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朗读教学
◆ 纪耕涛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南村中学 266736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具有悠久历史的朗读教学源源两千余年至今,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而现在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却危危极乎。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主观原因。即教师本身不重视课堂朗读,认为课堂上朗读作用不大,纯属浪费时间,不如分析课文来得实在。二是客观原因。四十五分钟的课,分析、讨论、研究问题已占去很多时间,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微乎其微,甚至没有,因而朗读教学变得轻描淡写了,且有逐渐“退化”之险。其实,归根结底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朗读教学的价值所在,没有真正从心底上重视朗读教学。而朗读教学本身却大有价值所在。
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向大家谈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朗读”——读者走近作者的“导航员”
对于一篇课文,教师的分析固然重要,而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体会作者融入文中的感情,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这些任务绝不仅仅是靠教师的细致分析所能完成的。教师的分析只能是学生理解、体会和领悟课文的基础,要想真正感悟课文,让读者走近作者,那就得靠教师指导学生去用心朗读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指导学生用心读,反复读,带着感情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例如:教朱自清的《背影》,作者看到父亲蹒跚地穿过铁路去给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不禁泪流满面,为什么?只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去品读这一段才能真切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朗读是读者走近作者的“导航员”,课堂中有了朗读,那课文才是活生生的,有价值、有营养的;反之,读者和作者之间恐怕永远是“钟山只隔数重山”,而无缘相遇相知、促膝畅谈了。
二、“朗读”——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的总要求。如何达到以上要求?只有靠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去朗读了。我在教学中就很重视朗读训练:课前精备,课中精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且采用分组读、集体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灵活的朗读形式,读后组织学生点评,评选最佳朗读手等。实践证明:重视朗读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而且班级整体朗读水平大大提升。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不就是朗读的功劳吗?“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着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朗读”——培养学生演艺技能的沃土
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类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去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学生要想准确把握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朗读去体会、揣摩。而实践证明,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效果最佳。教师讲授课文时恰当地安排几个素质较好的学生进行朗读表演,这样既形象、生动,又便于学生感受、理解,也调动了全体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比教师一味分析、讲解要好得多。例如,我在讲授鲁迅小说《闰土》中有关杨二嫂的一部分时,就恰当地运用了分角色朗读法。杨二嫂的怪声怪调、尖酸刻薄、世俗、坏习气,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都凸现了出来,似乎一个活生生的杨二嫂就站在大家面前上演文中的一幕幕。那节课,学生们对杨二嫂其人认识得特别透彻。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课文人物走上舞台,凭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参加演讲大赛,那便使“朗读”的价值更上一层楼了。全校文艺汇演时,我班学生自编自演了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精彩片段——鲍西娅欲擒故纵制服夏洛克。他们发挥出色,声情并茂。鲍西娅充满睿智的语言、胸有成竹的大将风范,夏洛克败诉失魂落魄的惨相,让小演员们模仿得惟妙惟肖。台下观众掌声阵阵爆响,我班选手载誉而归。
朋友们,读到这里,您不觉得“朗读”确实是一方培养演艺技能的沃土吗?
四、“朗读”——锻造学生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摇篮”
当听到电视节目主持人妙语横生的话语,看到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会慷慨陈辞的场面,你不为他们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为他们那妙语连珠、应对自如的口才而折服吗?
是的,他们思维敏捷,出口成章,也必定是“口语交际”界的高手,然而,这绝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后天勤奋努力的结果。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曾讲过:“训练有文化素养的雄辩家的方法,不在于背诵演讲规则,而在于实地练习。”我想,追根溯源,“朗读”要算锻造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摇篮”。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好,雄辩家也罢,要有一口优美、准确、流利的普通话,不是要靠平时的朗读去训练吗?即兴演讲或辩论时,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感情充沛,也要靠平时刻苦的朗读练习吧?即使辩论时的思维敏捷、妙语连珠,也与平时的边读边想、多读多积累分不开啊!实践出真知,要想成为辩才或交际高手,就要勤于动口去说去练。倘若只在心里默想默念,恐怕永远不会成功。
您看,“朗读教学”有那么多的价值,难道我们还忍心将其用历史的尘埃无情掩埋吗?请继续发扬这个优良的传统吧!
——它是通往“语文圣殿”的金桥!!
论文作者:纪耕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作者论文; 学生论文; 指导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角色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