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琴 湖北省鹤峰县燕子镇荞云石化希望小学 445804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考试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升学考试在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加大了对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核,突出了重基础、考能力的主题,对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88-02
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我们所提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而是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能够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价值
1、数学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4条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我们所培养的人适合未来社会挑战的需要,数学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2、现代数学教学呼唤创新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十分强调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近年来,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觉意识和自身努力,在此基础上,只有实施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进取和创造精神。当今数学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改革开放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为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3、数学的学科特点需要创新教育。
数学从诞生发展到今天,从未满足过已有的事实。从数的产生到无理数的发现,从解析几何的产生到微分几何的问世,从非欧几何的发现到计算机的发明,无不凝聚着古今中外数学家们的不懈追求、探索和创造。数学学科的发展以及教材中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无不需要勇于开拓、执着追求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品质。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不能离开创新教育,也只有坚持创新教育,才能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真正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学科水平。
4、只有进行创新教育,才能适应数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数学考试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升学考试在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加大了对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核,突出了重基础、考能力的主题,对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当今数学高考试题问题设计新颖、创新意识浓,活题、新题增多,以情境新、方法活体现对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在未来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即对考生潜能进行检测。数学考试还结合学科特点,以数学知识作为思维材料和操作对象,考查一般心理能力。应用问题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冷静地从所给材料数据中,通过分析与综合,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抽象出数学模型,确定解题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
二、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则
要构建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体系,首先要从创新教育的内容出发,探讨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情感性、主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应用性)、技术性是需要贯彻的原则。
1.情感性。由于创新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紧密相连,为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情感在创新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创新、敢于创新。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楷模作用,用自已的创新精神和情感去感染和调动学生,并充分运用激励评价的手段,使评价具有公正性、及时性、求实性和发展性,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创新过程,并体验创新的乐趣。
2.主体性。主体性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要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创新教育也只有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创新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必须由“教”转变为“学”。
3.活动性。活动性是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创新教育依赖学生对再创造过程的深层次参与。因此,教学要提供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索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技术性。它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计算器、计算机、网络教育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是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重要纽带,为创新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逐渐发展到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动手,主动参与的形式。并利用它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间交流的活动环境,优化教学过程。
三、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
小学数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把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学到活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归纳为:“精干引导,勇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创新”。
1.精于引导。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①围绕教学的目的,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引导点”,明确中心,突出重点,循循诱导,通过引导启发创新思维;②营造宽松的、富于活力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善于经常运用多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④精心设计具有创意的、适合学生水平层次的、有机联系的问题、素材或情境,引导创设多种课堂学习的活动方式;⑤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2.勇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相结合。从这一认识出发,在课题研究中将课堂教学中勇于质疑归纳为教师质疑引导和学生勇于质疑两个操作要点。要求教师善于提属于“缺陷性的问题”,教师质疑后,这类问题的情境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信息,从多方面来确定,答案可能并不唯一,可用多种方法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广泛提倡学生质疑问难,算法多样化,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鼓励别出心裁。
3.善于交流。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学信息运用多维传递方式进行,通过认知与情感的互动,人际交往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出现多维互动局面。打破单一的班级上课模式,使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个别学习等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必要组成部分。重视优化课堂教学交流组织方式,要求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师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求运用多向交流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师主与现代多媒体信息源实现多向交流。
4.乐于创新。即要求教师要树立起创新型人才观念,乐于突破常规,开展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形成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教学个性,强调要求学生能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对象。
论文作者:覃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精神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