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文化对禅宗思想的吸收和借鉴
陈 璇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社科部,江苏 南通 226011)
摘 要: 禅宗,是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禅宗。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日本文化对禅宗思想的吸收和借鉴:一是“自我修养追求圆满”,更重视精神上的修行和圆满;二是禅宗思想追求非理性的特点,促使日本在艺术形式上追求“打破平衡和范式”的孤绝之美以及单纯寂寥的艺术心理;三是“崇尚清贫,崇敬万物”的思想,这与禅宗自然纯朴的思想观念有关;四是“克服妄心,重视心的修炼”,这来源于禅宗崇尚“直觉和初心”的思想。
关键词: 日本文化;禅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日本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尊重,从日本产品蕴含的工匠精神,到日本国民的良好素质,以及浸润日本国民文化生活的茶道、花道、园林等,其背后必然有一种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在支撑。禅宗文化对日本的文化软实力具有深刻影响,下文将着重探讨日本文化对禅宗思想的吸收和借鉴。
一、“禅”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传统儒教和禅宗思想的影响。日本文化吸收儒教思想而形成了“各自其位”的伦理观念,构筑了日本的人际关系伦理秩序。日本禅宗文化在发展中秉承了中国禅宗重视实践和“禅儒一体”的特点,在与日本本土结合、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深深影响着日本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于“是什么深深影响了日本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生活”这个问题,世界众多学者一致认为是禅宗文化。目前比较权威的两位学者是查尔斯·艾略特和乔治·桑索姆,他们分别在《日本佛教》以及《日本文化简史》中进行了相关论述。
日本学者也提出了此观点。津田左右吉指出,日本文化的精髓与中国文化精髓完全不同,虽然日本知识分子在知识层面上受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很深,但这与日本人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同时他指出:“儒教对日本人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发生直接的效应”[1](P2),“若把儒教与日本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解读,那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要么牵强附会,要么曲解儒教而不顾其实质”[1](P3)。日本学者冈田武彦也指出,对于日本人而言,儒教只将官僚阶层作为学问对象(比如幕府时期,武士阶层使用的教科书就是“四书五经”),并没有深入民间,成为普通人的思维习惯[2](P3)。
二、日本文化中的禅宗思想
(一)自我修养,追求“圆满”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举例说明了日本人受到的禅宗思想影响,从而在自我修养方面表现的独特性[3](P180)。比如,美国人理解的“自我修养”是一种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断积累,或者体现为放弃影响该目标的不当行为。同时,美国人认为自我修养取决于自我抱负,完全是一种职业本能。而在日本人理解范畴中,自我修养不仅能产生能力,还应产生其他更多的东西,这种东西往往被称为“圆满”。日本人认为要实现圆满必须接受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意志的修行,这往往伴随着自我抑制和自我牺牲,“当它是生命真正重要的事情时,身体的需要就应彻底地放在次要地位,不管以怎样的自我修养为代价,一个人应当发扬日本精神”[3](P183)。本尼迪克特在评价日本人的自我修养方式时指出,日本的自我催眠、全神贯注及控制感觉的技巧与印度修行方法有相近之处,二者都同样重视空灵(排除杂念)和体静(身体静止)。
禅的修行总体是强调单纯、直接以及自强克己。“单纯和直接”实质上是强调直觉,因为禅宗是通过自身特有的“直觉的理解方法”达到“让人从生死羁绊中解脱”的目的,因而禅宗的修行也可以理解必须从本性和本心出发,它强调调动个体“初心”的力量;禅宗的修行是需要异常意志力的,而自强克己的内涵就是强调意志力以及克服妄心。同时,意志力是从事各行各业必需的一种素质。
第二,艺术心理追求单纯、寂寥和孤绝。禅宗传入日本伊始,受到了武士阶层的推崇,同时遭到了贵族及僧侣的反感和排斥。禅画和书法作品由于具有一种“男性气质的刚正不阿”也在武士阶层流行,这就与京都朝臣们的优美风雅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禅修往往在山林之中,因此,大自然的鸟兽、溪流、岩石等自然之物也使得禅修者形成了一种反映他们直觉的哲学。比如,他们从大自然中观察生命的本质,与自然接触时带着一种亲近之感和同情之心。因此,作品中往往呈现出“山云之精神”,时而直接、单纯、粗犷,时而体现为精神性的寂寥、孤绝等,这些都与禅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艺术表现形式往往意在打破平衡和规范。比如,日本绘画往往用“一角式”的艺术形式呈现某一种事物在空旷画面下的“孤绝”之禅意,以唤醒人们内心的思考。日本“减笔体”的表现方式与西方艺术作品的华丽相反,是通过鲜明对比的手法将某种缺憾表现出来,如此反而能增强个体伤感或者给予人审视内心生活的机会,从而达到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感受甚至是愉悦感。此外,与中国建筑对称性的庄严、厚重、优美不同,日本的建筑会以“非对称”打破平衡和规范。这也是因为日本艺术将禅的美学运用其中,体现追求非理性的特点。日本的艺术家认为:“道德属于规范,而艺术则属于创造。一个是外部的强加,一个是内心难以抑制的表现。”[4](P34)因此,日本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归因为禅学的思想。
(二)欣赏孤寂,追求非理智性
Docker 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启动快,资源占用小,它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开发框架和设计语言,具有将 Web 应用及所需要的应用环境快速打包发布的能力。Docker工作原理:
此外,这种自我修养追求“圆满”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日本的“匠人精神”。正是由于禅宗思想推崇实践,通过在生活实践中修行而获得顿悟,才使得普通工匠几十年如一日地安心钻研一种技术或技艺。比如,名气很大的茶师、陶艺大师、料理大师等在成名后不会汲汲营营地开辟市场、获得盈利,而是会更加专注于自己所在的领域,不断尝试新事物,为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圆满而努力。
禅宗“崇尚清贫,崇敬万物”,日本国民深受其影响,更加重视精神领域的单纯,不依赖于世俗名利地位。可以说,禅宗对日本民众朴实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及人与人之间友善平等的关系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崇尚清贫,崇敬万物
当然,禅宗自然纯朴的思想观念也深刻影响了日本国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塑造和发展。日本人非常崇敬物,这个物是指自然万物。在日本人看来,万物皆有秉性,也就是“有灵魂”“有灵性”,万物都是灵魂与情感的存在。由此,日本人生发了对于万物崇敬的思想,同时主张物我合一。这是一种对于自然界报恩的观念,因为自然界赐予和供养了所有生命。有了这种情结,日本人就会自觉地珍视环境和物品,就会爱护自然界,而不是肆意掠夺和破坏。可以说,日本对自然界抱有的人文主义关怀就是来源于这种“崇物”的宗教观念。
日本文化中崇尚清贫的特质首先来自于他们欣赏多样性中超脱的孤绝。这种超脱中的孤绝在日本文化用语词典中称之为“侘”。“侘”的真正意义是“贫困”,是“不在时代潮流中随波逐流”[4](P29)的意思。而这种“贫困”的本质是指不依赖于世俗外物,内心却拥有超越世俗外物的最高价值。这与“侘”在汉语词典中“失意”的含义形成对比。但日本文化中“侘”的这种思想也是受禅宗思想影响而产生的。在日本人看来,他们笃信真正有价值的是精神,是内心真正超越时代和社会地位的感受。因此,获得精神或者超然的内心感受,就不会依赖世俗事物(财富、权力、名声)而获得,他们认为“侘”的生活状态就能满足。比如,满足于居所能遮风挡雨即可,哪怕只有两三张榻榻米的小木屋,饥饿时从田地摘取新鲜蔬果,闲时喝茶听雨,这些都可以达到精神的喜悦与满足。这实质上是借助了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禅宗认为,生命本身就是原始而极其单纯的。正是禅宗挖掘了生命单纯的秉性,才赋予和启示人们去打破外物观念的束缚,探寻和实践生命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总的来说,日本艺术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体现为追求非理智性的特点,也蕴含了别具一格的东方式的审美,使得日本的建筑、庭院、绘画、工艺美术都具有了别样的风致,或质朴,或孤绝,或绚烂,或凄美。
(1) {{1,2,5},{1,2,6}}中一个子集,{{1,3,5},{1,3,6}}中一个子集和{{2,3,5},{2,3,6}}中一个子集都是Y中顶点的色集合,可得1,2,C(ui), i=1,2,…,10,从而每个C(ui)只能是以下集合之一:{1,2,3,4,5},{1,2,3,4,6},{1,2,3,4,5,6},得出矛盾。
(四)克服妄心,重视心的修炼
由此可见,日本人对自我修养表现出的独特理解来自对禅宗的态度。禅宗认为,“无明”和“业”往往屈服理智,为获得“般若”必须要破除的束缚。因而,禅宗在表现自己时不仅是无言状态的,而且应当要达到“无我”状态。“无我”状态的到达往往需要自我牺牲和自我压抑,因此,禅宗思想也对日本国民性格有诸多塑造,如重视集体主义、不善言辞等。在日本历史上,这种自我修养也体现在与武士精神的结合上。日本历史上出色的武士基本上都是禁欲的修行者,或者是自慎的修道者。
在历史上,日本曾将禅宗和武士道、剑道结合,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武士道和剑道。比如,武士道认为必须抛却生死之念,达到无心状态(不为生死问题困扰的内心状态)。又比如,一位名叫塚原卜传的剑士曾流传下来的两句名言:“我的剑术不是为了击败别人,而是为了不被别人击败”,“我带着剑不是为了杀敌,而是为了斩断心头的私念”。这说明,破坏是直接纯粹的,但更可贵的是拥有约束力量和良知。正如文殊菩萨右手持剑,左手持莲花,而莲花上有经卷。持剑不是为了杀生,而是为了斩断自身的贪欲、嗔念和愚痴,是对准自身的。但是,武士道和剑道在二战中被畸形地结合为军国主义,摈弃了应有的约束力量和良知内涵。
夏冰从书房退出来,穿过旁边那道门,左拐进入后花园。月季的香味儿混在夜雾里,浮在空气中。只有在寂静的夜里,花的香味儿才如此纯净,如此浓郁。夏冰有一些陶醉了,但很快想起自己并不是来赏花的。他打算明天晚上再来。穿过后花园,有一道小门,通往河边。他准备从小门翻出去。
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岗位工种相对单一,人才成长通道相对狭窄,现有基层站区长工作经历一般比较简单,缺乏岗位锻炼。加之跨行业业务交集少、交流互动少,培训学习内容比较专业,导致基层站区长视野不开阔,沟通能力弱,能力提升慢,缺乏处置复杂问题的经验积累。
如今,武士道和剑道一定程度上已经没落。但是,重视克服妄心和心的修炼却仍保留在日本文化基因中,并被运用到各种职业以及行业的发展中。如今的日本人在个体的修养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自我牺牲和自我抑制,但是这大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修养的精进与革新,以及职业技能的精益求精。同时,禅宗修行倡导“克服妄心,重视心的修炼”对缓解现代生活的竞争压力和心理焦虑有很大帮助。只要注重自我的修养和修行,即使地位卑微、起点很低也一样能成为“神”,完成自我超越,达到禅宗所指的精神上的圆满。
全民学习共享平台能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通的阶梯平台课程格局,确定专业群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能平台课程。把相关专业的典型产品作为平台课程的综合训练目标,要根据平台学员的认知特点,由单一技能到复合技能呈金字塔式逐步进行训练。单一技能是基础,覆盖专业的各个知识点,需要适当选取实用性强、扩展性好的知识模块进行训练,为学习者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打好坚实的根基。复合技能要在单一技能上有所提高,需要两个或多个技术知识交叉使用,着重职业能力的多元化发展,把握所学知识的整体架构,运用专业方法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津田左右吉.支那思想日本[M].东京:岩波书店,1938.
[2]冈田武彦.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M].钱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田伟华,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4]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钱爱琴,张志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中图分类号: B313.5;G1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3-0241-02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3.103
收稿日期: 2019-03-06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SJBFDY258)。
作者简介: 陈璇(1984—),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责任编辑:张红雨)
标签:日本文化论文; 禅宗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社科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