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方式分析及教学对策_认知发展理论论文

中学生学习方式分析及教学对策_认知发展理论论文

中学生学习方式分析及教学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对策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学习方式,或称之为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偏爱的较稳定的方式。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就叫他的学习方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同学习方式不仅存在,而且差异十分显著。学习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对学习者学科的选择和定向、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结果上有重大影响。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是由遗传、儿童早期教育、家庭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等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它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不同心理学家对学习方式的理论假设和界定不同,比较有名的有奈欣斯的理论和雷诺等人的多维度学习方式分类模式。

奈欣斯(Nations,1967)把学习方式描述为感觉定向, 反应方式和思维模式这三者的结合。①感觉定向:是指学习者主要依赖于视觉、听觉还是与环境的触觉接触来学习。②反应方式:是指学习者单独学习最好,还是在一个组里最好;是一个主动参加者,还是一个观察者;是喜欢依赖教师,还是倾向于自主行动;对一个结论、作业、建议是支持的,还是质疑的。③思维模式:是指学生是首先收集、积累许多细节资料,然后把他们组织到一种形式中,还是首先有一个总的轮廓,然后再去收集有关信息去证明这个概念;是喜欢深思熟虑地、有条理地收集信息,还是喜欢作出直觉式的跳跃。

普赖斯和邓恩夫妇(Price,Dunn & Dunn, 1982 )认为学习方式有四大类。每一类又包括4—6种要素。从而构成20种影响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类型特征。雷诺等人(1992 )在他们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学习方式分类的概念模式。包括了六个类别:知觉偏好、物理环境需要、社会环境偏好、认知方式、最佳时间、以及动机和价值观等。这六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方式特征。

按照上述心理学家的分类,结合教学实际,我们发现学习风格确实存在多维性。比如,在感觉通道方面,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偏重视觉,这样的学习者对视觉刺激敏感,习惯以视觉接受学习材料,如书籍、图片、景色等,这样的学习者喜欢看书、做笔记这样的学习方式,而不适合老师的讲授和灌输;如果老师讲的过细过多,他(她)们会十分反感,这样的学生似乎更加沉稳。而听觉学习者则偏重听觉刺激,他们对语言、印象、音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强,他们在学习时甚至喜欢戴耳机和听音乐,在学习外语时,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多听多说,不太关心单词的写法和句型结构,这方面似乎女生多些。动觉型学习者喜欢接触、操作物体,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感兴趣,而教师用手拍拍他们表示赞赏所产生的效果要比口头表扬好,这方面似乎男生占的比例更大些。但上述说法均未得到统计学上的证实。

有人认为学习方式离不开生活方式。如果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老师的生活方式相同,学习就能得到促进,这一点具有启发意义。如学生与教师的价值观,态度,理想相同,学生往往能学得好些。在这方面使我们认识到学习方式的更深层意义以及教育过程中如何关注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的第三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认知方式上的差异。认知方式,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贮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喜欢采用的不同方式。它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主要特征。认知方式是学习方式的核心。它一般根据两极来描述,包括:①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②整体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③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④冲动性思维和反省性思维;⑤内倾和外倾。当然,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哪种认知方式更高明些,而是说,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采用哪种认知方式。事实上,大多数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采用多种认知方式。

1.场依存和场独立性

我们知道,知觉信息不仅来自外部环境,也来自身体内部。知觉过程始终表示一种身体内部过程和外界信息输入的微妙平衡。这种平衡决定了认知方式的一个方面。美国心理学家维特金(H.Witkin )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发现,有的人较多地受到他看到的环境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少地受环境的影响,更多地受到来自身体内部的影响。前者称为“场依存性”,后者称为“场独立性”。前者是“外部定向者”,后者是“内部定向者”。人们在知觉过程中确实具有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但实验也表明,除了一些明显的场依存和场独立性者外,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两端之间的某一点上。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所以在学习中,凡是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符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成绩一般会好些。此外,场依存者较易受别人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性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数学和物理成绩上。从我们的实践看,女生场依存性者要多于男生。在教学中我们在对待不同风格的学习者的评价上要慎重,尤其是对场依存者。而对场独立者则要更多地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动机。在这方面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都应十分明确。

2.整体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

英国心理学家帕斯克(Pask,1976)通过对学生学习的大量调查发现,有些学生把学习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涉及一个属性,而另一些学生则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后者被称为整体性策略,而前者被称为系列性策略。

采用整体性策略的学生从事学习任务时,往往倾向于对整个问题将涉及到的各个子问题的层次结构以及自己将采用的方式进行预测,做到未雨绸缪。而且他们视野比较宽,能把一系列子问题组合起来,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立即着手一步一步地解决。他们往往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着手,他们采取的方式类似于小说家或新闻记者常用的方式,而不是科学家们常用的方式。

采用系列性策略的学生,一般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子问题上。他们在把这些子问题联系在一起时,十分注重其逻辑顺序。由于他们通常都按一步一步的顺序前进,所以知识在学习过程快结束时,才对所学的内容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看法。

上述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效果上表现出的结果还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与学习方式相匹配,则效果很好,反之则效果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的选择和学习要考虑到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当然学习方式也未尝不可改变,但终究还是很困难的。

3.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

据美国的吉尔福特(J.P.Guilford)研究,辐合型(即求同思维)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辐合思维特性。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的正确答案。而发散型认知方式(或称为求异思维)则是指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因而可以较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然而,纵观自然科学发展历史和学生的学习,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思维方式更具有创造性,更有利于学习。从物理学史上看,那些有重大影响的理论既有概括综合的思维方式(如伽利略),也有发散型的(如牛顿,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等)。实际上,两种方式的学习和应用研究通常都是有交叉的;单靠某种方式都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两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不能偏废,对习惯于某种思维学习的,还要加强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

4.冲动性和反省性思维

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景中,有些学生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学生则倾向于很快地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作出反应,然而这种类型的认知方式出现的错误也较多。冲动和沉思型涉及在很不确定的情景中,个人对自己解答有效性的认识程度。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这种冲动型的较多,而高年级的学生反省的则较多。相对而言,男生冲动型的要多于女生。这同时也说明了这两种类型者可以相互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沉思型的成绩要优于冲动型的学生。原因是沉思型者在学习中经常反省自己,检查各种不同方案及可替代方案;而冲动型则对细节注意不够,其成绩差的原因是在测验中往往注重问题的细节的原因。冲动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一定比沉思型的差。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反应迅速也是十分必要的,在现实的许多行业都有重要的意义。当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如物理的学习)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沉思型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就,或许是这样的学科对思维的深刻性的要求更重要。

5.内倾和外倾

荣格根据长期的经验,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内倾和外倾。人们使用这两种方式看世界。外倾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情,他们的思维是受寻找客观事实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倾者的思维是受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影响的,甚至为他们而困惑。两者在认知方式上的不同对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个体选择某种特定的看法,或注重某方面而不是别的方面,这反映了它的个性。有实验证明内倾的男孩和外倾的女孩在学习上往往比较成功。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是客观的,是学生在儿童、少年以及当时的实践活动中结合先天遗传素质和先前经验以及家庭民主气氛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的教育不是试图改变学生的某种学习方式,而是在现有的学习方式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帮助,以促进其全面发展。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是对信息的接收、编码和加工的过程,是按照先前经验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如果学生习惯按某种方式进行编码和加工,那肯定也便于提取。按照建构注意的观点,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应当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的过程。因而按常规、统一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在我国现行大班授课制的今天,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所有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往往对极好和较差的学生重视的不够,但也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采用比较好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今天,信息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提供了可能。学习的方式也许不限于上面提到的那几个方面。尤其在高年级,随着学生自主性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质、内容、时间空间、主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终生学习的观点,渗透式学习与透彻式学习并重的观点,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对策也必须随之变革。教学将更民主化,开放教育将取代落后的封闭教育。这对我们教师首先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首先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研究当代学生的心理,以更民主更和谐的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标签:;  ;  ;  ;  ;  

中学生学习方式分析及教学对策_认知发展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