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论文_刘建军

刘建军

汉寿县中医医院 湖南汉寿 4159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阑尾炎患者应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176例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序列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88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美观性、并发症发生率(4.00%)、住院时间(3.3±0.8)d、术后卧床时间(1.1±0.3)d、体温恢复时间(1.3±0.2)d、手术时间均(49±6)min优于对照组患者后美观性、并发症发生率(16.00%)、住院时间(6.5±1.3)d、术后卧床时间(2.6±0.4)d、体温恢复时间(6.3±0.9)d、手术时间均(68±10)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1年随访,实验组患者便秘、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手术患者应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手术治疗,不仅具备较高的美观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内镜;逆行;阑尾炎;手术方法;效果

本文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176例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阑尾炎患者应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并获得较高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流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176例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88例,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中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45.6±1.3)岁;其中女性20例,男性30例;实验组患者中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45.6±1.3)岁;其中女性22例,男性29。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备研究价值。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阑尾炎手术。具体方法为: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对手术入路进行选择;之后将腹腔镜置入切口;通过腹腔镜探察患者阑尾位置及腹腔实际情况;之后将患者阑尾根部及阑尾系膜进行切除;待取出阑尾后将切口进行缝合。

1.2.2 实验组

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手术。具体方法为:患者手术前期需接受1.5升温水进行肠道清洁,以此做好肠道准备工作;将结肠镜插入患者回肠末端,以此观察患者回肠部粘膜情况及回肠末端结构,进而明确患者阑尾周围组织情况及阑尾内口情况。进行手术过程中,患者阑尾开口需通过内镜透明帽技术对其进行暴露,采用导丝配穴造影管在内镜下对患者阑尾腔进行插管操作活动;将阑尾内部积液完全抽出,以此降低阑尾内部压力。在x线指导下,将造影剂在患者阑尾腔内进行注射,进而明确患者阑尾腔内梗阻情况并充分暴露阑尾形态;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阑尾进行冲洗;患者梗阻物采用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取石球囊将其取出。针对合并阑尾狭窄症患者,可将塑料支架采用插管导丝置入患者阑尾腔内,以此支撑患者狭窄部位并降低阑尾腔内压力。7d后可将支架拔出。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对176例阑尾炎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SPSS19.0软件分析,术后美观性、便秘、腹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形式展开,卡方检验;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情况以形式展开,t检验。P<0.05则记作组间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观性

实验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瘢痕,对照组患者术后有4例出现无痛性硬结,且4例患者均表示对术后瘢痕在意,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美观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情况

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有2例出现便秘、腹泻症状,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有20例出现便秘、腹泻症状,发生率为40.00%,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便秘、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就是急性阑尾炎,该病临床症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根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急性阑尾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阑尾管腔阻塞,而患者阑尾管腔阻塞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粪石形成及阑尾腔狭窄[1-3]。

一般情况下临床常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急性阑尾炎治疗,虽然该术式可以起到一定临床疗效,但术后极易引发患者出现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临床逐渐应用内镜下治疗急性阑尾炎疾病,同时该术式是针对阑尾炎发病原因进行的治疗,其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并提高治疗效果,再加上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其具备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还可以有效保留患者阑尾免疫功能[4-5]。基于此,本文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176例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阑尾炎患者应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美观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经术后1年随访,实验组患者便秘、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阑尾炎手术患者应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厉英超,米琛,李伟之等.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手术技巧及效果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4):604-608.

[2]杨贵江,胡晓芳.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108-109.

[3]李跃.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手术技巧及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7,4(11):217-218.

[4]黄丙川.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8):89-90.

[5]李景森,车小梅,曾权祥等.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6):44-44,46.

论文作者:刘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论文_刘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