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与竞赛●
2017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运动员的速度分配
丁雄波,李 琳,黎 萍
(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2017年六大满贯马拉松的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男运动员在马拉松中的最佳速度分配模式。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2017年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运动员前20名成绩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结果与结论1)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子运动员的速度分配模式主要有“M”、“W”、“И”、“~”性4种模式;2)男子运动员在全程马拉松速度分配上,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高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且前半程平均速度占全程速度的51.1%,后半程平均速度占全程速度的48.9%;3)30km、40km速度的分配在马拉松全程的成绩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 马拉松;速度分配;速度系数
马拉松项目起源于西亚,发展于美洲,现在已经在全球高度兴起。每年的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与每2年1次的世界田径锦标赛马拉松以及每4年1次的奥运会马拉松,代表着马拉松界的最高赛事,其竞技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已经达到最高级别。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分别为美国的波士顿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纽约马拉松,德国的柏林马拉松,英国的伦敦马拉松,日本的东京马拉松。自从1957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场马拉松赛事开始,到后来的1981年第一场国际马拉松,中国也正式迎来了马拉松这一项运动,从2014开始中国进入了马拉松热,但我国的马拉松竞技水平在全球的成绩排名并不是那么理想,与同为亚洲地区的日本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比赛中最优的节奏策略是在比赛过程中有效地使用所有的能量资源,同时在整个比赛中保持稳定的消耗速度[1],速度变化是优化其速度的理想方式,以实现在给定的距离花费最少的时间[2-4]。本文重点分析2017年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运动员的速度分配,探究其速度分配的特征,找到马拉松运动速度分配最优化方案,对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速度分配的数据建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子前20名运动员。
首先,提升种子的发芽率。过强光照对种子的萌发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适当的遮光促进种子发芽进程。针对部分品种的植物而言,种子发芽需要黑暗环境,故此降低光照对花卉生长也是一个有利条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首先观看马拉松赛事的视频,然后到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查阅相关选题的文献资料,寻找一些本研究方向的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的方法。
1.2.2 数理统计法
数据来源:在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的各个官方网站下载男子前20名运动员的相关资料及成绩,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处于不同场次的马拉松赛事中,其数据变量多,需要进行归一化去量化的处理,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无因次量,可以使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更便于分析比较,较少控制方程的变量。在选择数据统计处理的时候依次沿用“无因次系数”的概念,通过对多名运动员的数据进行无因次的处理,就可以把他们放到一个维度下进行交叉对比分析。其中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速度分配问题,就要对影响速度的因数进行统一化系数处理,即对数据的无因次处理,也叫速度系数统计方法。为此参考相关文献,得到一个速度系数指标公式,即: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需求,因地制宜,主动出击,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工作,构建一套科学化、合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发展框架,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在上述图1至图6中,分别对比每组数据的第1名和第20名的速度分配曲线,图1中,用虚线表示第1名,带箭头的表示第20名。可以看出来,第1名用的分配模式为“M”型,第20名用的“~”型,在成绩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运动员的速度差距并不是速度分配的差距,可以看出,在任何时间段,第20名的速度都没有超过第1名的成绩。接下来的图2至图6中的每组情况与图1相同。在第1名与第2名的成绩曲线上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除了伦敦马拉松比赛,第1名与第2名的速度曲线在第7分段之前,几乎重合,在第7分段开始出现转折,第7分段后开始出现明显的速度差。第2名的速度明显低于第1名的速度,出现最终的体能差距。但在伦敦马拉松上,如表1,第2名在前3各分段和后3各分段的速度高于第1名的速度,然而在4、5、6 3个分段上低于第1名的速度,2者的速度分配如图7所示,在进行“И”型速度分配时要注意第2次速度高峰的速度分配,即4、6分段的速度,大概率的决定着比赛的成绩。
VS——分段的平均速度
Es——速度系数
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基本的逻辑推理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
1.2.3 逻辑分析法
2.2.1 男运动员的各分段速度系数
速度系数的大小反映的是该名运动员此分段的速度比他全程平均速度的快多少或者慢多少。此速度系数在流体力学中运用广泛在长跑类项目中运用较少,主要就是因为马拉松的赛事项目特点,全程距离长,每一分段的风速、风向、地形等自然条件都不一样,为了避开这些变量,只考虑运动员自身的速度分配[5]。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的速度分配曲线
国际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部门规定在距离超过10km的赛事,计时点应每5km 1个,所有在官网下载运动员成绩时都是每5km为一个时间记录,所以在进行运动员速度分配分析时,以每5km为一个分段,全程马拉松一共分为9个分段(最后2.0195km为第9个分段)[6]。速度分配折线图能够明确的看到运动员速度分配的趋势,在EXCEL软件里面运用简单的距离除以时间的公式得到相应的速度。
一种最佳“节能”方式是匀速的运动,能高度节省体力。但在竞技项目中间,在高强度的竞技环境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往往需要运动员临时调整自身的体能分配方案[8],这个时候需要运动员找到适合本场比赛和自身需求的模式,比如波士顿的起点高,则需要在之后的比赛中进行下降,到达7分段后又开始进行提速,直至体能的极限,这种模式就是前程竞争激烈导致运动员在速度模式上一种被迫的加速和调整。如纽约马拉松速度前半段系数一直为负数就是前半程的速度长期处于低于平均速度的状态在体能分配上就存在前面少,后面多的局势,在全程成绩上如表3可知,这种模式下最终的成绩并不会那么理想,明显低于其他马拉松的成绩,所以这种方案模式的重点在于起点的速度不能太低了。要达到-2.59以内(以芝加哥马拉松为基础)。
速度系数是一个评价该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差异大小,在这里是对运动员自身的一个分析,对其在全程马拉松中各个分段的速度与平均速度进行对比,相对于马拉松的高速匀速运动项目来说,体能的分配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文中速度系数是一个“无因次量”,用来描述运动员的体能分配特征[7]。同时也能用来评价此运动员的速度控制的能力。在本文中由于分为6个马拉松,主要对每场马拉松的第一名进行交叉对比分析。
如图1至图6显示,每场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分配模式都不相同,从1分段到2分段的折线趋势,仅有波士顿和纽约的马拉松呈上升趋势,在其余的4场马拉松中,芝加哥的马拉松基本保持水平,柏林、伦敦、日本马拉松呈明显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刚开始起跑时为了与后面大群体拉开一定的距离,形成一定时间内的较快速度行进,之后慢慢得到一定的平缓或者下降。对前9个分段的折线图分析得到,运动员或者是第一集团(前20名)运的速度分配模式,几乎在前5~6个分段的距离内每场马拉松的走势基本一样,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在5~6个分段的距离之后每场马拉松的前几名(10名左右)的运动员速度分配开始呈上升趋势,但到第8个分段距离(第8分段距离终点为2.195km)之后,就开始呈现不同的分化,例如波士顿、纽约的马拉松运动员在8分段后速度呈下降趋势,而柏林、伦敦、芝加哥、东京的马拉松呈上升趋势。对马拉松的折线图进行走向趋势描述,可以分为“M”型如,波士顿马拉松;“W”型如,柏林马拉松;“И”型如,东京马拉松送、伦敦马拉松;“~”型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在图2中第4名的曲线图前期走向问题,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官方网站数据统计时,并没有提供该运动员的前2个时段的成绩。
图1 波士顿马拉松男子前20名速度分配图
图2 柏林马拉松男子前20名速度分配图
图3 伦敦马拉松男子前20名速度分配图
图4 纽约马拉松男子前20名速度分配图
图5 芝加哥马拉松男子前20名速度分配图
图6 东京马拉松男子前20名速度分配图
公式中:VA——马拉松全程比赛的平均速度
表1 伦敦马拉松男子第1名和2名速度分配表
图7 伦敦马拉松男子第1和2名速度分配曲线
由以上可以得出在男子马拉松运动项目上,运动员会根据比赛场地或者其他因素采用“M”、“W”、“И”、“~”型 4 种速度分配模式。
在TRNSYS平台搭建空气源热泵与燃气锅炉耦合供热系统瞬态计算模型,通过TRNSYS的数据读取模块Type 9a,将DeST模拟得出的逐时负荷导入到搭建的动态仿真模拟供热系统.空气源热泵与燃气锅炉耦合供热仿真系统如图5所示.
2.2 运动员的各分段速度系数
2.1.1 男运动员的速度分配曲线
此外,今年以来跌幅超过40%的基金还有农银汇理主题轮动、南华瑞盈A、上投摩根阿尔法、富安达新兴成长等17只基金;还有920只基金跌幅超过20%,占比37.08%。
利用速度系数公式得到6场马拉松的每场冠军的速度系数如表2,在第1分段的速系数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在不同场的赛事中采用了不一样的速度分配模式,如第1分段中,波士顿的系数为-0.37%,柏林的为1.19%,伦敦的为4.98%,纽约的为-4.56%,芝加哥的为-2.59%,东京的为3.09%,在六场中有3场高于平均速度,3场低于平均速度,由于马拉松是一种体能主导类的耐力性项群的项目,在运动中主要考验的是运动员在高压的情况下对自身体能的一种分配能力[1]。
表2 六大满贯马拉松男子冠军的速度系数
表3 六大满贯马拉松的男子冠军成绩一览表
二是供水服务能级有新提升。全力推进让崇明人民喝上优质长江水的东风西沙水库及原水管一期工程建设;会同市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全力做好集约化扫尾工作,完成大口径管网建设50.1km,小口径管网改建419.4km,关闭了浦东、金山、崇明的4家小水厂;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完成中心城区水价调整;制定了《上海市公共供水水质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稳步推进水质信息公开,积极做好社会宣传和舆情应对工作,妥善应对了金山朱泾“1·10”、黄浦江上游死猪漂浮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并抓紧研究推进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规划。该规划已获市政府正式批复,正处于推进实施之中。
2.3 运动员前后半程速度分配特征
用EXCEL软件计算6场马拉松的男子20名运动员的前、后半程平均速度值,如表4所示。由表可以看出,在六大满贯马拉松的男子冠军成绩分布上都是前半程平均速度高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且计算得出,男子的前半程平均速度占51.1%,后半程为48.9%。
表4 六大满贯马拉松前、后半程平均速度分配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2017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男子运动员的速度分配模式主要有“M”型波士顿马拉松;“W”型柏林马拉松;“И”型东京马拉松送、伦敦马拉松;“~”型纽约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且4种模式中第2次速度高峰是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速度越大成绩越好。但起始速度的系数不能低于-2.59%(速度系数)。
保宁醋是四川麸醋的典型代表,以麸皮为主要原料,小麦、玉米、大米及几十种中草药为辅料,用生料制成药曲并加入黑曲组成糖化剂,与酵母等混匀后加入发酵池中,采用生料固态开放式多菌种混合发酵,使糖化、酒化和醋化同时在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周期1个月以上[24]。四川麸醋采用药曲生料固态开放式多菌混合发酵工艺[25,26], 它是碳水化合物、乙醇、乙酸逐步转化的过程,这一切的源动力都来源于微生物菌相[27]。
2)男子运动员在全程马拉松速度分配上是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高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且前半程平均速度占全程速度的51.1%,后半程平均速度占全程速度的48.9%。
3)30km、40km速度的分配在马拉松全程的成绩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3.2 建议
我国运动员在参加不同马拉松赛事时,不妨应用六大满贯马拉松的速度分配模式,在不同的马拉松赛事采用不一样的速度分度,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的速度分配模式,但注意速度波动不要太大,速度系数不能超过-2.59%,且前半程的速度要略高于后半程的速度,并不是说前半程很快,后半程就很慢,而是在尽量匀速的前提下,前半程的速度稍微高于后半程,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不能仅进行匀速的高速训练,而是进行一些有计划的匀变速练习,特别是30km、40km的后半程高强度练习。
通过前文对管片的应力响应分析可知,由静力计算可得到管片的最大应力水平,由动力计算可得到管片的最小应力水平。通过式(8)和式(9)可计算出管片的极限拉、压疲劳次数。管片的疲劳寿命计算流程如图8所示。
参考文献:
[1] Foster C,De Koning J J,Hettinga F,et al.Pattern of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simulated competition[J].Med Sci Sports Exerc,2003,35(5):826-831.
[2] Foster C,Snyder A,Thompson N,et al.Effect of pacing strategy on cycle time trial performance[M].Med Sci Sports Exerc,1993.
[3] Foster C,Schrager M,Snyder A,Thompson N.Pacing strategy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Sports[M].Med Sci Sports Exerc,1994.
[4] De Koning J,Foster C,Bakkum A,et al.Regulation of pacing strategy during athletic competition[J].PLos One,2011(01):1-6.
[5] 李 燕.我国女子马拉松最佳体能分配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6] 陈 广,周铁民,熊西北.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胡刚军训练负荷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10):15-19.
[7] 李 铎,郑伟涛,曾 军.当今世界赛艇项目战术运用特征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12):1085-1088+1104.
[8] 刘瑞东,曹春梅,刘建秀,等.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应用及其适应机制[J].体育科学,2017,37(7):73-82.
Construction Path Research of Leisure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
DING Xingbo,LI Lin,LI Ping
(School of Physical Culture Institute,Hubei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6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st velocity distribution model of male athletes in the marathon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2017 six World Marathon Majors.Methods Literature,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top 20 male marathoners in competitions.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ale marathon runners were mainly “M”,“W”,“И” and “~”.In the whole marathon velocity distribution,the average speed in the first half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half,mean velocity in the first half accounted for 51.1%of the total speed,and average velocity in the second half accounted for 48.9%of the total speed.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30km and 40km was a key link in the marathon performance.
Keywords: marathon;velocity distribution;velocity coefficient
中图分类号: G8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983X(2019)05-0431-04
收稿日期: 2019-03-19
第一作者简介: 丁雄波(1993~),男,湖北京山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标签:马拉松论文; 速度分配论文; 速度系数论文;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