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铝合金模板交叉节点创新工艺做法应用论文_张凯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公司 100080

摘要: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钢筋桁架楼承板在原压型楼承板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材料,其应用技术正逐步完善、成熟,已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凭借其诸多优势,使得其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同样,铝合金新型模架体系在传统木模板支撑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不断刷新建筑行业的绿色革命,新工艺、新思路的不断交叉,碰撞出了新节点的优化创新工艺,钢筋桁架楼承板水平端部与全铝合金模板竖向顶部交叉点的连接通过创新应用的定型U槽将二者相互固定。本文通过该节点的创新应用结果,主要是为解决此类节点交叉施工问题,为后序同行业、同节点及类似节点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不断探索交流,使该工艺得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钢筋桁架楼承板;铝合金模板;绿色建筑;新工艺;装配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建筑业劳动力成本迅速飙升,森林资源消耗逐年加大,建筑垃圾污染日趋严重,与绿色建筑理念背道而驰,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业革命势在必行。劳动人民依托传统的施工工艺原理,不断探索创新,创新技术综合应用,尤其随着铝合金新型模架体系(1)的应用、钢筋桁架楼承板(2)(3)的推广,新工艺、新节点的创新应用凭借高效、易施工、整体性好、刚度大、耐火性能好及成型效果好等诸多优势正在逐步推动建筑产业的高效改革,极大减少了大量建筑垃圾和施工噪音,节约了大量森林资源,符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理念,是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本文以天津(4)某项目的商务办公楼为载体,通过铝合金模板与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交叉节点新工艺做法为探索创新思路,尤其在铝合金竖向与钢筋桁架楼承板水平向连接处固定方法上进行创新,可操作性强,施工质量能够保证,希望能为后来相似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交叉节点应用情况

(一)项目基本概况

工程名称:智云大厦商务办公1#楼(工程编号:01FCS1719-B1)。

总建筑面积:地上30000 m2,地下两层含在地下车库中。

建筑高度及建筑层数:总高度98.1m,地上23层,首层层高5.4m,二层以上层高4.2m,地下共2层,地下一层层高5.1m,地下二层层高3.3m,室外高差0.3m。

本工程基本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5)。

建筑耐火等级:地下一级,地上一级。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及类别:50年,三类。

屋面防水等级:为1级。

结构类型:框架核心筒剪力墙结构。

建筑主要使用功能:地上:办公;地下:设备机房、停车库、战时人防。

项目其他要求:装配率、预制率不得低于30%(4)。

本工程地基基础采用桩基础,主楼核心筒与周围地库周圈设置沉降后浇带,主楼核心筒剪力墙、连梁及周圈梁模板统一采用铝合金模板,所有楼板均采用钢筋桁架楼板,施工由专业厂家深化设计,整体模板支撑加固及顶板支撑体系在符合各类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由各家单位共同参与设计优化完成。(6)(7)(8)

(二)交叉节点应用分析

根据施工图纸设计楼板厚度,项目共计使用HB1-90、HB2-120两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型号,附配筋详表1,根据不同长度在厂家提前预制成型,经钣金焊接、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等工艺技术后投入使用,材质方面,楼承板上下弦采用热轧带肋三级钢筋(HRB400),腹杆钢筋采用冷轧光圆钢筋550级,底模采用0.5mm厚镀锌钢板,屈服强度不低于250N/mm2,过程中桁架原则上沿短跨方向布置,具体配筋按图纸规范要求施工,楼板统一连续板设计,桁架纵筋及楼板内附加钢筋的连接均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或者搭接(3),待所有钢筋全部绑扎完成(9),验收通过后进行混凝土浇筑。(7)

钢筋桁架楼承板剖面示意图 钢筋桁架楼承板立面示意图

钢筋桁架楼承板与传统模板连接示意图 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铝合金模板连接示意图

创新节点U型槽细部放大图 创新节点U型槽实物图

三、结束语

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铝合金模板连接节点的创新应用,一方面是基于传统木模板工艺连接原理,另一方面,迎合当前建筑产业绿色科技创新改革潮流,不断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发挥各自工艺施工优势,提质增效,助力建筑行业发展新变革。此交叉节点的连接,在各自材料体系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实施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应用效果好等诸多突出优势,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为后期铝合金模板与传统木模板、铝合金模板与塑料模板等不同材质类型的类似工程节点做法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 386-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368-2012钢筋桁架楼承板(Steel bar truss deck)》

(3)《组合楼板设计和施工规范》CECS273:2010

(4)《天津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津建科[2017 304号文]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8)《建筑结构可靠性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9)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1

作者简介:张凯(1992年2月),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助理工程师,本科,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单位邮编:250000,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论文作者:张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  ;  ;  ;  ;  ;  ;  ;  

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铝合金模板交叉节点创新工艺做法应用论文_张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