开展质量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土地资源及生态资源的保护提供支持。此外,在用地规划过程中对资源保护性用地项目的规划,还能够直接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目标的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空间规划体系下用地规划协调工作开展的要点
1.做好用地类型协调工作
用地规划工作中,首先要从用地类型角度进行协调,用地类型协调在用地规划协调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我国现有空间规划体系中,关于用地类型的划分在不同级别管理规定中还存在差异,相关概念上统一性存在不足。具体来看,当前划分标准有按照土地用途进行划分的,将其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并各细分为若干小类;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划分,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等;按照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又可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八大类,这也就增加了用地类型统一协调的难度。因此对于用地类型的协调统一管理也是当前用地规划协调的一项重点工作,在用地规划协调中各部门之间要通过充分协商,形成一致的用地类型划分标准,或对相关概念进行统一明确,以避免对用地规划实践造成阻碍。
2.做好用地规模协调工作
用地规模协调是用地规划协调工作中的重点,也是核心内容。由于人地矛盾尖锐,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供需缺口较大,如部分项目用地规模超过合理标准,则可能对其他项目的用地产生影响。同时用地规模控制不到位,还可能导致部分项目过度占用资源但又不能有效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还会增加土地开发利用的内部矛盾,也会增加长期用地规划的难度。要做好用地规模协调工作,重点要完善用地管理规定,从法律和制度角度明确用地规模管控的基本标准。目前我国《城乡规划法》、《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土地管理法》中都对用地规模管理做出了规定,但三者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用地规模协调方面应当从区域规划调控、城市规划导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需求等角度共同着眼,综合分析不同规定下用地规模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定综合管理方案,对用地规模进行有效把控。
3.做好用地布局协调工作
用地布局协调是保证土地资源规划布局合理性的关键。用地布局协调强调在用地规划的空间配置上通过多方协调,完善用地布局方案,确保空间分布上达到最优水平。我国各地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都对土地的布局方案进行的设计,但由于土地利用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区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处在变化中,可能导致很多地区原有用地布局方案缺乏合理性,或已经与实际情况相偏离。在空间规划体系下,各地管理部门还应当充分加强不同类型用地分布的综合分析,建立具有灵活性的用地布局协商与调整机制,通过刚性区域与弹性区域的合力配置,在满足不同用地需求的同时,也为需求变化下用地布局的动态优化提供支持,通过有效协调提高用地布局合理性,进而保证土地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刘贵利,郭健,江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环境保护,2019(10):33-38.
[2]金忠民,凌莉,陶英胜.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梳理优化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9(4):39-44.
[3]代合治, 刘志刚, 于伟. 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用地”规划协调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7, 34(3):89-95.
[4]张书学. 探究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用地”规划协调[J]. 建材与装饰, 2019(21).
论文作者:王漫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空间规划论文; 土地资源论文; 体系论文; 工作论文; 布局论文; 规模论文; 土地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