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如何绕过误区?论文_杨应雄

慢性结肠炎如何绕过误区?论文_杨应雄

杨应雄

四川省南部县中医医院 637300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常见病,临床上还没有对具体发病机制进行明确,认为主要同感染、精神紧张、过敏等因素有关,病程长,很容易反复,少则数月,多则数十年,很难彻底治愈。很多人因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容易对慢性结肠炎疾病产生误区,只要在治疗过程中绕过这些误区,即使无法彻底治愈也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本文将针对如何绕过慢性结肠炎认知误区问题详细阐述:

一、未腹泻便不是慢性结肠炎?这是误区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结肠炎疾病一定会伴有腹泻症状,若平时排便症状、无腹泻症状,那一定不是慢性结肠炎,所以不会按照慢性结肠炎疾病进行治疗,但实则这是误区。慢性结肠炎需要根据其病理进行诊断,观察结肠炎全部粘膜层、黏膜下层、某一段粘膜层的炎症轻重程度,以此来对疾病进行判断,虽然,绝大多数的慢性结肠炎患者会出现大便稀溏、腹泻等症状,但也会有少数病人产生大便困难、大便干结情况。

二、“胃”、“肠”疾病分治?这是误区

在慢性结肠炎疾病中,很多患者都同时存在胃脘痛、反酸、嗳气、腹泻、黏液便、腹痛等的胃肠症状,但在就诊时常会对医生说其中一个部位的症状,要么说胃不舒服,要么说肠道症状,而现代医学对整体观念十分重视,更强调病症综合观察、分析,再次基础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尤其是肠胃,肠胃属于人身体内的消化器官,连接紧密,一旦有疾病发生,二者之间便会互相受到影响,治疗上通常也要彼此坚固、同时进行,这样才能起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所以患者在就诊时一定要注意,将发生症状全面、详细的加以描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症状缓解便停药?拒绝结肠镜检查?不可行

通常,慢性结肠炎以大便彻底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即患者的大便呈形,1次/d或是1次/隔日),且不再有腹痛、粘冻等症状,经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水肿、结肠粘膜充血等症状消除,故而可以判定为疾病痊愈。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单根据症状缓解、症状消失便自行减少用药剂量(或是直接停止药物服用),可事实上,症状消失或改善并不意味着其黏膜炎症已被吸收,在此时不遵医嘱用药会使疾病复发率明显提高。所以建议慢性结肠炎患者,在接受结肠镜检查后,以检查结果为根据再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很多患者因对结肠镜有害怕、恐惧情绪,会拒绝接受检查,这样会使病情贻误,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为了更好的病情诊断、疾病治疗,无论方法是否痛苦,检查都是非常必要的,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操作者能够用肉眼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并可去病理组织进行仔细检查。若患者能够经结肠镜明确检查诊断,便能够对肿瘤、息肉等疾病尽早发现、及时治疗,降低病变发生率,帮助其更好的身体健康恢复,所以患者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鼓励,为了身体健康,检查时所遭受的痛苦并不算什么。结肠镜是一种安全性高的检查方式,患者虽在检查过程中有一定的腹痛、腹胀等不适感,但都在可耐受的范围内,若操作者动作熟练、技术娴熟,患者的不适感会更轻。在这里建议患有慢性结肠炎疾病者,应定期到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1~2年/次,在接受治疗后(或是发现息肉)要按时复查。

四、慢性结肠炎当便秘?这是认识误区

很多慢性结肠炎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排便后便意不净、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等的症状表现,大便稀溏且便数较多(2~3次/d),但却有排便困难感,由此便认为是便秘,遂使用通便药加以治疗。用药后,患者相比之前排便较顺畅,一旦停药症状便会恢复之前状态(甚至症状加重),长期如此可能会产生对通便药的依赖性,致恶性循环形成,更不利于后期治疗的实施。其实上述便秘情况主要因肠壁炎症刺激所导致,所谓的“便意”并非是便秘疾病,而是由炎症所引起,若直肠、肛管炎症消失,这种感觉便会不见,因此要将重点放在慢性结肠炎治疗上。

五、灌肠是慢性结肠炎最佳治疗方法?这是治疗误区

很多慢性结肠炎患者觉得灌肠是该疾病最佳治疗方法,实则不然,同其他类型疾病一样,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慢性结肠炎所需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针对慢性结肠炎疾病治疗的最好方法。有调查结果显示,直肠症状、脓血便经灌肠法治疗后的效果较好,会使肠内局部药物浓度提高,通常药物使用数天后患者的症状便会得到较明显的改善,但是,灌肠法本身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并非任何药物均可用灌肠法对患者给药,若单纯用灌肠法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即使症状缓解也容易再次复发,所以此种方法仅可作为慢性结肠炎的辅助治疗方法。

六、日常饮食调理不重视?对治疗不利

日常合理饮食、慢性结肠炎治疗效果提高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消化功能被削弱,若过量的营养补充可能会是胃肠负担增加,不利于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与消化,不但无法病情改善,甚至会使病情加重,所以此类患者要在日常饮食上十分注意,不要过饱,也不要过多进补,少食多餐,确保营养充足,精神状态良好即可。有些患者认为荤腥食物不利于机体下消化、吸收,所以常年吃清淡易消化的素食,这其实是一个认知误区,相比荤腥食物,素食中的脂溶性维生素、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长时间食用可让患者逐渐消瘦,引起血浆蛋白水平下降、贫血等症状,降低机体免疫力,更不利于疾病治疗、身体恢复。而且素食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有利于肠胃蠕动促进,可增加大便次数,这对以大便稀溏、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结肠炎患者有损伤无益处,需谨慎食用。

总的来说,对慢性结肠炎患者在饮食上的建议为,尽量少食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蔬菜,适当叶菜类食物控制,不要食用油腻、牛奶、瓜果类食物,可多食用些蛋类、瘦肉、鱼类等荤腥食物,只要不过于油腻即可。另外,豆制品食用过多容易引起腹胀症状,所以建议结肠炎疾病患者尽量少食用豆制品类的食物。

论文作者:杨应雄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慢性结肠炎如何绕过误区?论文_杨应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