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王顺佑在丛林中孤独的使者:在山顶写下忠诚_王顺友论文

服务人民:王顺友穿越丛林的寂寞信使:把忠诚写在大山之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使论文,写在论文,大山论文,丛林论文,之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瘦、矮小、背微驼;布满血丝的双眼是长年睡眠不足的象征;黄脸膛、白嘴唇是奔波劳碌的代言……40岁的人看上去有50多岁,衰老、瘦弱、风尘仆仆,却是乡亲们有口皆碑的“硬汉”、“大胆”、“好人”。

他说:“共产党是特殊材料做成的,经得起摔打。”那他是什么材料做成的?风霜雨雪、烈日炎炎;山高路陡、险象环生;野兽、劫匪突如其来;一骡一马伴一程……20个春秋,他从26万公里邮路的起点走到尽头。

他是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共产党员,吃了大半辈子苦,却从没向组织索取过什么,他只认个简简单单的理——大山里的人们需要我去送信息。

他只上过小学三年级,对于党员的职责他的理解是——“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明知自己“吃的是碗苦饭,攒的是个苦钱”,却仍一步一个脚印在大山之巅实践他的入党誓言。

他,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见识过他的城里人感叹:什么叫做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叫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把容易的事情做好了就叫不容易。

他把对家的眷恋埋在大山之颠,邮路上的家才是他真正的家

1984年10月,王顺友从父亲手中接过马缰绳,父亲对他说了四点:不许丢失邮件;不能打湿邮件;不准贪污和私拆邮件;不准冒领汇款;准班、准点。那年冬天,王顺友领到了第一笔工资,他很高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但我拿的是笔苦钱,吃的是碗苦饭,而且越吃越苦。”20年来,他重复往返于木里县城至白碉乡、三桷桠乡、倮波乡及卡拉乡的马班邮路上,走了26万公里(相当于21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月投递报纸700份,杂志28份,信函45封、印刷品25件、包裹5件,没误过一次班期,没丢失过一封邮件……干了24年乡邮员的父亲说:“我儿子是个好样的。”

一年只有三十天在家,其余时间都在路上。王顺友说,邮路上的家才是他真正的家。每次出班,他把骡子和马牵出来,只轻轻对妻子说一句:“我走了。”就头也不回地上路。妻子说他“狠心”:两次生小孩,他都在送邮路上;平时家里的活全靠她一个人;常常犯病从来没人照顾……但她更担心路上的王顺友:“那条路实在太难走了。”

先要翻越海拔四、五千米的察尔瓦梁子,气温在零下十几度。等走到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时,气温升到四十度。走到哪天黑下来,就支起一块帆布宿营;饿了,就着山泉水吃口糌粑;冷了,喝口土白酒驱寒。再苦再累王顺友都不怕,但他怕那一路的孤独。

木里的山太高太大,有时几天都难看见一个人影。白天他唱山歌,跟马儿说话;晚上,偌大的山里只有他一个人,周围什么也看不到,只有风声、水声和野兽的叫声。有一年翻山,老远看到雪地里有个人站在那里望着他笑,他很高兴,问那人在干什么,人家不说话、也不动,他走过去用手一摸,全身冰冷的,那人早被冻死了。

“老王这人没别的毛病,就是爱喝酒。”看着他长大的乡亲们都这么说。嗜酒背后藏着王顺友的无奈:“喝酒可以打发寂寞和害怕,一次喝下半斤白酒,我就有胆了。而且山上冷,喝酒可以麻痹自己,我才睡得着。”时间一长,他就离不开酒了。

2000年7月,王顺友翻越察尔瓦山,途经林场时,两个抢匪拦住去路:“把身上钱财、邮件全交出来!”王顺友很镇定,他吼道:“我是乡邮员,是为老百姓送信息的,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说着,“嗖”的一声拔出匕首,趁着匪徒发愣的当儿,跨马冲了过去。后来,乡亲们便叫他“王胆大”。老王说:“说不害怕是假话,不过我当时已经有了当烈士的念头。”

“我家住在银盘坡,心里有话好想说,天天出门为人民,家里只有妻一个。”王顺友唱着自编的山歌,勾起内心深处的愧疚:“我最对不起的人是妻子韩萨,我一个男子汉,帮不上她什么忙,家里全靠她一人苦苦撑持。”但他没有后悔过:“一想到那些盼着我的乡亲们,如果有一个月看不见我,他们就认为党和政府不管他们了。在他们眼里,我不仅是乡邮员,是共产党员,更是党和政府的代表。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山洪暴发的傍晚,浑身湿透的他把干净整洁的通知书交到女孩手中

白碉乡白碉村的女孩海旭燕至今仍充满遗憾:“四年了,我一直没机会和他道个谢。”

2001年8月,木里遭受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造成山体滑坡,洪水冲断了县城至白碉的道路。大雨连下了十几天,一切交通处于瘫痪,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高中毕业的旭燕在家坐卧不安、心急如焚:“有没有录取通知书?通知书能不能及时送到?”一切都是未知数,到了八月中旬,她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一天傍晚,天空滚着响雷,风裹着雨直往屋里跑,旭燕家的狗突然叫起来。旭燕很意外:这么大的雨,还会有谁来?她开门一看,雨里站着一个人,没穿雨衣、膝盖以下全是黄泥浆、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上来的,旁边的骡子背上蒙着雨布。王顺友进屋第一句话就是:“你的通知书来了。”旭燕喜出望外:“我当时感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谢谢都忘了说。我真没想到还能拿到通知书,更没想到,我的通知书居然是干的,一点皱都没有!”原来,他把雨衣用来盖邮包了。旭燕当时激动得呆了,潜意识里留他躲雨,老王说:“还有别家的信,也许正等得急呢。”没有坐,赶紧出了门。

按理,老王完全可以不送这一班邮件。但看到邮件中有一封录取通知书,他便风雨兼程、赶了一天一夜到了白碉村,而在平时,这段路得走两天两夜。

质朴寡言的王顺友爱用“伟大”两个字,他说:“送信的工作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邮政的工作是在为老百姓做事情。”

十年后,医生没有认出电视上的他,是当年毅力非凡的病人

磨子沟边有一个叫九十九道拐的地方,这是一条在直上直下的悬崖峭壁上凿出的拐连拐,弯连弯的羊肠小道,脚下是波涛汹涌的雅砻江。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马掉入江中。

1995年冬天,王顺友像往常一样通过九十九道拐,一只山鸡突然惊飞,惊了骡马,骡子一个劲乱踢乱跳,后蹄突然蹬在他肚子上,老王痛倒在地上,汗水大颗大颗往下淌。但是想到邮件还没送完,乡亲们还在盼着他,他站起来,忍着剧痛没睡觉,边走边歇,边歇边走,一直坚持了9天,才把这班邮件送完。

9天后,邻居用拖拉机把几近昏迷的王顺友送到了木里县林业职工医院,医生们大为惊叹:从没见过一个人在肠子破裂的情况下还赶了9天路,这个人的毅力的确不一般!

“再晚来一天,他就没命了。”当年给王顺友做手术的彭辉医生给我们翻开一本发黄的病历:小肠破裂3厘米,腹腔脓肿、溃烂,全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抽出脓液和渗出液900毫升……一行行触目惊心的字眼跃入眼帘。

生死边界,再硬的汉子也是个平凡的人,躺在手术台上,打了麻醉药的王顺友是清醒的:“我不能死,我还有两个娃。妻子可以改嫁,但是娃娃不能没人管。”手术进行了4个小时,他始终圆睁着双眼,生怕自己一旦睡去,就再也醒不过来。

“这个病人毅力实在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彭辉不停感叹。手术后,每天换药都要先用盐水冲洗腹腔再填纱布,这是非常疼的,可王顺友从来没吭过一声。脸上难掩疼痛的表情,他反而安慰医生:“医生,你放心地整,我不怕疼。”这一换就是12天。

十年后,彭辉在电视上看到了王顺友,当时他半天都没认出来:“不是在电视上听他讲在我们医院住过院,我真没认出来。”他很惋惜:“当年结实、健康的小伙子现在苍老了许多,简直和10年前判若两人。看他的样子目前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听说他经常肚子痛,这是当初拖延治疗造成的后遗症——肠粘连,他这个病会让体质变得更差。”

背景资料

以王顺友为榜样大力弘扬主人翁责任感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时代新风

“深山信使”王顺友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6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会见了王顺友和报告团全体成员,要求全社会都以王顺友为榜样,大力弘扬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求实创新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新风。

黄菊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王顺友和报告团的成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全国邮政部门的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指出,长期以来,全国邮政部门忠实履行邮政普遍服务职责,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通信便利、保证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维护国家的邮政安全等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以王顺友同志为代表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王顺友同志忠诚如铁、责任如山、亲民如水、生活如歌、情深如海的可贵精神,展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在平凡岗位上发出光芒的时代风采,不仅激励着全国千千万万的邮政职工,也为我国务行各业的劳动者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贺国强参加了会见。

报告会由中宣部、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国家邮政局、四川省委联合举行,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主持会议。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职工以及首都武警官兵、学生和各界群众700余人聆听了报告。

来源:《人民日报》(京),2005.6.9

标签:;  

为民服务:王顺佑在丛林中孤独的使者:在山顶写下忠诚_王顺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