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论文_张洪霞

探讨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论文_张洪霞

黑龙江省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对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尚未开展循证护理时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为对照组;以次年我院全面推行循证护理后入院的同类患者120例为观察组。行持续随访,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及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统计患者护理前及出院1年后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BI、FMA及WHOQOL-BREF量表各项评分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末期上述评分均显著性改善,较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有助于提升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预后,且能显著提高其出院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循证护理;生存质量

骨质疏松为中老年妇女常见疾病,多发于绝经后,对骨质量影响较大,轻微撞击或震动即可导致患者骨折,进而严重影响健康及生存质量[1]。鉴于其威胁显著,医疗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成果显著,目前我们已能通过药物或手术有效治疗疾病[2,3],但临床治疗多强调从生理上解决问题,往往忽略心理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干预,难以满足现阶段的预后需求。为提升预后,我院开展循证护理,以大量既往研究为基础,提出较为全面的护理方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1月全面推行循证护理,以其为分界点,由远程数据库中调用240例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20例,均于2012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年龄均≥65岁,平均(68.7±4.2)岁,绝经2~10年,平均(7.1±1.5)年,骨折部位:股骨颈、股骨粗隆间、脊柱、其他者比例为51∶41∶22∶6。对照组120例,均于2011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年龄≥65岁,平均(69.5±4.8)岁,绝经2~9年,平均(6.8±1.2)年,骨折部位:股骨颈、股骨粗隆间、脊柱、其他者比例为49∶41∶20∶10。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病历不全者;随访脱离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器质性疾病患者;内分泌疾病患者;镇静、抑郁药物服用史者;无法准确理解量表者。

1.3 护理方案

1.3.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积极开展皮肤护理、饮食干预、睡眠护理,并行定期呼吸道清理、体位调整,鼓励患者主动锻炼。

1.3.2 观察组 观察组行循证护理,以既往研究为基础,总结经验开展护理。循证方案:①成立专门循证小组,调用既往护理资料,重点总结不良护理事件,初步分析解决方案,并指出待循证解决的问题。②以互联网为媒介,调用万方、知网等大型数据库中相关资料,寻找基于临床研究的外部证据,找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③开展组内探讨,初评所获解决方案对我院实际情况的适应性,并有专家最终审定。④将最终科研证据与临床经验及患者实际结合,制定符合患者预后需求的护理计划。⑤落实计划,并开展自评、专家评审,进行适当改进。具体护理方案:①强化心理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析患者病历,掌握其一般情况,初步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排解;强化沟通,对护理及治疗方案做细致解释,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聊天的形式舒缓患者压力;鼓励亲属或青少年志愿者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来。②强化健康知识干预。详细讲解骨折病因及危险因素,就健康行为方式做一定指导;讲解康复治疗的意义,使患者愿意接受治疗;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指导预防干预。③强化行为干预。鼓励患者家属配合开展辅助治疗,如推拿按摩、监督锻炼等;循序渐进式教导锻炼方案:床头开展四肢关节肌肉舒张运动,床下先行拄拐行走,渐变至独立平地运动、台阶运动、混合地形运动。④其他方案:鼓励患者饮水,以音乐刺激等方案平稳患者心境,鼓励戒烟戒酒、制定全面的食谱等。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行至少1年随访,统计患者护理前及出院1年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及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分。其中HAMD量表主要评价患者抑郁情况,分数越低越好;BI量表用于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越好;FMA量表主要评价患者运动能力,分数越高越好;WHOQOL-BREF量表用于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具体划分为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四项,分数越高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BI及FMA量表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观察组HAMD评分下降至(14.1±5.1)分,BI评分上升至(80.5±5.2)分,FMA评分上升至(63.8±5.9)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D评分下降至(22.5±4.0)分,BI评分上升至(52.2±6.3)分,FMA评分上升至(47.1±3.3)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随访结束后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QOL-BREF各项评分变化与上述各项评分变化趋势类似:两组护理前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后,两组评分均显著提升,较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为中老年妇女常见病,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素质差,形成骨折后愈合缓慢且病程较长,容易造成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加之部分患者反应迟缓、心理压力大、容易滋生偏执心理、不愿意配合治疗及康复护理。这对开展临床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循证护理则强调以既往研究为基础,吸收经验,做预防性护理,将问题扼杀于摇篮之中,因此对老年女性患者的护理价值更高。例如,由既往经验得知,饮水可促进代谢,有助于骨折愈合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于护理中强调饮水,并详细介绍原因,效果显著。又如,按循证资料,我们发现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年老,安于天命,存在一种厌世态度,严重影响其治疗护理度,且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强调沟通才能准确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综上所述,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对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行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萍萍,柯耀华,张浩,等.绝经后妇女740例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关系的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372-373,376.

[2]朱再胜,章振林.不同模式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在绝经后女性的应用和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4,(16):1851-1854.

[3]温喜乐.高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治疗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8):116-118.

论文作者:张洪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探讨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论文_张洪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