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县八一乡小学 武胜 638409)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思想非常活跃,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阅读教学法也呈现出百花齐放,见仁见智的局面。下面我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确实存在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等弊症。主要表现在:(一)、教师对教材理解不精深。有的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细致深入,粗枝大叶;有的教师过度依赖教学资料,不能独立研读教材,迷失自我,未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有的教师不能从学生角度把握文本,偏离教学主线,迷失学生。(二)、阅读过程中教师越俎代庖,冲淡了学生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阅读其实是与文本对话,是与作者情感交流,获得认知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对文本理解,冲淡了学生认知过程,弱化了学生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情趣,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三)、新的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忽视语言积累。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有效方法,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教学学习方式之一。但是,课堂“小组讨论”往往只流于形式,使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的装饰性道具。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上,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同时,不必要的活动太多,一堂课表面上五彩缤纷,但是有些活动脱离正常教学内容,课堂被花样繁多的活动割得七零八碎,阅读教学失去了自我,课堂成了“闹戏”表演的舞台。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途径
针对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以迅速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 、扫除文字障碍,打开阅读门扉
阅读文本之前,教师要告诫学生,阅读过程会有字词障碍,需要边读边想,把不理解字词画出来,利用工具书,师生交流等方法解决所画的疑难字词。只有读懂了文章内容,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巧设思维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方法硬塞给学生,更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暗中摸索”,而应根据文本和学生特点,巧设思维情境,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使教材变为学材。并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深深地感悟到:什么是春花秋月,小桥流水;什么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什么大江东去,云帆沧海;什么是历史悲壮,世情冷暖。由此上下联系,激发兴趣,升华感知。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并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教师的正确引领是非常重要的。 1、恰当置问,巧妙点拔。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利用这一手段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对话文本,感悟文本。2、重点突破,直击核心。抓住重点,开门见山,导入阅读核心,撞击学生心灵之钟,激起其探求欲望,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3、科学评价,激活阅读。教师应紧紧秉持课堂评价这一法宝,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激活其情绪,创造一种美好的语境 ,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提高兴趣,更积极主动投入阅读理解。4、读练结合,相得益彰。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 与“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5、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丰富阅读的内容。恰当利用多媒体可以加浓学校的阅读氛围,丰富阅读生活,拓宽阅读领域。
(四)、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让语文学科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文本,点化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1、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宝藏,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整个心灵都寄托在所描绘的景象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文本特点开发情感宝藏,用适当方式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作者埋藏在作品中的情和意,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领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所刻画的形象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情感随之而生,随着阅读教学活动进行,与作者同悲同喜,同爱同憎,并感受到人与物的至情至性至理。
2、运用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引起学生情感和鸣。教师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动听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会激起学生求知欲望,起到摄魂销魄的效果。教师根据文本不同的风格采取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悲壮,或低沉舒缓,把作者的创作激情全部释放出来,展示和延展作品的意韵,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荡涤情感,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体验作品所蕴含的真正情感。学生在感受景象中朗读,体会情感。情感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无情感。作者的情感寓于所描绘的景象中,只有引导学生感悟景象,才能与作者相通,体会到真正的情感。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为基础。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就能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联想,体会文本的抽象文字所描绘的景象,并把获得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这样学生的阅读既会情景交融,又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三、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阅读教学中探究创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地新发现中激活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创新精神。
(一)、点燃发现欲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发现动机,激起其创造欲望,学生就会在文本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二)、借助语言文字,铸造学生的创造精神。语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读说写都离不开创造。语文学习以大量阅读为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固有生活的经验,离不开想象联想,学生只有通过阅读对文本信息重新组合,才能理解文本内容,这一过程也是再创造。
(三)、开启想象,张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想象对学生学习具有补充深化的功能。对于文本的结局有想象余地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想可能出现的各种新结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开启,创新精神得到张扬。
总之,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百读见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水平,为其终身发展夯实基础,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目标所在。
论文作者:李建成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文本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3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