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中华民族的未来--田家兵家庭教育思想初探_家庭教育论文

结束中华民族的未来--田家兵家庭教育思想初探_家庭教育论文

缔结中华民族的未来——田家炳先生家庭教育思想探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中华民族论文,思想论文,未来论文,田家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是由人创造的,人靠教育来培养,培养理想的社会成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对人成长的影响作用尤为重大。在养育子女问题上,家长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今天,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在子女身上倾注了相当的心力,他们在培养自己的后代的同时正在为中华民族创造未来。21世纪的钟声即将叩响,将家庭教育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联绝不是哗众取宠的虚张声势,今天的家庭教育缔结着明天中国的未来。为国教子是中国父母的光荣传统,也应成为当代每一位炎黄子孙的价值追求。

作为一位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曾以自己艰辛的人生实践向人们昭示了家庭教育对人生无可替代的影响,在七十多年的生涯中,先生一直奉行着他的父亲以言传身教带给他的传统美德。在驰聘于实业界时,他时常满怀深情地说:“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记住父亲的教导,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我老老实实为社会做点事,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服务于社会,我的企业的发展是在与客户的相互帮助的因果关系中发展的。”早年家庭中其父对他的教诲,形成了他坚实的信仰,也成为他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石。

从田家炳先生走过的道路,我们看到了一个智慧的人生,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闪光,华夏血脉,绵延不断,有如燃烧的火、流动的云。从家庭教育中田先生继承的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一种克己为人、服务社会、胸怀理想、慎终追远的情怀。在他身上本现了中国文明的生命之根,使人感觉到一个普通中国人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田先生又并非机械搬用、盲目照做,而是结合自己的实践,注入了时代内容。多年来,他在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反复思考、寻求支撑。为此,他独辟蹊径,扎根自己的民族土壤,紧跟世界现代化之大潮,开创了自己的实业世界。

从田家炳先生身上我们更领略到一种关怀教育的人格精神,一种重视发展、追求可持续性的深厚的历史意识。集数十年人生之经验,田先生深刻体会到人与世界的关系是靠教育来维系的,世界的未来在教育,教育能提升人,通过提升了的人改造世界,又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变人自身,人与世界就是在与教育的交互作用中完成了各自的超越与构建。教育担负着价值引导之职责,它能引领人不断向上,孜孜以求,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基于这样的信念,田先生慷慨解囊,热心捐资,为中国当代教育这一盛世伟业添砖加瓦,其盛德义举,有口皆碑。

然而,田先生对教育的关怀绝不仅仅停留于物质的捐资,更为难得的是他对中国教育的远见卓识,在田先生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塑造中华民族未来一代的精神。例如他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就闪烁着真理的光芒,耐人回味,给人以启迪。

1.家庭教育是父母的天职。《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生儿育女当对社会有所回报,这是历代中国人推崇的美德,“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含义是生育子女当教给他生存本领的同时应养育他胸怀祖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反观现实,有些父母们不是视子女为私有财产,娇宠有加、呵护备至,就是视子女为家 庭晋升社会等级的的阶梯,灌输智能第一的思想,拔苗助长,摧残心灵。今天,我们到底应怎样做父母?田先生以自己的育儿实践向我们作了最好的回答。他认为给子女留有物质财富只会贻害后代,而留下丰富的精神财产才能使子孙们薪火相传享用不尽。他十分注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他说:“生为华人,应先学好中华文化,继承华夏优良的文化传统。”田先生的五子四女都先后在中文学校就学,然后赴西方深造,他们都能以我是中国人而自尊、自豪,也完全赞同田先生捐助教育的义举。《左传》中说:“爱子,教子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失,所自邪也。四者之,宠禄过也。”为人父母者应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子不教,父之过”,完全依靠学校、社会,终难成就育人大业。人的成长是自然成长与社会成长的统一,濡化与教化是形成人的过程的两翼。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组织,对孩子施加的是规范的社会影响,家庭作为一种婚姻血缘性的组织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唯因其对人的影响是在一种亲情融融的氛围中进行的,故对孕育完美人格,构建理想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市化进程中步履匆匆的家长、不辍劳作的父母们皆应腾一份时间、留一片天空给自己的子女,勉子立德、率身垂范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天职。

2.家庭教育的重心是成人教育。田先生在数十年的实业生涯中,始终不忘其父亲对他做人的训练,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他至今能朗朗上口:“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自幼,他就从他父亲那里懂得了做人清廉、做事勤奋、生活节俭、待人诚实的处世准则。他的父亲田玉瑚公德高望重,精于儒家之道,恤孤济贫、修桥筑路、热心公益,被誉为“邑中工业界先驱”。早期家庭教育的力量,使得田家炳先生深谙做人的重要,他通经明史、学识渊博、工于韵文、酷爱汉乐、胸怀国家、心系社会,其崇高的人格形象嵌入了历史的空间。

世界是物质的,但世界不等于物质,世界是人的世界,也是人的精神的天地。人类无数的历史实践都是为了建设一美好的物质世界和精神家园。个人生命的价值何在?人类内心的归宿是什么?人在致力于外部生存环境改变的同时是否在改善着自己的内部世界?这都是人生和教育应回答的问题。因此,整个家庭教育的重心应是培养人,成人教育才是家庭教育的本真含义。

3.德性熏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田家炳先生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希望在教育,要使12亿人口的包袱变成政府的人力资源,关键也在于教育,教育是一切文明之本。要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现在不少学校片面按分数排名次,这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科技、经济当然重要,但忽视道德教育,经济再发达,社会也未必安宁,幸福……道德不是用钱来衡量的,而是要怎么做人,怎么对国家,对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理性培育与德性熏陶是教育的两根支柱,人类文明的进程绝不止于科学的一脉独张,技术理性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必然给人们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人类文明的大厦需要德性与理性共同构筑。人活着就要有质量,寻求水恒之价值是人类的普遍追求,而道德伦理正是人类普遍精神的闪光。今天,千千万万的父母们有责任将人世间的美好事物传授给下一代,也有义务在子女心中燃起一团希望之火。放眼世界,唯理性或唯技术主义的弊端正日益显现,道德失守、责任意识淡薄、良心泯灭、孝道中衰、兄弟反目、夫妻成仇等随处可见,呼唤德性回归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心声。然而,如何培养德性的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我们在强调改善学校道德教育的同时应将目光没向家庭,家庭是人生成、生存、发展的初级场所,在对人的德性熏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重视和加强家庭对人的道德教育,这既是教育实践的深化,也是时代的要求。

4.家国意识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崇高理想。国之本在家,积小家而成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终结追求,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正是遵循着这一崇高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养育后代,报效社会,建设家园。修身,注重自我修炼,将一系列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身的要求,培养自控型人格;齐家,注重家庭实践,家和万事兴,以家庭伦理推及于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国,强调治理国家,齐家的目标不应停留于家庭的经营,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方有无数小家的幸福安康,故齐家的目的是治国,爱国爱家本出一源,无家不成国,有国才有家。国家贫弱,家庭何能强盛?没有国的依托,家庭犹如飘忽的浮萍,漫无目标,失去归宿;然而,中国人的崇高又表现在以平天下为己任,这是一种历史生成的全球意识,以世界大同为最高目标,构建理想的世界蓝图是历代中国人内心之向往,这种深邃的时空意识铸就了中国人的民族魂。

家庭要教给子女的到底是什么?是一般的生存技艺、还是崇高的家国意识?不孝子孙要受世人唾弃,而不爱自己的国家的公民同样丧失了其做人的资格。田家炳先生说:“我内心觉得中国的每一件事都是中国人的,荣辱、毁誉、成败我都有份……。”这是一种何等的爱国热忱!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切体悟,怎能道出如此动人的心音。今天的父母是在给21世纪培养新人,我们的家长们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心系祖国的家长们一定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片蓝天,让其装进自己的家人、装进自己的朋友、装进社会、装进民族、装进国家。

标签:;  ;  ;  

结束中华民族的未来--田家兵家庭教育思想初探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