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运动血压即运动试验中的血压,运动试验测试血压作为评价血压的一种方法,由于有活动平板试验应用于冠心病或心肌缺血诊断的基础,具有安全可靠、易操作、可重复的特点,但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现将运动高血压和心血管病事件的影响做一综述。
【关键词】运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关系【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299-02
由于运动中较高的血压水平使高血压患者有发生心脏猝死和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采用中低强度的耐力性运动降压比较安全。这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而对于高度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将会有更好的降压效果。以下将对运动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
1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很多,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55 岁、女性>65 岁),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增高;在性别方面,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但在更年期后女性发病率增加;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 岁),也就是如果父母亲在50 岁之前患有冠心病或脑卒中,那么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将比没有家族史的人大大增加。除了上述这些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外,心血管疾病还有很多可控制的危险因素,一个人身上存在的危险因素越多,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越大。
心血管疾病的可控制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高血压不仅仅使患者血压升高,而且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血管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并且持续的高血压还会刺激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血脂的异常不仅会使血液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还会损伤血管内皮,并且会直接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血管腔,致使心脑缺血缺氧,一旦斑块破裂还会形成血栓,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指出糖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血液中增高的血糖会逐渐侵蚀血管,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连贯性,高血糖还会刺激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因此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伴随率非常高;④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往往伴随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⑤吸烟饮酒都会直接损伤人体的血管内皮,提高冠心病的发生率;⑥缺乏运动会使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因为一旦缺乏运动,摄取的食物所转化的能量无法消耗,就变成脂肪储存下来,造成体重增加,血压、血糖、血脂等也会逐渐随之升高;⑦另外,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脂肪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人不足也会影响心血管的健康。
2 运动对高血压的预防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运动训练可减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伴随成熟而发生的血压上升。当运动强度为40%-70%V O2max 时,可观察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安静状态的血压显著下降。而当运动强度>75%V O2max 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安静状态的血压并未降低反而升高。
大多数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经常运动的个体其血压要低于安静不活动的个体。而且,运动与血压成负相关。运动越多的个体其血压越低,不论男女均是如此。但也有研究表明,有活动的个体与极少活动的个体间的血压并无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横断面研究无法对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运动时间及其他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有关。纵向研究(队列研究)则克服了横断面研究的上述缺陷。
研究者对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男毕业生进行了为期22-31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每周运动时间<5 小时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要比运动时间>5 小时者高32%。在将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对比时,也得到相似的结果。对上述群体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参加低强度或中等强度活动并未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而参加大强度活动的男毕业生其高血压的发生率却降低了19%-29%。而对哈佛大学男毕业生进行的为期6-10 年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未参加大强度活动者,其高血压发病率较参加大强度活动者高35%。总之,纵向研究对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混杂变量进行了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性运动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但大多数调查集中于男性,对女性研究较少。
3 运动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运动对正常人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可引起收缩压的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更显著,其原因不只是运动所致,也是对高血压病变程度的反映。运动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升高但对正常人却无影响。收缩压主要受心搏量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胸廓运动幅度增大,回心血量增多,使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更高,故收缩压升高更明显,并且收缩压的升高与动力性运动强度直接相关。舒张压主要受外周小动脉阻力的影响,正常人在运动时,心排血量增加使血流量增加,血流对血管壁的切应力增加,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增多,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动脉内径增大,阻力减小,故舒张压无明显增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退,血管平滑肌舒张的反应受损,动脉内径不能相应增加致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另外,内皮功能受损产生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增加,导致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也是运动后舒张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总之,耐力性运动可使大部分低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平均下降约1.3kPa。但对于少部分高血压患者来说,耐力性运动并无有效的降压作用。而且,有关运动对高血压降压效果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男性,对女性的研究很少。此外,关于运动的降压效果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迄今为止未见报道。
传统的观点不鼓励高血压患者从事抗阻训练,因为害怕在急性高强度的抗阻训练过程中,由于强大的压力反应引发脑血管意外和加重已受损心肌的负担而引发心功能异常。然而,近期少数的几个研究发现缓慢的、中低强度的抗阻训练,尤其是循环抗阻训练,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而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心肌肥大,亦无其他不良副作用。但也有研究并不支持上述结论。
因此,关于力量训练的降压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结论运动时血压的陡度可作为动脉疾病的一种标志来评价或预测高血压,降低运动时高血压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有效措施。运动高血压有利于筛选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对象,可作为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的补充,应用于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危险性。
参考文献:[1]魏书娈. 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5,22:129-130.[2]Odutayo A,Rahimi K,Hsiao AJ,Emdin CA,赵狄,练桂丽. 血压靶目标与心血管绝对风险[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06:599.[3]严一岚,袁蕾,杜世正.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13:32-35.[4]Pascual JM,Rodilla E,Costa JA,Garcia-Escrich M,Gonzalez C,Redon J,刘莉,叶鹏. 微量白蛋白尿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中的预后价值[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10:999.[5]安花丽,王大新,何胜虎. 隐匿性高血压的研究新进展[J]. 医学综述,2014,22:4056-4058.[6]徐文成,陈宇凯. 心血管疾病的安全用药问题[J].现代实用医学,2014,10:1313-1314.
论文作者:袁均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6
标签:高血压论文; 血压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内皮论文; 血管论文; 原发性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