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大文章——#39;99北京工业战略调整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退论文,北京论文,战略论文,工业论文,文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与退,代表着行动逆反的两个方向。它们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在战略上,进是为了向前发展,退则是为了扬长避短,更好地长远发展。古往今来,得失取舍,建功立业,莫不是在进退之间。
世纪之交,首都北京将以何种面貌屹立于华夏之林?首都经济路在何方?为了交好这份凝重的答卷,北京百万工业大军在崭新的历史舞台上抒写起进退大文章。
以退为进—工业布局大调整
原地处二环路广安门地区的古桥电器公司,由于厂区狭窄,生产能力受限,即使开足马力也常常完不成订单。1998年企业通过土地置换“退”到四环外,厂区面积扩大了两倍多,企业利用得来的土地转让金扩大了生产技术规模,去年空调产品的产销量达10多万台,比前年多出一倍多。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搬迁使企业发展的天地更广阔了。
退一步海阔天高,从搬迁中受益的并非古桥一家。据统计,从1985年至今,全市共批复企业搬迁项目127项,涉及19个工业总公司的114家企业,企业土地转让总面积203.4万平方米,协议转让金额达104.1亿元。通过搬迁,一大批污染扰民企业被迁出市区,全市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如果企业全部搬迁完毕,全市工业烟尘、粉尘、二氧化硫及COD的年排放量将分别减少52%、73%、51%和68%。同时,搬迁使企业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获得宝贵资金用以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技术投入。古桥公司土地置换的9000万元费用中,5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并新建了焓差试验室、疲劳试验室等,企业的生产技术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被誉为“88朵金花”之一的古桥空调又重新绽放市场。另外,搬迁也为本市远郊区县繁荣区域经济带来契机,众多工业园区和高科技园区在郊区安营扎寨,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守着金窝要饭吃”,这是过去本市一些工业企业的生动写照。在占全市面积1.9%的规划中心区内,聚集了占全市56.8%的市属工业企业。市中心大中型工业企业过度集中,重工业过度集中,国有企业过度集中,从而造成了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空间狭窄、地价昂贵,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大批生产加工型企业集中在市中心,也与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不相符合。
只有从繁华市区退出来,对旧有的工业布局进行大调整,大批工业企业才会有新的发展空间。去年,市长办公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本市工业布局调整规划。规划调整区域框架由城市中心区、环京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及分布在远郊区县的工业科技园区组成。
城市中心区重点发展工业营销、开发机构及都市型工业;中关村科技园区要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区县工业园区的产业配置,初步形成北部和东北部以电子、汽车、食品饮料、轻纺服装等产业为主;南部和东南部以医药、化工、机械、仪表等产业为主;西部和西北部以石化、冶金、新型建材等产业为主。通过规划使市中心区工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逐步合理,行业相对集中,有利于发展区域经济。
通过此次史无前例的工业布局大调整,在今后三至五年内,本市工业企业将实现较大规模的有序搬迁,分期分批土地置换,可腾出规划市中心区内生产性用地600万平方米,加上1985年以来的搬迁企业总计800万平方米,市中心工业企业占地面积的比例将由现在的8.74%降至7%左右,也就是说,除保留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方便人民生活的都市工业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开发、销售中心外,其余工业企业将陆续搬出四环路,重点迁入郊区县的23个工业开发区,一大批类似古桥这样被困于一隅、无法施展手脚的企业将重新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市中心向外依次为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工业、矿产业的带状工业分布格局将初具雏形。
至此,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弊端将迎刃而解,搬迁企业也将真正实现“退出去,活起来”。
新工业布局有退有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两城一街”成为发展重点。其中,“两城一街”是本市工业发展的一个新战略,旨在通过重点扶持“电子城”、“建材城”和“纺织一条街”等工业密集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调整国有工业企业布局,发挥地区土地级差优势,实现集中连片发展。同时利用城区内腾出的厂区发展第三产业。“两城一街”,目前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一大批高新电子、建材等产品成为工业新的增长点,较高起点兴建的产业群正在形成,被称为本市工业跨世纪发展的新星。
仅仅几年间,“两城一街”已新添了一笔笔浓墨重彩。在电子城确定重点发展的5大类高新技术产品中,目前彩色显示管、显示器、程控交换机等产品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好势头,彩色显示器、真空开关管、节能灯、自动提款机等也初具规模,并陆续推向市场。北京有线电总厂、东方电子集团等4家企业异军突起,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成为今年全国电子百强企业。招商引资也取得新进展,松下、诺基亚、爱立信等国际知名企业集团都在电子城内安家落户。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电子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并已发挥明显效益。据统计,北京电子城工业销售收入从1993年的33亿元增长到1999年的210亿元。
与电子城相辉映,北郊西三旗高新建材城和东郊纺织一条街也开始从平地崛起。建材城内,昔日的坑洼地和旧厂房不见了,一条宽45米、长8公里的主干道路横贯东西,热力、电力、电信等7条地下管网伸展纵横,综合服务楼、建材大市场以及座座新厂房地上林立。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唯一的高新技术建材工业开发区,并建成10多个合资企业,采用世界先进工艺,年产70万件陶瓷卫生洁具和年产240万平方米高档彩釉墙地砖等项目已投入生产,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标准。高档五金配件、建筑涂料等一大批高新建材产品也投放市场,有的产品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还出口创汇。
在纺织一条街,开发建设项目正逐项推进,京棉、针织两个集团公司已成立运行,按各自优势重组的企业正欲重新昂起龙头,实现新的跨越。
有进有退——产权构成大转换
去年,北京市百万庄园实业总公司兼并北京市聚友实业公司一事,曾经轰动一时。其实令众多媒体更感兴趣的是该事件背后的含义:北京市公开宣布非公有制企业兼并国有企业,这还是第一次。
许多老百姓是从地铁里的“庄园汉堡”知道百万庄园的,这个以餐饮食品的生产销售、房地产、物业管理为主的私营企业目前已有1.6亿元的资产。而始建于1956年的北京聚友实业公司,其前身是北京玩具一厂,是一家生产铁皮玩具的老国企。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聚友公司并不是走到经营绝路而被兼并的,而是企业主动战略退却,以求今后重拳出击。原聚友公司经理张国存生动地比喻现实的处境:“苹果不要等到它烂,那就没人吃了。从长远来看,铁皮玩具在欧美只是用作收藏,市场毕竟有限。企业要有危机感,许多私营企业在决策方式、管理程序、分配制度等方面有其科学合理性,并且有足够资金的支持,这正是一些国企所缺乏的。”
这起企业兼并最大的特点是: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行为,没有任何行政指令色彩。国有企业的土地、厂房、能源及熟练的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与私企在经营机制、市场信息、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必然产生1加1大于2的效益。
隶属北京二轻有限责任公司的聚友公司“退”出国有企业,加入私企行列,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非常符合当前全市企业改革要求,符合《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即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减少国有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
据统计,全市目前有中小企业5.6万家,产值4795亿元。也就是说,占全市一半左右的企业产值分布于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当中,并分属于数百个行业、地区和部门。如何对这些规模小、分布广的中小企业实行有效管理,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活力,这对每一个管理者来说都不是件轻松的事儿。
“退出经营管理活动,放手让企业自己走路。”这是本市做好“进退大文章”采取的又一措施。随着中央“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政策精神的提出,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二轻“放小模式”受到普遍关注。
1997年,二轻全行业累计亏损1.6亿元,当年下岗职工近1万人,对此,二轻推出以产权制度放开、经营形式放开、人事管理放开、分配方式放开、就业渠道放开为主要内容的“五放开”战略。总公司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打破对外合作一定要控股的框框,积极为下属企业实施产权重组、内部改制铺路搭桥。到1999年底,共组建有限责任公司18家,企业内部吸引职工资金组建有限责任公司11家,以股份合作制改造老企业12家。
从经营管理权的放开到产权制度的放开,政府也由过去直接介入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退为进,转向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由于“市场—总公司—中小企业”这样一个联动的链条尚未打破,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反馈仍比较迟钝,企业也仍未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1999年5月31日,市政府推出重大举措,市属11个工业总公司186家工业企业划转区县管理,受“条条”垂直管理的中小企业,开始直接面向市场,利用区域资源实现优势再造。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也更实在、更积极。退而放开,以“四两”拨千斤。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重组……通过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昔日讳莫如深的产权改革最先在本市中小企业中得到突破:1998年,私营企业北京比尔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600万元价格成功收购集体企业北京温泉压力容器厂,首开私企收购集体企业之先河。1999年,北京市百万庄园实业总公司兼并北京市聚友实业公司,成为本市民企兼并国企第一例……
一条腿的椅子不稳。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其核心是产权主体的多元化。本市中小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通过引入职工资金、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等,产权主体正从一元向多元嬗变,国有资本在中小企业中“铁板一块”的局面也正在打破。据统计,1997年底,全市45个区县局总公司的10132家国有小企业中,已完成改革的占32.5%,其中涉及产权制度改革的已占22%,走产权多元化之路正逐步成为搞活中小企业的主要形式和方向。
放小,放出了效益,放出了积极性,放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无为之中有所为。按照市政府制定的时间表,全市将在三年内分期分批完成330家市属国有小企业的放开放活,其中相当一批中小企业已成长壮大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专的企业“小巨人”。
“能活的活不了,不能活的死不了”,曾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真实写照;如今,建立中小企业能生能死的进退机制,使资产在流动中重组、盘活,成为放活中小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在“放小”中有众多的中小企业被兼并、破产、重组,但是国有资产流动起来,整个国民经济被搞活了,这应该是更高意义上的“进”。据统计,全市仅去年上半年就完成兼并项目10个,有9户企业已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在结转项目方面,申报了18个兼并项目和3个破产项目,仅拟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一项就达5.03亿元。
进三退二——产业结构大优化
去年,在钢产量减少81万吨,市场售价持续走低,减利因素高达14.9亿元的情况下,首钢总公司退中有进,大力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全年实现利润9.8亿元,比上年增加4000万元,实现了限产增收的目标。
首钢去年相继完成了第三炼钢厂包精炼炉、VD真空脱氧装置、连铸机和第三线材厂130毫米方坯、控冷线等一批技改项目,建成了首钢第一条高水平精品生产线,标志着首钢转炉炼钢工艺技术水平登上了新台阶。由生产普碳钢转向生产优质钢,吨钢售价可提高200元。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非钢产业异军突起。去年,首钢投资3117.5万元进军触摸电脑领域,成为目前国内最具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的环星触摸电脑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与清华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旨在软件开发、IC电路设计等方面开展高层次合作。首钢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不仅“走”进大众一汽等国内著名汽车公司效力,还远“嫁”到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去年,首钢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销售收入已达18.67亿元。预计10年后,首钢这方面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这将是目前首钢传统产业销售收入的5倍。
首钢的成绩,正是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业产业扶优限劣、有所为有所不为精神,做好进退大文章的结果。
根据首都北京所处的客观环境,北京也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贯彻实施“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坚持以知识经济为方向,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升级优化。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劣势企业,对资源浪费、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小水泥、小玻璃等落后生产能力,以及其它不适合在首都发展的行业和产品,采用经济手段与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淘汰。对那些产品没有市场、资产负债率高、连年亏损、扭亏无望的特困企业,加大资产重组和兼并破产的力度。冶金行业要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重向多品种、深加工发展,并大力发展非钢产业;石化行业要在达到合理规模的同时,重点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要对现有工业中的棉纺、制浆及一般造纸、非精细型化工、一般橡胶制品、低档建筑和运输机械、普通机械等行业及产品进行限制。到去年9月,全市已按进度完成压缩淘汰落后棉纺纱锭14万锭;共关闭小煤矿294个,压缩产量70万吨;列入淘汰范围的小水泥厂共11座。计划2000年将分三批淘汰平拉玻璃生产线25条。
经过初步调整,全市产业结构已得到进一步优化。到1999年初,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增加到35%,机械、石化、冶金、汽车、建材等基础产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到41%,食品、饮料、医药、印刷、家具等都市型产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20%。
如今全市工业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和调整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退大文章亮点频出,成果喜人。我们相信,经过进退有度的调整,北京的工业必将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蒸蒸日上,硕果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