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3)
摘要:目的 研究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为研究组,另一组采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为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1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1例);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5例);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相比,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的疗效更好,有效率更高,而且更加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中,可以优先使用普罗帕酮。
关键词:普罗帕酮;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突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心率达到150~250次/min、节律规整、心绞痛、呼吸困难等[1]。该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很可能出现心力衰竭而致死亡,所以,药效和作用速度是治疗该疾病的两个关键。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是临床中治疗该疾病比较常用的两种药物,前者主要作用于心房,后者主要作用于房室交界区。为了明确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常规组。常规组中包含10例男性患者和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最大70,最小36岁,平均年龄(50.6±2.5)岁,入院时心率158~243次/min,平均心率(183.6±10.4)次/min,其中包括7例心肌炎患者,5例冠心病患者和5例肺心病患者;研究组中包含9例男性患者和9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最大78,最小40岁,平均年龄(56.6±2.3)岁,入院时心率160~247次/min,平均心率(188.4±11.2)次/min,其中包括6例心肌炎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和6例肺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次分组治疗方案,两组患一般资料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常规组
本组患者使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用法用量为:首次剂量为 5mg ,混合到20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中静注 2~3min,如果无效,则以相同方式在首次用药后10~30min再次静注;针对老年患者,应按照上述用量,在3~4min推注完毕,以减少不良反应[2]。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用法用量为:每次按照1~1.5mg/kg的标准,使用20ml 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注,时间在5min以上,必要时可在20min后采用相同剂量重复静注,而后以0.5~1.0mg/分钟标准维持静注。
1.3观察指标
根据WHO关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如下:显效—用药后30min内恢复窦性心律,3h内未见复发;有效—用药后30min内心率明显下降,3h内未出现上升,但未恢复窦性心律;无效—用药后患者心率改变均符合上述指标,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18*100%。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方差表示,分别以X2和t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统计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1例),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5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发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率异常加速、突发突止,病情比较轻的患者略感心慌胸闷,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会因为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头晕,甚至昏厥、意识丧失。一般的窦性心律不齐可能与呼吸、运动和神经张力有关,无需治疗可以自行消失,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其心率变化随呼吸呈现周期性改变,频繁出现的早搏,严重患者必须尽快的采取治疗措施,否则会因心力衰竭而死亡[3]。
普罗帕酮属于广谱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可以抑制心肌兴奋性,并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传导,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效快,效力持久。
而维拉帕米属Ⅳ类抗心律失常药,其本质为钙拮抗剂,主要是通过抑制心脏舒张期自动去极化速率和窦房结的发放冲动等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起到治疗作用[4]。本药具有消除房室结折返、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
在丛铭[5]的研究中指出“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为76%,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9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1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1例);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5例);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研究结果略有出入,但总体表现为普罗帕酮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相比,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的疗效更好,有效率更高,而且更加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中,可以优先使用普罗帕酮。
参考文献
[1]李迪,黄冬岩,吴迪等.维拉帕米、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134-135.
[2]袁德敏.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6):63-63.
[3]屈梦颖.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4):54-55.
[4]张士铭.比较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J].临床研究,2016,24(11):251.
[5]丛铭.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113-115.
论文作者:魏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阵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普罗论文; 心动过速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心率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