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建筑结构检测及其常见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了解。建筑结构检测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的制度设计、建筑强度以及建筑的稳定性等各方面的考察,来排查施工当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安全问题;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测试是建筑科学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随着新型材料和结构的不断出现,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世界上一些国家不断改进原来的检测技术,采用新的检测方法,为按设计质量要求建造建筑工程提供了保证。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节省国家与企业的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建筑结构检测的原因
建筑物在正常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的条件下,以规定的时间内要符合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如果建筑物由于某方面的因素不符合某项功能的要求或者怀疑某项功能能否满足要求的时候,就要对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及某些结构的某部分进行检测。因此,结构是否具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性、适应性和耐久性是检测的目的,正确评价结构后,进行维修及加固,使结构的安全性提高并延长寿命。
1. 设计有误
在正常施工的条件下,有时候会出现建筑结构产生偏差,这时候就需要对于建筑结构和体系尽行全面的检测,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建筑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对于设计问题,就涉及到了建筑的多方面,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专业的素质和对各方面的熟知。避免出现因为不了解情况所导致的设计偏差,或是因为自身专业技术不高,产生设计图纸不可行等问题。
2. 施工质量低劣
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有蜂窝、孔洞、露筋等缺陷,钢筋力学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砌体砌筑方法不当,造成通缝,空心砌块不按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芯柱;钢结构的焊接质量或焊缝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3. 使用或改造不当
在建筑过程中需要使用很多种材料,对于每一种材料的使用也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必须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利用,如果没有经过合理设计,就在盲目的在原来建筑物上对其进行改造,出现承压问题,造成原有建筑坍塌。所以需要对建筑结构所能承受最大压力进行检测,避免超出极限。
二、建筑结构检测调查的内容
建筑结构检测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测调查建筑物位移、变形;裂缝的开展及分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及程度,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蜂窝、露筋等;构件及材料的强度;现有建筑及结构与设计文件是否相一致;在建筑物的外围环境中,邻近是否有建筑工地及有无施工史;当地气象条件及自然灾害情况,建筑物是否在雨季施工基坑,有无经受过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有无超载现象。
三、常用的检测方法
建筑结构检测有很多检测方法,简单来说有力学性能检测、结构的检测以及材料尺寸检测和钢筋位置直径检测以及建筑结构开裂变形等情况的检测还有最后的建筑性能核查检测。一般来说,对于这些结构检测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整体的受力能力和承压能力以及抗皱抗裂能力的检测结果。要求检测数据精准,所以一定要用对方法。比如说对于一些不好检测的重要部位或者已经硬化的混凝土可以采用超声法,这样既能够保证不对建筑本身产生损坏也能够保证检测效率。但是对于我国来说,由于我们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研究的比较晚,所以对于这方面的技术掌握的也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以及知识讲解,使其综合考虑建筑结构,选用正确的检测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建筑结构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检测和鉴定规范相互分离
对既有结构的鉴定不同于拟建结构的设计,鉴定的整个过程都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鉴定个体,鉴定是建立在对既有结构进行现场检测基础上的分析。通常对于一个检测项目会有不止一种的检测方法,而每种检测方法又可能对应不同的检测精度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如只用回弹法检测出的混凝土强度和用超声一回弹综合法并经混凝土芯样修正而得到的混凝土强度,两者之间显然存在着不同的检测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检测方法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2. 既有建筑结构剩余寿命的预测
既有建筑结构的寿命评估涉及到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一般认为,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是考虑时间因素的结构安全性和适用性问题。在实际工程中,结构工程师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即结构在使用若干年后,在限定的使用条件和正常维护条件下,无需采取补强、加固等措施,结构还能继续保持其预定功能的时间。这应该也是检测鉴定规范要回答的问题之一。
3. 检测仪器设备落后
检测仪器是进行结构鉴定检测的重要因素,缺少仪器设备将不能进行检测,检测工作要达到高质量水平,检测仪器的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操作方便是关键。对比先进国家,我们的检测仪器设备总体上依然存在着很大一段距离,特别是数字化检测仪器设备方面。
4.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据有关调查证实,在已倒塌的建筑当中有三分之一的建筑是由建筑结构失稳所引起的。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国目前建筑企业当中有很大部分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甚至出现过某些部分知识空白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建筑结构的稳定与安全。因此,在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加强对相关检测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以更好地为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提供保障。
5. 结构和构件承载能力验算沿用设计规范
既有结构的继续使用期不同于设计时采用的基准期,在假设可变荷载为平稳二项随机过程的前提下,可变荷载的统计参数会有所不同。而对于既有结构的抗力,虽然客观上是确定性的量,但是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原因,还应该按照随机变量或随机过程来考虑,这时,对既有结构抗力模型和统计参数的选取与设计阶段相比,显然会不尽相同。因此,对于既有结构的极限状态准则应该考虑既有结构的特点,重新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
6. 既有结构的损伤累积
部分结构检测技术规范中的基本假设沿用新建筑设计规范,对其相关可靠性应该放弃无损伤理想假定。应根据实际检测对象,灵活结合现有的检测技术,充分了解既有结构的损伤累积程度,从而对其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7.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建筑行业中一些施工人员缺乏检测学习意识,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技术,从哪里开始,最后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无从可知,对实践工作不负责。此类现象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应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实现建筑结构检测的进一步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建筑事业蒸蒸日上,我们一定要结合现代科技和经济,完善自身的设备研发和技术革新,推动建筑检测技术越来越像好发展,增强其安全可靠的性能。通过对于现代结构建筑的分析,制定新的检测计划,消除建筑工程漏洞,提升总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检测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建议[J].姚涛,徐教宇,张仁瑜.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07)
[2]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方法分析[J].刘容.居舍.2018(06)
[3]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方法要点分析[J].邓喆.江西建材.2017(16)
[4]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探讨[J].郝坤.住宅与房地产.2016(33)
论文作者:李海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鉴定论文; 建筑物论文; 混凝土论文; 检测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