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_市场经济论文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_市场经济论文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然性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正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到底为什么必须搞市场经济?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现在还存在着很多似是而非、肤浅模糊的认识。在阐述笔者的看法之前,先让我们讨论一些常见的观点。

第一类观点可称之为“不发达和初级阶段论”。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设想的计划经济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之上的一种经济模式,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物质条件或基础,可是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建立在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尚未具备建立计划经济的条件。〔1 〕或者说,落后国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产品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调拨分配, 〔2〕根据党的“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3〕这一阶段将延续至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现在估测, 下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初级阶段”可望结束。所以按“初级阶段论”,到下世纪下半期,就可能取消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了。按“不发达论”的观点,当今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果实现了公有制,理所当然地就可以搞“公有制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了。

第二类观点是“公有制不成熟和非直接社会劳动论”。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不发达不成熟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一种必要的和必然的经济形式。因为生产力不发达造成非公有制和多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全民所有制也不可能直接做到直接的统一管理,全民资产只能由各个生产单位独立分散地占有、使用和支配,而其联系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4〕或者说, 由于不能一下子达到社会共同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每一个人的劳动也不能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所以市场经济也就是不会消亡。〔5 〕弄清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要实现市场经济关键是要弄清全民所有制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个人的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就是计划经济的意思。说“个人的劳动不能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所以存在市场经济”,等于说“还不能搞计划经济,所以只能搞市场经济”。这并没有回答出道理是什么?看来关键在于“生产单位独立占有、支配全民资产”了。对此,我们要说的是,首先,“公有制不成熟论”所理解的公有制的成熟性,就是整个社会变成一个“统一管理”的“大工厂”;把“公有制的不成熟”当作市场经济的原因,其前提是确认彻底的“一大二公”乃是公有制的典型的成熟的形式。坚持这一理论,会不会使我们在某一天再犯大错误呢?其次,为什么全民资产现在必须由各个生产单位独立占有支配,是一个未予说明的问题。最后,生产单位分散独立为什么就必须以市场的方式联系呢?

第三类观点是“社会分工和利益不同论”。这种观点认为,由于现在还存在社会分工,分工中的劳动存在着差别(或存在不同利益),而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或存在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因此必须实行等价交换,以承认人们的劳动成果或利益差别,这就要搞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6〕应当说,“社会分工”、“利益差别”、 “谋生手段”等确是说明市场经济所必须的,但这些只是市场经济存在的一般条件或前提条件,并不是直接原因和必然性。

我们大家都承认实行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奇怪的是,大家在研究市场经济的必然性时,却离开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也不谈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及对我们的重大意义和作用。经济顺利发展和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资源的正确分配、节约使用和利益的合理分配,实现这些条件的前提则是对经济资源主要是社会劳动的正确评价。因此,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性是在于:市场交换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评价或资源评价的必要途径,因而是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的必要形式。

第一,市场是利益分配的必要途径。首先,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对劳动的质量做出较为客观的恰当区分。承认劳动的差别关键是区分劳动质量而不是劳动时间量的差别。劳动质量的差别即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不同工种的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的量的差别,是一种相对差距,这种差距从本质上说是不可计算的。事实上,我们拿不出确切的根据,说一种劳动比另一种劳动复杂几倍?繁重百分之几十?有人认为可以对劳动质量的差别程度进行主观估量,而实践早已证明,主观估量只能导致相互攀比、普遍不满、平均主义甚至“倒挂”。劳动质量的还原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也就是市场评价过程完成的。市场工资率与劳动质量成正比。较高质量的劳动供给必然有限,其边际生产率也高,贡献较大,在劳动供求规律的作用下,其报酬或劳动价格必高。劳动供求关系和劳动价格的相互作用关系使等质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复杂、繁重、熟练劳动及不良条件下的劳动被折合为一定量的简单平均劳动。其次,只有市场才能对物化劳动做出较为准确计量。物化劳动即劳动成果、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承认利益差别要求劳动成果对等交换,对个人进行分配也需对消费品进行计量。不同利益主体能够互相接受的对等标准和消费品的质量标准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一件产品包含多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难以计算出来的。一是不同的产品包含有不同复杂程度和不同强度的劳动,人们无法说出生产一件产品的集合劳动或联合劳动质量高几倍。二是使同一种产品,由于产品质量不同,其所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难以说清的。三是物化劳动的转移循环进行,初级产品也要借助于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手段,生产同种产品的物质条件又各不一样,如果不借助于市场价格,就难以计量产品中的物化劳动,从而难以计量产品中的总劳动量。最后,只有市场才能对劳动的有效性做出较为准确的判定。获得物质利益的劳动必须是有效劳动。只有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即在市场上实现的价值量或市场价格,才能准确衡量和表示劳动成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

尽管市场解决利益分配问题不无弊病即“不是万能”的,但要实现合理而有效的分配离开了它可以说是“万万不能”的。离开了市场分配,就会挫伤人们提高劳动能力的积极性,压抑人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就会难以激励和约束人们对个人的工作、对公有资产尽职尽责。

第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必要基础。首先,只有市场才能很好地显示资源运用的效果,从而把经济资源较好地分配到不同的生产中去。这也就是市场可以较好地解决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如何进行社会分工的问题,也是生产的比例协调问题。由于社会需求不仅纷繁复杂而且千变万化,供给方面生产条件千差万别,生产技术随时变化,知识经验、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更是无法掌握,那种认为经济活动可由管理机关准确安排的观点,至多只能是一种假说。而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价格的涨落及相应的资源收益的大小,显示了什么资源在什么时候使用有效或更有效,从而能使经济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合理地流动。因为市场价格提供的信息是广泛、及时、客观、又带有综合性的,所以众多的市场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以价格信号作出灵活的反应,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生产单位独立支配全民资产”,也正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计划经济的缺陷所决定的。计划经济长期的比例失调说明了它难以对社会资源做出有效的安排,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不存在长期严重的“比例失调”,其经济危机则是资本主义制度而非市场经济造成的总量失衡。看不到市场经济的这种必然性,就会对大一统的计划体制念念不忘,市场经济是不得已而暂时为之的社会主义的外在的东西。

其次,只有市场才能对资源进行较好的量的比较,从而可使资源得到节约使用。节约资源的前提是计量资源。如前所述,只有市场价格才能对劳动和生产资料(物化劳动)做出较为准确科学的计量,衡量资金(社会劳动代表)和自然资源的宝贵程度同样离不开竞争性的市场价格。离开了市场价格,我们就搞不准不同资源的真实成本和稀缺程度的差异。或者说,不同的使用价值是难以比较大小的,只有同一的尺度——市场价格才能对不同使用价值进行度量。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就可以根据资源的市场价格进行经济核算,进行企业内部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以期用较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企业都这样做,经济资源就都按其机会成本得到合理运用了。

最后,只有市场才能较好地进行消费品的配置,并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动力。从一种角度看,收入分配也是资源配置。正如前述,市场能对各种生产要素做出较好的评价,从而能较好地解决消费品分配问题。如果说前两条解决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的问题,这一条则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问题。而没有这种竞争性的市场分配,就不能激励人们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把自己拥有的稀缺资源做最有价值的运用,解决好“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的问题。

总之,正因为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通过资源评价主要是劳动评价,能很好地解决资源配置包括利益分配问题,就解决了经济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这两个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使市场经济成为发展生产力的最有效的经济形式,从而必然成为现代经济体制的必要特征。公有制经济必须要通过劳动评价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利益分配,需要通过资源评价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因此当然要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有一种看法,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存在。这种解释也许能适合远古时期物物交换和狭小市场情况下市场条件。现代社会分工和经济往来极其复杂。市场主要不是作为交换场所而存在。关键是我们只能搞市场交换而不能搞产品交换。实际上,不是商品决定市场,恰恰相反,我们搞市场经济,正是因为我们需要市场,市场使产品具备了商品的属性。

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早就有一个很好的说明,人们耳熟能详,却未能把它和市场经济的必然性联系起来。《决定》指出:“只有充分发挥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由于社会需求十分复杂而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企业条件千差万别,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错综复杂,任何国家机构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和迅速适应这些情况,如果全民所有制的各种企业都由国家机构直接经营和管理,那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严重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压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显然,这些论述包含的思想是: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因为我们必须利用市场的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实际上这也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原因之所在。

注释:

〔1〕齐振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阴山学刊》(社科版)1996.4;

〔2〕魏埙:《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南开经济研究》1996.6;

〔3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第14页;

〔4〕陈昌玖:《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学术月刊》1996.12;

〔5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选〉学习指导纲要》第30页;

〔6〕王宽让:《市场经济与国有制结合上的一些理论误区》, 《理论导刊》1996.10。

标签:;  ;  ;  ;  ;  ;  ;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