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显示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的常见格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音节论文,汉书论文,形容词论文,常见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对《汉书》单音节形容词中具有同义关系的词做穷尽性的测查与清理,确定词在每一个用例中的义位,归纳其共同义位,类聚有共同义位的词。经过筛选,共归纳出141组单音节形容词同义词。我们又对每一组同义词在《汉书》原文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特别选取其中常用词20组进行精细的分析,发现《汉书》中显示单音节形容词的同义关系有一定的规律,那就是这些同义词的出现有固定的格式。本文试着总结出7种常见格式。
首先我们把从《汉书》中单音节形容词具有同义关系的141组词中选取的20组常用词列举如下:
1.寿、考、老、耆、耇、耄(眊)①、②、高
2.幼、小、、微、稚、孺、冲
3.小、细、幼、幺、、纤、微、薄
4.、寡、薄、、稀(希)、罕、微
5.短、侵
6.醜、恶
7.恶、硗、薄
8.肥、沃、饶、膏、腴、良、美、善
9.美、甘、旨
10.美、休、吉、嘉、善、、令、淑、懿、俊、灵、修、、谠
11.美、、令、、佳、丽、妩(怃)、媚、妙、姣、冶、妖
12.富、赡、厚、实、给、足、饶、羡、殷
13.富、庶、厚、众、多、夥、群、丛、、豐、猥、穰、缛、蕃
14.奢、侈、泰、
15.羸、瘦、瘠、臞
16.怯、懦(愞)、弱、软(耎)、栠(荏)、脃
17.卑、微、细、贱、下
18.遥(隃)、远、辽、旷、遐、逖、迥、卓、、悠、
19.久、、永、远、邈、遐、尚、逖
20.近、迩(尔)
这20组同义词都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属于常用词,其中大部分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词既能代表《汉书》同义词的特色,又与现代汉语接轨,很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它们的比较研究,归纳出《汉书》显示单音节形容词的同义关系的几种常见格式。
一 连言同义
两个词并列连用表述一个共同意义(和各自单用时的意义没有多少差别),并且这两个词在小学专书或其他训诂材料中有训释与被训释的关系,这样的两个词就构成连言同义关系。
《汉书》中,两个单音节形容词连言以表述一个共同意义,且和各自单用时表述的意义没有多少差别,这时,它们就构成同义关系。这样的两个词一般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相同,且在现代汉语中很多都已凝结为并列式双音合成词。我们把这种格式称作“同义连言”,《汉书》中单音节形容词的同义词常以这种格式显示。如:
幼稚:表述“年幼”义
新都侯摄天子位,号令天下,故择宗室幼稚者以为孺子,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且以观望,必代汉家,其渐可见。(《翟方进传》)
例句中“幼”和“稚”表述一个共同的意义:年纪幼小,与“孺子”语义互见。帝之幼少者称“孺子”,如《王莽传上》:“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
另外,“幼”和“稚”这两个词在训诂材料中有训释与被训释的关系。《说文解字·四下》(以下简称《说文》):“幼,少也。”《说文·二上》:“少,不多也。从小,丿声。”段注:“不多则小,故古少、小互训通用。”从今天我们见到的早期的古文字材料看,“小”“少”本为一字,既有微小义又包含不多义,后来分化为两个字:表示前者写作“小”,表示后者写作“少”。“少”词义引申指年龄小,即“年幼”,与“幼”同义。《说文·八上》:“,幼禾也。从禾,犀声。”段注:“……引申为凡幼之称。今字作稚。”《八上》“”下段注:“按稚当作,郭景纯注《方言》曰,古稚字,是则晋人皆作稚,故、稚为古今字,写《说文》者用今字因袭之耳。”其实,“稚”与“”是异构字关系。“(稚)”的本义是指幼禾,其主训词是“幼”,词义引申指幼小,年幼。“幼”和“稚”是同义词,在《汉书》中“幼”“稚”连言即并列连用的用例共有3个。现代汉语中,“幼稚”已凝结为并列式双音合成词,词义发生了变化,用来表述人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细小:表述“小”义
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郊祀志下》)
例句中“细”和“小”表述一个共同的意义:物体的形体小;它们的语法功能相同:都用作句子的谓语。现代汉语中,“细小”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双音合成词。
细微:表述“卑微、低贱”义
1.五月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高帝纪下》)
2.初,宣帝宠姬张婕妤男淮阳宪王好政事,通法律,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韦贤传》)
细微/微细:表述“细小”义
1.祸起细微,奸生所易。愿陛下正君臣之义,无复与群小媟黩燕饮;中黄门后庭素骄慢不谨尝以醉酒失臣礼者,悉出勿留。(《谷永杜邺传》)
2.有司无仲山父将明之材,不能因时广宣主恩,建立明制。为一代之法,而徒钩摭微细,毛举数事,以塞诏而已。是以大议不立,遂以至今。(《刑法志》)
这些例句中“细”和“微”表述一个共同的意义:细小(的事情);这两个词的次序可以调换,这也说明它们属于两个同义词并列使用,还没有凝结成一个合成词。到现代汉语中,“细微”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双音合成词,表述“细小”义。
微薄:表述“微小”义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司隶鲍宣、光禄大夫孔光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王贡两龚鲍传》)
微薄:表述“数量少”义
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楚元王传》)
现代汉语中,“微薄”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双音合成词,主要用来表述“微小单薄”义,一般用于指人的收入、力量等。
醜恶:表述“酰恶、不好”义
庆素质,见诏报反室,自以为得许,欲上印绶。掾史以为见责甚深,而终以反室者,醜恶之辞也。或劝庆宜引决。庆甚惧,不知所出,遂复起视事。(《万石卫直周张传》)
醜恶:表述“相貌难看”义
一曰,民多被刑,或形貌醜恶,亦是也。(《五行志中之上》)
现代汉语中,“醜恶”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双音合成词,主要用来表述人的行为丑陋恶劣。
美丽:表述“漂亮、好看”义
哀帝立,贤随太子官为郎。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说其仪貌,识而问之,曰:“是舍人董贤邪?”因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由是始幸。(《佞幸传》)
现代汉语中,“美丽”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双音合成词,词义扩大到指一切具体物。
美好:表述“漂亮、好看”义
1.成帝时童谣曰:“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其后帝为微行出游,常与富平侯张放俱称富平侯家人,过阳阿主作乐,见舞者赵飞燕而幸之,故曰“燕燕尾涎涎”,美好貌也。(《五行志中之上》)
2.《左氏传》鲁襄公时,宋有生女子赤而毛,弃之堤下,宋平公母共姬之御者见而收之,因名曰弃。长而美好,纳之平公,生子曰佐。(《五行志中之下》)
现代汉语中,“美好”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双音合成词,与“醜恶”相对。
妩媚:表述“漂亮、好看”义
若夫青琴虚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闲都,靓庄刻饰,便嬛约,柔桡,妩媚纤弱,曳独茧之禴袣,眇阎易以恤削,便姗嫳屑,与世殊服,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粲烂,宜笑的,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予,心愉于侧。(《司马相如传上》)
现代汉语中,“妩媚”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双音合成词,表述女子姿态柔媚可爱。
妖冶:表述“漂亮、好看”义
若夫青琴虙妃之徒,绝殊离俗,妖治闲都,靓庄刻饰,便嬛约,柔桡,妩媚纤弱,曳独茧之禴袣,眇阎易以恤削,便姗嫳屑,与世殊服,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粲烂,宜笑的,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予,心愉于侧。(《司马相如传上》)
现代汉语中,“妖冶”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双音合成词,表述女子美艳迷人。
富饶/饶富:表述“富裕”义
1.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田,沃野千里,民以富饶。(《地理志下》)
2.倾府库以遣邑,多赍珍宝猛兽,欲视饶富,用怖山东。邑至雒阳,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四十二万人,余在道不绝,车甲士马之盛,自古出师未尝有也。(《王莽传下》)
现代汉语中,“富饶”已凝结为一个并列式双音合成词,表述“富裕”义。
众多(夥):表述“众多”义
1.间者灾变不息,盗贼众多,兵革之征,或颇著见。未闻将军恻然深以为意,简练戎士,缮修干戈。(《蒯伍江息夫传》)
2.鱼鳖讙声,万物众夥。明月珠子,的江靡,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丛积乎其中。(《司马相如传上》)
师古曰:“夥,多也。”
现代汉语中,“众多”已凝结成一个双音合成词。
奢侈:表述“奢侈、浪费”义
1.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治园池,多畜奴婢,被服绮縠,设钟鼓,备女乐,车服嫁娶葬埋过制。(《成帝纪》)
2.陛下富于春秋,方积思于《六经》,留神于王事,驰骛于唐虞,折节于三代,偃不遵经劝学,反以靡丽为右,奢侈为务,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淫辟之路,是乃国家之大贼,人主之大蜮。(《东方朔传》)
现代汉语中,“奢侈”已凝结成一个双音合成词。
软(耎)弱:表述“怯懦、软弱”义
1.数岁,卒官,吏民纪之。尊子伯亦为京兆尹,坐耎弱不胜任免。(《赵尹韩张两王传》)
2.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酷吏传》)
现代汉语中,“软弱”已凝结成一个双音合成词。
卑贱:表述“卑微、低贱”义
1.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贵贵之化也。夫天子之所尝敬,众庶之所尝宠,死而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而顿辱之哉!(《贾谊传》)
2.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隽疏于薛平彭传》)
现代汉语中,“卑贱”已凝结成一个双音合成词。
微眇(妙):表述“卑微、低贱”义
朕微眇时,御史大夫丙吉、中郎将史曾、史玄、长乐卫尉许舜、侍中光禄大夫许延寿皆与朕有旧恩。及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茂焉。(《宣帝纪》)
现代汉语中,“微眇(妙)”已凝结成一个双音合成词,表述“深奥玄妙、难以捉摸”义。
卑下:表述“(地势)低下”义
1.前将作大匠万年知昌陵卑下,不可为万岁居,奏请营作,建置郭邑,妄为巧作,积土增高,多赋敛徭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连属,百姓罢极,天下匮竭。(《成帝纪》)
2.郡承河下流,与兖州东郡分水为界,城郭所居尤卑下,土壤轻脆易伤。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沟洫志》)
现代汉语中,“卑下”已凝结成一个双音合成词,表述“品格、风格或地位低下”。
悠远:表述“遥远”义
驰波跳沫,汩濦漂疾,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司马相如传上》)
现代汉语中,“悠远”已凝结成为一个并列双音合成词,表述“空间或时间距离遥远”义。
悠长:表述“遥远”义
道悠长而世短兮,冥默而不周,胥仍物而鬼诹兮,乃穷宙而达幽。(《叙传上》)
现代汉语中,“悠长”已凝结成为一个并列双音合成词,表述“时间距离久远”义。
长久/久长:表述“长久”义
1.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高帝纪下》)
2.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司马迁传》)
现代汉语中,“长久”已凝结成为一个并列双音合成词。
久远:表述“久远”义
1.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艺文志》)
2.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亡它罪过,今事久远,识忘难明。其赦望之罪,收前将军光禄勋印绶,及堪、更生皆免为庶人。”(《萧望之传》)
现代汉语中,“久远”已凝结成为一个并列双音合成词。
以上我们对从《汉书》中选取的20组单音节形容词同义词中出现同义词并列使用即“同义连言”的情况做了清理,列举的这20组连用的同义词在现代汉语中都已凝结成双音合成词了。这说明《汉书》中同义词以这种格式存在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格式对后来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影响非常大,是汉语双音合成词的基础。
二 对当同义
指在一个语句中,当两个结构相同的并列词组表述同一现象、同一意义时,处在对当位置的词构成同义关系。这样的两个词处在相同结构的词组中的对当位置,因而,这样的词在词组中的功能相同。对当同义的词,它们所在的结构相当、词组的语义相当、在结构中的位置相当、功能相当、词义也相当。如:
薄、细
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独朕与单于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昆弟之欢。朕闻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匈奴传上》)
豐、厚
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乎《春秋》。唐据火德,而汉绍之,始起沛泽,则神母夜号,以章赤帝之符。由是言之,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豐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故能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叙传上》)
稚、少
后卫太子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多过失,宠姬王夫人男齐怀王、李夫人男昌邑哀王皆蚤薨,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颛恣乱国家,犹与久之。(《外戚传上》)
薄、小
天戒若曰,德薄国小,勿持炕阳,欲长诸侯,与强大争,必受其害。襄公不寤,明年齐威死,伐齐丧,执滕子,围曹,为盂之会,与楚争盟,卒为所执。后得反国,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与楚战于泓,军败身伤,为诸侯笑。(《五行志下之下》)
休、嘉
观其文辞,方外百蛮,亡思不服;休徵嘉应,颂声并作。至乎变异见于上,民怨于下,莽亦不能文也。(《平帝纪》)
嘉、令
孔容之常,承帝之明。下民之乐,子孙保光。承顺温良,受帝之光。嘉荐令芳,寿考不忘。(《礼乐志》)
令、吉
谨以令月吉日,亲率群公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玺绂,以当顺天心,光于四海焉。(《元后传》)
给、富
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王莽传中》)
实、富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食货志上》)
给、足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食货志上》)
辽、远
臣闻白日曬光,幽隐皆照;明月曜夜,蚊虻宵见。然云蒸列布,杳冥昼昏;尘埃抪覆,昧不见泰山。何则?物有蔽之也。今臣雍阏不得闻,谗言之徒蜂生,道辽路远,曾莫为臣闻,臣窃自悲也。(《景十三王传》)
遐、邈
轩辕之前,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已。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见可观也。(《司马相如传下》)
师古曰:“遐、邈,皆远也。”
令、休
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问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彼诚有所闻也。(《匡张孔马传》)
师古曰:“令,善;问,名;休,美也。”
三 对应同义
“对当同义”是指在一个语句中,“对应同义”是指在两个或多个语句中。
“对应同义”是指在两个或多个语义相同或相近、句式相同的并列分句中,处在相同位置的词表述的是相同的现象、相同的意义,这样的词构成同义关系。对应同义的词,在语句中有鲜明的特点:它们所在的分句句式十分整齐,它们处在句式相同的位置上,在分句中的句法功能相同。如:
小、细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傅常郑甘陈段传》)
少、小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传》)
多、蕃、众
1.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乡饮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丧祭之礼废,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朝聘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礼乐志》)
2.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主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文帝纪》),
薄、少
虽性愚鄙,至诚自知,德薄位尊,力少任大,夙夜悼栗,常恐污辱圣朝。今天下治平,风俗齐同,百蛮率服,皆陛下圣德所自躬亲,大师光、太保舜等辅政佐治,群卿大夫莫不忠良,故能以五年之间至致此焉。(《王莽传上》)
寡、少
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贾邹枚路传》)
高、厚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董仲舒传》)富、足
其十二月羽猎,雄从。以为昔在二帝三王,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女有余布,男有余粟,国家殷富,上下交足,故甘露零其庭,醴泉流其唐,凤皇巢其树,黄龙游其沼,麒麟臻其囿,神爵栖其林。(《扬雄传上》)
吉、灵
惟汉十世,将郊上玄,定泰畤,雍神休,尊明号,同符三皇,录功五帝,卹胤锡羡,拓迹开统。于是乃命群僚,历吉日,协灵辰,星陈而天行。(《扬雄传》)
长、久
1.将军覆上将之位,食膏腴之都,任周、召之职,拥天下之枢,可谓富贵之极,人臣无二,天下之责四面至矣,将何以居之?宜夙夜孳孳,执伊尹之强德,以守职匡上,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雠,以章至公,立信四方。笃行三者,乃可以长堪重任,久享盛宠。(《谷永杜邺传》)
2.朕惟孝王后深说经义,明镜圣法,惧古人之祸败,近事之咎殃,畏天命,奉圣言,是乃久保一国,长获天禄,而令孝王永享无疆之祀,福祥之大者也。朕甚嘉之。(《外戚传下》)
贱、卑
今陛下弃万乘之至贵,乐家人之贱事;厌高美之尊称,好匹夫之卑字;崇聚票轻无谊之人,以为私客;置私田于民间,畜私奴车马于北宫;数去南面之尊,离深宫之固,挺身独与小人晨夜相随,乌集醉饱吏民之家,乱服共坐,溷肴亡别,闵勉遁乐,昼夜在路。典门户奉宿卫之臣执干戈守空宫,公卿百寮不知陛下所在,积数年矣。(《五行志中之上》)
多、众
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楚元王传》)
四 顺承同义
几个分句或句子不是并列关系,或者结构不同,但语义相承相连,其中有的关键词具有同义关系。如:
众、多、蕃
丞相公孙弘奏言:“民不得挟弓弩。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禁民不得挟弓弩,则盗贼执短兵,短兵接则众者胜。以众吏捕寡贼,其势必得。盗贼有害无利,且莫犯法,刑错之道也。臣愚以为禁民毋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严朱吾邱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上》)
贱、卑
《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失位次之序。臣请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薛宣朱博传》)
久、长、永
朕惟孝王后深说经义,明镜圣法,惧古人之祸败,近事之咎殃,畏天命,奉圣言,是乃久保一国,长获天禄,而令孝王永享无疆之祀,福祥之大者也。朕甚嘉之。(《外戚传下》)
博、广
文德者,帝王之利器;威武者,文德之辅助也。夫文之所加者深,则武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刑法志》)
五 异文同义
《汉书》中,由于同一事件与不同的人物有关,所以这同一事件就有可能出现在不同的传或纪里,它们在表述上也就可能出现关键词不一样,这不同的关键词有时构成同义关系。如:
醜、恶
1.陈馀使张同、夏说说齐王荣,曰:“项王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醜地,而王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馀兵,使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齐王许之,因遣兵往。(《陈胜项籍传》)
师古曰:“醜,恶也。”
2.及齐王田荣叛楚,馀乃使夏说说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愿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扞蔽。”(《张耳陈馀传》)
例句中,“今尽王故王于醜地,而王群臣诸将善地”与“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意思完全相同,“醜地”对应于“恶地”,“醜”与“恶”构成同义关系。
六 异事同义
虽然所记并非同一事件,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表述相同的语义,其中根据搭配关系可以互换的词是同义词。如:
甘、美、旨
1.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民甘食好衣,不事畜臧之业,而县官以盐铁缗钱之故,用少饶矣。益广关,置左右辅。(《食货志下》)
2.民心动摇,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王贡两龚鲍传》)
3.夫寒之于衣,不待轻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食货志上》)
师古曰:“旨,美也。”
例1中“甘食好衣”与例2中“好衣美食”意思相同,只是两个偏正结构构成的并列式前后次序颠倒。“甘食”与“美食”同义。例3中“饥之于食,不待甘旨”,“甘旨”也是用来表述食物的,与前两例中“甘食”“美食”同义。所以,“甘”“美”“旨”在“美味、好吃”这一义位上构成同义关系。下面两个例句也证明了这3个词为同义词。如:
1.凡著书者,为众人之所好也,美味期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扬雄传》)
2.口非恶旨甘,耳非憎丝竹也,所以抑心意,绝耆欲者,将以率二君而全宗祀也。(《赵尹韩张两王传》)
微、薄
1.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垅皆小,葬具甚微。(《楚元王传》)
2.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楚元王传》)
3.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楚元王传》)
这3个例句中“微”与“薄”都是表述葬(具)少即安葬死者的用度少,3个例句表述的意思大致相同,但用了不同的词,这不同的词之间有同义关系。
幼、稚、少、孺、沖
1.新都侯摄天子位,号令天下,故择宗室幼稚者以为孺子,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且以观望,必代汉家,其渐可见。(《翟方进传》)
2.平帝崩,无子,莽征宣帝玄孙选最少者广戚侯子刘婴,年二岁,托以卜相为最吉。乃风公卿奏请立婴为孺子,令宰衡安汉公莽践祚居摄,如周公傅成王故事。太后不以为可,力不能禁,于是莽遂为摄皇帝,改元称制焉。(《元后传》)
3.泉陵侯刘庆上书言:“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郡臣皆曰:“宜如庆言。”(《王莽传上》)
4.太皇太后遭家不造,国统三绝,绝辄复续,恩莫厚焉,信莫立焉。孝平皇帝短命蚤崩,幼嗣孺冲,诏予居摄。予承明诏,奉社稷之任,持大宗之重,养六尺之托,受天下之寄,战战兢兢,不敢安息。(《翟方进传》)
5.洪惟我幼冲孺子,当承继嗣无疆大历服事,予未遭其明哲能道民于安,况其能往知天命!熙!我念孺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所济度,奔走以傅近奉承高皇帝所受命,予岂敢自比于前人乎!天降威明,用宁帝室,遗我居摄宝龟。(《翟方进传》)
师古曰:“沖,稚也。大思幼稚孺子,当承继汉家无竟之历,服行政事。”
6.盖闻天生众民,不能相治,为之立君以统理之。君年幼稚,必有寄托而居摄焉,然后能奉天施而成地化,群生茂育。(《王莽传》)
这6个例句都是记述王莽居摄的事,“幼、稚、少、孺、冲”都是表述平帝之嗣年幼的,在不同的传里或同一传的上下文中,用了不同的词,这些词构成同义关系。
美、好/恶、醜
1.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贾邹枚路传》)
2.陛下诚深察愚臣之言,致惧天地之异,长思宗庙之计,改往反过,抗湛溺之意,解偏驳之爱,奋乾刚之威,平天覆之施,使列妾得人人更进,犹尚未足也,急复益纳宜子妇人,毋择好醜,毋避尝字,毋论年齿。推法言之,陛下得继嗣于微贱之间,乃反为福。(《谷永杜邺传》)
例1中“女无美恶”与例2中“毋择(妇人)好醜”的“美恶”与“好醜”都是表述女子的,意思相同,只是换用了不同的字,其中“美”与“好”、“恶”与“醜”各自构成同义关系。
寡、少
1.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景帝纪》)
2.四年春正月,诏曰:“夫《洪范》八政,以食为首,斯诚家给刑错之本也。先帝劭农,薄其租税,宠其强力,令与孝弟同科。间者,民弥惰怠,乡本者少,趋末者众,将何以矫之?方东作时,其令二千石勉劝农桑,出入阡陌,致劳来之。《书》不云乎?‘服田力啬,乃亦有秋。’其勖之哉!”(《成帝纪》)
七 训释同义
正文在对语词的解释或说明中,用作解释或说明的词与被解释或说明的词同义。如:
信、诚
信者诚,诚者直,故为绳也。(《律历志上》)
齐、平
礼者齐,齐者平,故为衡也。(《律历志上》)
直、正
项羽救巨鹿,枉矢西流。枉矢所触,天下之所伐射,灭亡象也。物莫直于矢,今蛇行不能直而枉者,执矢者亦不正,以象项羽执政乱也。羽遂合从,坑秦人,屠咸阳。凡枉矢之流,以乱伐乱也。(《天文志》)
泰、通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道消,则政日治,故为“泰”。泰者,通而治也。(《楚元王传》)
仁、爱
臣闻之,仁者爱也,义者宜也,礼者所履也,智者术之原也。(《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以上我们总结了《汉书》显示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的7种常见格式,这些规律基本反映了上古汉语专书显示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的一般规律,对我们研究专书同义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本文对于本字之外的其他字形(包括异写、异构字和借字),把它们都放在本字后面,用括号括起来;若本字在文本中没有出现,我们就只列出它的借字。如《汉书》中用“耄”的同音借字“眊”表述“年老”义。
②本文对于相同的字形记录不同的词的情况,都用数字在字形右上角作标记以示分别。如“长”在《汉书》中出现1436次,记录了两个词:一个是“长,与短相对”义及其引申义,我们标记为“”;一个是“成长、增长”义及其引申义,我们标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