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的就业问题与人口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就业问题论文,中国加入论文,人口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02)03-0135-06
一、“入世”: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
20多年的实践证明,愈是改革开放较早的行业,发展就愈快;改革开放是一条必由之路。加入WTO,可以借助外资和外在的推动力,促进改革进一步发展,突破改革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例如,国企改革问题、市场疲软问题、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中国经济遇到的所有困难全部都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大局,处理不好这些关键问题,不进则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成功入世,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经济学家已经指出:经济全球化就是各经济体按各自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入世后,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和成体系的加工组装制造业,只有在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并主动地、有选择地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入世”也将使中国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参加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和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与此同时,有助于打破国内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速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治建设。
“入世”意味着在与国际规则对接的过程中,我们进入了一个更开放、更规范、更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国入世意味着经济运行、人口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大变化,从而引发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变革。入世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将进行大调整,主要特征就是从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制造工业国。中国在“入世”谈判中有两个庄严的承诺,即遵守国际规则和逐步开放中国市场。按通行的国际法则办事,将增强外来投资者的信心,也将有助于中国建立更加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入世将会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综合国力。所以,入世创造的应该是双赢的格局。入世后,中国法律、政策、政府行为将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加之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对外资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从长期看,中国入世后将会大大改变投资环境,法律的透明度和国民待遇的实现将会吸引大量外国资本,据预测,到2005年将能得到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而整个90年代的10年中吸收也没有超过2500亿。“入世”将在东亚培育出一个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大市场,中国有望继二战期间的‘美国制造’和70~80年代‘日本制造’后,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
“入后”使中国获得更为强劲的现代化动力。尽管中国是一个欠发达国家,但其经济总量在全球已经排在第7位,并已经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国,在新的世纪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将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许多国家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发展,上半年经济增长7.9%,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之一。200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8%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一万亿美元,列世界第6位;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列世界第7位,并已连续8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平均每天都有超过1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注入中国。“十五”期间,中国经济预计年均增长7%左右。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2.5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预期目标为6500亿美元,进出口保持大体平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在年均400亿美元左右。据初步估算,从2001年至2005年,中国将进口约1.4亿美元的设备、技术和产品。这将给世界各国工商界,包括华人华侨工商界,提供巨大的商机,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入世”意味着外国企业将分割中国巨大的市场,为市场份额展开竞争,外来投资将蜂拥而至,进口替代也不可避免。这种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新的竞争环境所创造的。竞争的压力所产生的优胜劣汰效应将激发全体国民奋发图强、更上层楼的动力。竞争是现代化的基本塑造力和推动力。但竞争所创造的决不会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景象,而是一个更加理性和冷峻的过程,我们的生产要素、生产物品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的体系中去,弱质产业、低质产品和低素质人口都将面临被淘汰、被形塑的挑战。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事实:中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的,它意味着中国可以依法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有权享受缓冲的机会,例如幼稚工业的保护、出口补贴和关税制度的弹性规定,等等。
毫无疑问,入世所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竞争效应和开放效应。中国“入世”将强化优胜劣汰的社会选择机制,同时将强化生产要素在市场法则和国际规则指引下的优化配置机制,拓展经济增长的空间和人口发展的空间。台湾的研究指出:中国若依1999年4月所列出条件加入世贸,透过乘数效果将可使大陆经济增长幅度增加4.1%,出口增加12.2%,进口增加14.3%。若依照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预估,到2005年大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社会福利,将分别提高1955亿人民币与1595亿人民币,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与1.2%;到2005年大陆出口与进口将分别增加27%与26%,成衣出口在国际市场比重将提高10%,初级农产品之进口将大幅增加,到2010年大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与此同时,人口也将进入史无前例的大流迁、大融合、大选择的时期。
二、“入世”对中国人口就业形势的影响最为显著
入世对中国人口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就业方面的影响是专家们已经看到的。在为就业是与产量的发展直接关联的,所以一些受“入世”负面影响比较大的产业将在就业问题上有所表现。从近期看,入世将加剧中国的摩擦性失业现象。以农业为例,据美国农业部的研究,随着关税降低与配额取消,将大量进口低价之农产品导致大陆稻米、棉花、羊毛、食用油的产量缩减1.4%-37%,致使农业部门将减少1320万个就业机会;而据大陆方面估计,小麦、稻米、玉米、棉花、酱油的产量下降,将减少2090-2550万个就业机会。我国小麦、大米、棉花等属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高于国际市场20%~70%)、质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入世后,肯定会产生部分进口替代。外来冲击,会使主要粮食和棉花价格走低,减少农民收入,从而影响就业。如果粮价下降,对农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会更大。在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和落后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将变得异常突出。失业人口的增加是入世带来的一个必要代价,正是通过失业和再就业的调整,中国生产要素的配置将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经济系统的运行将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目前的基本判断是:从长期(譬如10年左右)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但入世初期的就业形势会比较严峻——譬如,为抵御外资及其产品的冲击,冶金、汽车、机械、粮油加工、电子通讯设备等受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业,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必然伴随大量的裁员与转岗问题,从而导致失业增加。入世初期,正值我国新旧体制全面交替,90年代后期大量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将在2003年面临再就业的问题(300万人左右)。中西部地区传统工业及农业受到冲击,就业机会也会减少。入世导致的新一轮结构调整产生的失业人员、预计进入市场的下岗职工、农村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三股力量将不可避免地交汇在一起,这都将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入世既减少了一些就业机会,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就业机会。入世将使我国增加多少就业机会,国内外专家意见不一。分别认为入世后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为160万个、300万个和1200万个。尽管数据差距较大,但有一点专家们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入世后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制品以及建筑、建材、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有利于就业。譬如入世后,我国纺织品能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提高25%~27%,预计每年能增加5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按照1亿美元能够增加1万个就业机会计算,每年能增加就业机会50万个。自1994年以来,我国服装行业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地位,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同期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六分之一。以美国市场为例,截止2001年7月份,我国服装出口金额已达24.51亿美元,占全美服装进口市场的7.44%,在所有进口国中位居第二位。而入世后,服装行业的市场也将因配额贸易额的增长而扩大。另外,我国服装产品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的优势能够在入世后得到充分地体现。我国服装出口额从1978年的77.1亿美元提高到2000年的360.2亿美元,年均递增19.5%,也正是这种竞争力的体现。据估计,2005年以后,我国的服装产量约增长74%,每年可增长5000万美元的出口机会,中国服装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30%。入世后,我国第三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就业机会也有望大量增加。
就业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突出地表现在人口素质、人力资本方面。入世将加强对劳动力质量的选择。据称,中国入世后五年内需要180万外贸人才。显然,只有根据未来就业形势的要求主动学习相关技能的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岗位。
根据国际规则,健全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基本目标。建设符合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是今后我们面临的具体挑战。如何让人口的分布更为合理、如何让人口的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如何防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口失控,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三、“入世”对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带来的影响:远期效应和近期效应分析
(一)远期效应:促进人口现代化和生育现代化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入世将加快人口的现代化和生育现代化的步伐,将有助于落实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人口分布、优化人口结构、开发人口资源的目标。这归根结底是入世所带来的竞争效应和开放效应的连动所产生的。“入世”客观上要求中国创造一个更优良的人口环境和人口条件去支持一个符合国际规则的经济系统和社会制度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问题只在于,任何一个优良的人口环境和人口条件都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上的一种扬弃和创造,我们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是在相对恶劣的情形下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的。简单一句话,“入世”既是对我国竞争力的测试,也是对我国竞争力的提升,而这些终究是与人口变数脱不了干系的。需要就是动力,入世所带来的新的需求将为人口现代化和生育现代化提供新的助推力。
人口现代化指的是人口类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而人口类型包括了人口增长类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人口城乡构成类型、人口就业结构类型,等等。入世将促进人口类型的现代化。竞争的压力将逐渐传递到就业者以及就业者家庭成员的身上,从而对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存资格”提出了更明确、更苛刻的要求,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就是家庭将激发出更为强烈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冲动,教育需求将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从长远看,这是没有疑义的。入世将促进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1998-2010年每年平均将有966万左右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
人口现代化的基本源泉是生育的现代化。生育现代化包括了生育文化的现代化、生育决策的现代化和生育方式的现代化。生育文化的现代化在观念的层面上将促成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的出现,譬如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儿女一样;在器物的层面将促成避孕节育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在制度的层面将促成社会性计划生育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向优质服务、健康保健、知识传导、优生优育优教的方向演进。生育决策的现代化则表现在生育理性的进一步加强,生育收益与生育成本的比较将成为更为自觉和普遍的行为,其中生育的机会成本对于个人生育决策的影响尤其重要;概括来说,就是从家本位的生育决策模型向个人本位的生育决策模型转变。生育方式的现代化表现在传统的家分娩的高险生育方式向现代的住院分娩的低风险的生育方式。根据有关部门统计,1993年,在家分娩的农村妇女为70%,1998年为56%。
(二)近期效应:带来深具挑战性的五大问题
无论对经济工作还是对人口工作来说,“入世”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件大事。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近期需要关注的带来挑战性的几个问题:
其一是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问题。如何在WTO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中实施新时期的人口控制、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这可以说是一个新课题。我们需要顺应新的形势,总结新的经验。淡化管理、强化服务也许是今后的一个需要继续是坚持的方向。以上海为例,据统计,2000年上海外来流动人口为387.11万人,比1984年上海市首次进行外来人口抽样调查时的60万人增长5.1倍。1997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达到了237万人。但是最近三年则大幅增长了40.3%,从外地流入上海的流动人口增加了150万人。统计显示,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有77.1%来自于华东地区,与1997年调查的76.8%相比,基本格局未变。外来流动人口在沪居住时间半年以上的约占80%,即有300万以上的外来流动人口常住上海。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占98.8%,尤以20-34岁的青年人为主,占63.1%,是上海市劳动力市场中的一支生力军;外来流动人口中85.3%来自农村地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绝大多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仅为14.9%。目前,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以家庭模式流入上海,家庭户比重已达到77.5%,他们相对集中居住在租赁的私房、宿舍或工棚以及租赁的公有房屋中,比重分别为36.4%、20%和13.8%,合计占70%以上。此外,全市外来流动人口中15-49岁育龄妇女总量达到135.3万人,占女性外来流动人口的82.5%,比全市育龄妇女的比重高出22.6个百分点,外来流动人口的妇女生育能力和新生婴儿数量,对上海整体生育水平影响较大。
其二是性别选择技术对出生性别比平衡的干扰问题。市场经济的放开可能导致“B超问题”更加严重,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要避免“市场失效”现象的出现。家庭和个人的生育决策主要考虑的是生育对家庭的效用(正内部性),但人工选择性别却带来了严重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效果(负外部性)。微观生育决策和宏观生育政策之间的错位在入世以后有可能会加剧,因为入世将加大市场经济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就是市场,另一方面生育调节又不能完全交给市场,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2001年10月12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计生委公布了一份保密了五年的材料中称,自1996年到2000年,5年间椒江区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均不正常,椒江北部的章安镇、前所镇、黄礁乡三个乡镇是该比例高的重点地区,平均每三个新生儿中,竟有两个是男孩,而且一年胜过一年,尤其是第二胎出生的婴儿此种情况更为严重。而造成如此后果的,据说竟是一台隐在地下的“黑B超机”。另有资料表明,台州的临海市,三门县等市县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也超过正常比例,而且比发现问题的椒江比例更高。像这样的地下B超在台州其他地区是否独此一台,看来还有待调查。①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类似的漏洞。②如何保持性别平衡、优化人口结构是入世后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需要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
其三是计划生育户的扶贫问题、孩子成长问题和后顾之忧问题。突兀而起的失业问题、收入减少问题将冲击不少计划生育家庭,入世后对农业部门的冲击很可能会导致农村居民的收入减少,虽然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到其他部门,但到2005年,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将会比基准情景下降2.1%左右,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则会增加4.6%。城乡之间收入差异的扩大将会为社会稳定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
少生如何快富、少生如何优生、少生如何幸福,这些都是在新形势下必然会提出的新问题。计划生育本身不是目的,在宏观上是为了创造优良的人口环境,在微观上则是为了实现家庭的文明、富裕和幸福目标。当千千万万计划生育户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遭遇生活难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考虑“贡献——回报”这一人道主义的底线伦理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高举起人本主义计划生育的大旗,谋求社会计划生育最大的促进发展的效应。
其四是人口素质问题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更加突出,如何落实基本国策中“提高人口素质”的要求是新时期给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提出的新挑战。入世加剧了国际之间的竞争,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生育质量则为人口素质的高低奠定了基础。如何保障生育质量、如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如何提高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水平以及科学文化素质,都是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从长计议的重大问题。
其五是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的职能如何顺势转变的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WTO的基本原则之间存在一个根本共同点即市场经济。但是,现行的经济体制与WTO的基本原则之间也存在许多重大差距,例如,除了经济方面的以外,还有理念、文化、政治、传统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性,它们必然会带来体制上的巨大震动和冲突。立法、修法和执法将成为政府部门的首要职能。根据目前的形势,一个合理的推断是今后中国会沿着“小政府、大社会”以及“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思路和要求来转变政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职能,简单说就是“以德服人、依法行政;利益导向,综合治理;帮扶弱势,跟踪支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符合市场经济精神和规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机制也要努力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在开展的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可以说顺应了这样的形势变化。
“入世”对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影响是复杂的,我们现在还不可能看清楚所有的潜在问题,随着时间的推延,问题的类型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我们仍须静观其变,并且顺势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