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施晓懿

施晓懿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215200

【摘 要】目的:研讨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5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研究实验,对所有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同时与常规涂片结果作对比。结果:50例患者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查,有30例检出恶性病变,20例检出良性间皮细胞增生,无可疑阳性病例;经常规涂片检查,检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可疑阳性病例各有17例、26例和7例。常规涂片组、免疫组化技术组在检查准确率(86.0%vs100%)上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0,P<0.05)。结论: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对辅助评估疾病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胸腔积液;病理诊断;应用价值

Application value study zdof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i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in clinicopathological diagnosis. Methods:From February in 2016 to February in 2018,50 patients with pleural effus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routine smears. Results:After 50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30 cases were found malignant lesion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20 cases had benign mesothelial cell hyperplasia and no suspicious positive cases. Regular smear examination showed malignant lesions,benign lesions and suspicious positive cases in 17 cases,26 cases and 7 ca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outine smear group an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group on the accuracy rate(86.0%vs100%)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5.530,P < 0.05).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 pathology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disease and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plan.

Keywords:I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pleural effusion;pathological diagnosis;application value

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是指根据抗原、抗体二者间的特异性质,对未知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一种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由于具有精准定位抗原及高度的特异性、灵敏度等特点,该诊断技术自上世纪提出以来,目前已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2016年2月-2018年2月,笔者抽选50例胸腔积液患者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旨在进一步明确该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实施效果。现作如下表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5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统计观察,其中男患者41例,女患者9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8.3±5.7)岁;入选患者均符合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1],均知晓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实验,无胸腔漏出液者以及伴发心、肝、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2 方法

①常规涂片诊断:在常温条件下,对50例胸腔积液标本做静置处理,半小时后采取吸管吸取与容器底端较靠近的胸水约50mL,给予离心处理,每分钟转速2500r,时间5min。完成后提取下层沉淀物制作涂片。剩余沉淀物使用试管存放,同时混入4%中性甲醛约5mL,在常温下固定1h后离心,保留下层沉淀物,继续给予4%中性甲醛混合与离心处理,再将下层沉淀物用滤纸包好,制成细胞块。常规HE染色及阅片。②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利用细胞块制成厚切片,厚度约3um,完成后以EnVision两步法为参照,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阳性、阴性对照分别采取PBS与已知阳性切片[1]。

1.3 统计数据分析

将实验数据输入统计源软件(版本:SPSS17.0)处理,由X2(或t)执行对计数(或计量)数据的检验,由率[或(x±s)]的形式描述,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患者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查,有20例(40.0%)检出恶性病变,包括腺癌18例,小细胞肺癌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有30例(60.0%)检出良性间皮细胞增生,无可疑阳性病例;经常规涂片检查,检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可疑阳性病例各有17例(34.0%)、26例(52.0%)和7例(14.0%),两组在检测准确率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0,P<0.05)。见表1:

3讨论

胸腔积液是胸部肿瘤患者最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又称“胸膜腔积液”或“胸水”。既往临床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多选择常规细胞学涂片,该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在诊断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细胞形态的完整,并且兼具操作简便、易开展的特点,但实践证明其准确率并非特别理想,仅在75%左右[1]。

免疫组化是近年新提出的一种特殊染色技术,除了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外,该诊断技术的准确度、敏感度也较高,其对抗体结合组织中某些特殊抗原具备染色效果,并能够以结合抗体的酶元素进行显示,整个过程无需利用光学显微镜即可实现对已染色物质的观察[2]。相关资料显示,采取细胞块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能够根据各种敏感指标对腺癌、间皮细胞增生等进行准确鉴别,同时还可协助判断肿瘤细胞的原发部位[3]。如CK7组合CK20、ER及CDX-2等指标往往被用于判断不清楚起源组织的腺癌。

本研究中,笔者对50例使用常规涂片、免疫组化技术染色的胸腔积液患者资料作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技术组在检测准确率方面相对常规涂片组明显提高,准确率可达100%,而常规涂片组检测准确率仅为86.0%,与上述研究看法大体符合。细胞块切片经免疫组化技术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相对更丰富、更集中,能够观察到更加明显的癌细胞形态学表现,并且部分肿瘤细胞的组织学结构也较完整,相对更利于观察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对辅助评估疾病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康世瑾,安淑敏,刘志远,等.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294.

[2]张畅.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6):102-103.

[3]项鹏程.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3):46-47.

论文作者:施晓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施晓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