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震荡全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
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取代现行的泰铢对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当天泰国铢应声下跌20%。在泰铢大幅贬值的金融恐慌之时,平民百姓为了保值目的,纷纷将银行存款取出,购买黄金。7月11日泰铢在菲律宾比索大幅贬值的连锁反应下,又继续下跌。到7月16日新加坡的外汇市场上,泰国铢与美元的比价为:29.85泰铢兑1美元。
泰国黄金在7月2日的那一周暴涨7.2%。曼谷的黄金价格由7月1日的每条(15.2克)4150泰铢几天之内狂升至4450泰铢,分析家们指出,黄金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浮动汇率下的泰铢贬值。而国际黄金市场由于澳大利亚7月3日国家银行宣布大量抛售黄金储备,跌至12年来的最低点,对泰国百姓来说,国内外黄金价格逆向走势不知是福还是祸。
泰国金融崩溃的导火线是房地产业的投机。5月中旬,在房地产业投资了大量资金的金融机构发现,他们的利润要比预期的下降。据法国《解放报》的统计,泰国的金融机构近几年在房地产业的投资已达2300亿法郎,无力偿还的贷款总额达700亿法郎。在近6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中有近一半无人问津。
那些在房地产业投资的国内外投资商们,无法按时收回他们的资金,从国际金融市场中借来的资金也因此无法如期归还。于是泰铢的危机就爆发了。
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给那些依赖外国资金进行生产并用泰铢偿还外债的泰国企业来说无疑是晴天劈雳。据泰国报纸报道,由于泰铢贬值,国内的最大制造厂商——萨阿姆水泥公司已经面临亏损。国内的需求衰退,1—5月份的汽车销售量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5%。
世界为之震撼
泰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泰国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它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及南美国家。
到目前为止,泰国金融危机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及马来西亚的货币市场产生了冲击。菲律宾比索在投机商的压力下,菲律宾央行于7月11日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的范围内与美元竞换。当天比索暴跌至29.45比索兑1美元,跌幅达11.5%,创4年来的最高跌幅。一星期后,比索的下跌幅度依然在11%的水平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在7月18日说,为了帮助菲律宾央行维持比索的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向菲律宾提供10亿美元的货款。
在7月11日的同一天,缅甸缅元也受到打击,从160缅元兑1美元下降到240缅元兑1美元。
7月11日,受泰国金融危机的影响,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当天以2.5047兑1美元收市。7月14日林吉特以2.5350兑1美元收市。在此期间,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干预。
马来西亚中央银行也于11日决定将银行利率从前一天的9%上调至50%,以抑制猖獗的市场投机,以阻止林吉特的进一步贬值。以上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以维护林吉特2.550兑1美元的心理关口。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周里,香港的外汇市场受到冲击,一些大投机商开始大手买进港币期货以期出现抛空现货港币的机会。
目前这场金融危机已经冲击了巴西证券市场。拉美最大的股票交易所——圣保罗股票交易所的指数下跌了15%,这相当于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下降1200点。
波兰货币兹罗提也受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紧接着金融危机又袭击了新加坡、台湾省和希腊。
对于金融危机的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目前还不十分明朗。其实谁也不清楚危机的下一个袭击目标是哪个国家或地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和研究部的负责人杰克·布尔曼指出,金融危机很可能会从一个国家迅速蔓延到另一个国家,从而危及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体系。
谁来力挽狂澜
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蔓延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泰国、菲律宾等国家也已经开始改革国内的金融体制以适应新的金融形势。韩国也开始了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派出专家组到泰国进行考察,以了解泰国金融危机的真实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也首次利用“紧急筹款机制”向菲律宾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助减轻菲律宾比索所承受的贬值压力。
在泰国金融危机暴发时,日本这一亚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企图平息这场危害亚洲经济发展的灾难。日泰财长已对帮助泰国渡过这个危机提出了一揽子计划。
日本也劝说亚洲开发银行参与这一行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派出两个专家小组前往泰国了解金融危机的真实情况。东京方面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亚洲的这场货币风波进一步蔓延成为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翻版。马来西亚、香港和新加坡也参加了这次的拯救行动。
过分依赖外资导致泡沫破灭
泰国的银行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期大量向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提供贷款。现在泰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预期的5—6%低4个百分点,只能达到1—2%。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了,房地产的泡沫被吹破了,这些企业的资金大量被套在土地上和卖不出去的商品房上。银行收不回贷款,外资对泰国金融的信心产生了怀疑,外资大量流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金融危机。
香港货币当局负责人任志刚指出,如果能有效地动员国内的储蓄以满足国内的经济建设,或者说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对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形势来说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减轻这些国家对外资的过分依赖。东南亚国家对外国资本的长期过分依赖是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泰国金融危机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近年来泰国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下降,在国际上的份额正在缩小。在泰国7月25日公布一项到1998年9月这个财政年度的预算时披露,1996年泰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是14.3亿美元。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项目赤字从1994年就已经开始了。起初人们并不十分在意,以至多年来一直恶化。
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货币都是以各种方式钉住美元。但是长期以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使得这些国家很难保持与美元的比率。它们要么提高本国利率以吸引外国资本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要么任其本国货币贬值。
让货币贬值、降低利率以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成功的办法。韩国、印尼和菲律宾这样做了。他们的经济得以重新活跃起来,而不这样做的国家则要吃苦头了,泰国就是其中之一。
不能丧失警惕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警示是深刻的、长远的。东南亚国家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国也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在大量地吸收外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我国也存在大量的外债,1995年末我国外债余额达1065亿美元,占同年GDP的15.68%。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从1991年—1996年8月止共计1610.7亿美元,我国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外资从1979年至1995年共计2291亿美元。近两年来,我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号引资大国,是世界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引资大国。
1996年我国出口贸易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头6个月的出口贸易更是严重滑坡,后半年则稍有回升。有人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滑坡的直接原因是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导致的。但其中是否也有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有下降之虞呢?
尤其重要的是,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呆账是困扰我国金融形势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头号大敌。我国银行资产占GDP的比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的同一比率,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率也高出许多。据《经济学家》周刊的数字,我国银行负债资产在1995年的这一比率是80%左右,而美国是50%左右。亚洲国家除日本外都比我国低。
我国银行受国家的控制程度比大多数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受国家的控制程度要高出许多。在同一期的《经济学家》周刊中,以国有银行资产占整个银行资产的比率来反映的这一程度,中国的这一比率接近100%,印度为70%,台湾省为接近60%。俄罗斯为25%左右,韩国为18%左右。
由此可见,我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目前这是一种可能的风险,但是一俟条件成熟,就会转化为现实中的金融风险。
乍一看起来,东南亚金融危机似乎与平民百姓无关,仔细一想其实大谬不然。难道通货膨胀银行倒闭跟咱们老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们太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包揽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以致我们对金融市场中广泛存在的风险麻木不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如1988年1993年经济增长过快,物价上涨过猛的情况,这也是市场金融风险的一种。
但我们的银行从来没有因为经营者管理不善,出现不能支付居民存款的现象。近几年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也曾有过几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倒闭,但我们出于稳定社会秩序的考虑,没有抓住机会向储户们宣传因银行支付出现问题而出现的金融风险。因此我们对这一类的金融风险没有亲身感受。
其实,我们一直在市场中迈进,银行支付不济而导致银行挤兑风潮的风险会用它特有手段让我们付出代价。我国台湾省近几年不是也曾出现银行挤兑风波吗?日本前几年出现的银行倒闭一直都在困扰着日本经济的顺利复苏。去年日本市民不是为反对日本政府用财政收入来垫支住宅金融的巨额亏损吗?
银行也是企业,它亦存在着因支付困难和经营不善而倒闭的必然性。只是我国的金融才刚刚开迈向市场化,银行的经营水平、资产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完全暴露。但这不是我们松懈对金融风险警惕的理由。只要风险存在,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它的警惕。
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但给国际金融市场及其金融当局提了个醒,也给我国广大的老百姓们提了个醒。在当今老百姓拥有越来越多的、种类繁多的金融资产的时候,他们特别需要培养自己的风险意识,提高自己的金融风险的预防能力和承担能力。
中国的股民们已经多次领教了股市的风云变化,他们对股市的风险有了切身感受。但是中国的老百姓们对银行会倒闭的金融风险则没有亲身经历。因此今天叫狼来了,会没有人相信。但这不等于狼不会来,保持高度警惕,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推进金融改革,这实际上也是国家、百姓安全的大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