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阅读素养,促进高效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素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素养,主要是指将阅读作为工具,通过阅读获得具体知识的能力。打造学习型社会,需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终身学习者”,因此提升阅读素养成为政治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要提升政治学科阅读素养,就要把握政治学科阅读的特征,结合相关阅读理论,寻找提高学科阅读素养的途径。 一、政治学科阅读的特征 阅读是思想之对话,思维之碰撞,心灵之倾听,文明之修养。政治学科的阅读不但要倾听书面语言,还要听出弦外之音、画(图)外之音、联想之音。相比于其他学科,政治学科阅读有明显的学科特征。 1.倾向性 政治教学归根到底就是要影响人的观念,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政治学科的阅读素养包含阅读情感倾向定位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倾向与人的政治立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相关联。政治学科阅读的倾向性首先表现在对自主阅读材料的选择倾向,读者会更趋向选择与自身政治立场相匹配的材料;其次表现在阅读过程中情感的关联性,读者更容易对材料中能进一步加深自身政治倾向的内容产生共鸣;再次表现为读者的政治理念会因阅读而产生一定变化,通过认同或排斥来表达倾向性。政治学科阅读教学应坚持立场、坚守阵地,选择具有正能量的素材以引导“三观”还未定型的青少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广泛性 政治学科的阅读不限于文字或视频材料,更不限于书本,而体现为读书、阅人、阅世的综合,具有广泛性(或立体性)的特点。我们在社会政治环境中生存,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要临机不惑,见疑立断,靠的就是“见识”,因此要培养“识”。而“卓识”的前提是“远见”,“见”就是敏锐的观察力,它实际上起源于阅读素养。要产生“远见”,必须会读书但不读死书,还要会阅人阅世。读书是什么?就是读懂书中展现的人、事、理,借鉴作者的经验与智慧,目的最终还是阅人、阅事、阅世。 3.跨学科性 政治学科的阅读材料可以涵盖所有学科,所有学科的材料中都蕴含政治素材。从古诗词中可以探寻哲学原理,从历史材料中可以探寻人类发展规律,从数理化材料中可以探寻辩证法思想和科学方法论,等等。 4.思辨性 政治学科的阅读重在寻找隐含在材料之中和表述之外的一般规律,即探求知识理性。它不像语文阅读那样追求文脉浩荡、修辞精美,然而也能得到精神享受;不像数理化阅读那样追求科学灵光,然而也能体验智慧价值的自我肯定。政治学科的阅读追求抽丝剥茧的明晰、通顺透彻,体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哲学思维方式。 5.时效性 政治学科的阅读是用现代的和科学的观点看一切材料。由于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因此所谓“现代的”和“科学的”都具有时效性,即政治学科的阅读视角和感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色。对照阅读不同时期的政治教科书,很容易感受时代的进步。 6.生成性 政治学科阅读不是为读而读。我们要借助阅读活动促进政治知识的理解、阅读技能的提高和正确政治观念的生成。探究性学习作为情境认知学习活动,它让学生通过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做”、去“尝试”、去“感觉”、去“体验”、去“反思”,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精心挑选的阅读材料,在课堂上可作为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和全面的阅读等活动,在读中学、读中议、读中研,实现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学习、在阅读中生成智慧和观念。 二、培养学科阅读素养的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提出阅读的图式理论,他认为学习者阅读材料后并非完全按呈现方式原封不动地记忆,而是添加进去某些信息,即试图用有意义的方式重组相关内容。据此,培养政治学科阅读素养,首先必须从科学角度分析学生的阅读行为,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1.重视总结阅读策略 政治学科阅读素养的培养,就是将各种有效策略结合起来,形成规范的政治材料阅读程序。个性化阅读可以采用心理学家建议的SQ4R六步阅读法,即浏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ite)、复习(review)和反思(reflect)。显然,我们把那种随机上网排除在阅读之外,因为其行为仅停留于第一步——浏览,只有继续向下完成其他步骤才能成为有效阅读行为。阅读的同时需要认知加工,主要包括四部分:整合,即利用个人知识来生成文章的意义;组织,即识别重要观点及其联系;精制,即在阅读过程中做出推断;监控,即评价自己的理解程度并调整阅读策略。 我们根据阅读的图式理论,强调教会学生如何激活知识背景、如何运用文章结构、如何进行概括。概括阅读材料要点的技能有助于提高阅读素养。笔者在每节政治课都布置学生课前准备时事资料,进行每人1分钟共5分钟的“读报汇”,学生以此得到提炼概括方法的训练。提炼概括时,要学会删除冗余信息,用一个上位术语代替一组同类项目,用下位术语代替一系列具体事件,构造一个主题句。我们通过采用等级化概要方式来提炼阅读材料,即要求学生在每页纸上写出材料概要,包括整篇文章的主题句以及每一部分的主要论点,针对每个论点给出两至三个重要论据,同时标出对应论点的上位标题句。 阅读理解是对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和意义生成的过程,理解材料的关键是阅读者的推断。有心理学研究表明,要透彻理解一篇文章中每个重要的句子,平均需要做出12倍的暗含推断。提升推断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回答推断性问题。例如,在讨论这类材料前,我们通常会做什么?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联系与比较?在上周我们讨论过消费问题,今天看到税收的材料,你会想到什么?我们在阅读前,先进行一些讨论作铺垫,然后进行独立阅读,随后让学生回答字面性问题和推断性问题。反复进行且不断深化这种训练,不但可以加深对材料中政治学科内容的学习,还可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元认知对阅读能力的影响体现为理解监控。理解监控是对自己是否理解正在阅读的内容的一种意识。很多人都会在阅读时提醒自己:这样理解是否正确?还可以有什么样的不同看法?我是否需要把材料内容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材料中的后文必须与开篇哪些内容联系起来? 2.开展交互式阅读训练 虽然六步阅读法是一种个人体验,但阅读教学是在课堂背景下的双边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开展交互式阅读训练,即师生以阅读小组形式就如何学习有关材料的策略进行研讨。阅读小组使用各自策略来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然后各小组间进行交流对比,教师予以点评和提示。作为情境探究性教学,我们把材料和学习氛围作为情境,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改善阅读理解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对每个材料我们主要围绕四个策略:一是提问,每人针对阅读材料提出适当的问题;二是阐述,即解决理解上的困难或问题,对陌生概念给出界定;三是总结,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主要观点;四是预测,推断出后文将会得出什么结论。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把学习内容定位在阅读理解的认知策略,而非具体步骤与事实;把学习过程纳入真实的阅读理解任务之中,不为策略而策略,运用策略还是为了理解文章。学生在交互过程中担当主要角色,包括教师角色;教师则作为帮助者和评论者,为任务完成提供支持。 3.把握政治学科审题规律 高考政治考纲提出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就是考查阅读素养,它以考查审题能力为主要形式。政治题的材料设置形式多样,包括通俗引文、图表、古诗文等,其设问又分演绎、归纳、思考等类型。题目所给材料一般都短小精悍,但包含逻辑关系、因果关系以及时间关系。根据图式理论,浏览后要从设问入手抓要点、搭架子,弄清设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首先判断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然后确定更为具体的知识范围,最后明确考查的三大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就是要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做出判断性说明;“为什么”包括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原因即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则要从性质上判断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怎么办”是从措施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是从宏观上讲道理还是从微观上讲措施。要学会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材料中心、结构以及关键词语等内容提取出来,划分材料层次并分别概括段落大意,挖掘各要点之间、核心观点和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材料所体现的原理。解答建立在阅读理解基础之上,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和逻辑严密性,结合材料分析相关理论,而且理论表述和材料分析要完全匹配,而不能仅仅罗列理论,或使理论与材料两张皮。 在信息时代,提高阅读素养,对提升学科学习能力,以及进一步坚定学生正确的政治信念,自觉抵御不良思潮干扰,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都是非常有益的。提高阅读素养促进有效学习_政治论文
提高阅读素养促进有效学习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