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英[1]2002年在《中国风力发电成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风力发电是清洁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它的优势已被人们所认识。但是风力发电成本与常规能源相比仍不具有优势,特别是我国,风力发电成本还难于同常规能源相竞争,这制约了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因此,全面地研究我国风力发电成本、研究影响风力发电成本的因素、找到降低风力发电成本的途径,对促进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改进我国能源结构、治理我国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人开展了风电成本的研究工作。 1 首先,本文介绍了风力发电的历史和现状; 2 其次,运用层次综合分析方法,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对风力发电成本进行研究,得出风力发电的社会总成本第二的结论; 3 再次,运用风速分布模型、期望发电量模型、风电成本计算模型,对我国风力发电的实际成本状况进行研究;通过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以实例对影响风电成本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平均风速的变动,对风电成本影响最大;同时分析了减低风电成本的途径; 4 本文从叁个方面对我国风电成本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得出风电成本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逐渐下降的; 本文运用了定性、定量方法,以实例为原则,首次比较全面地从社会总成本角度对风电成本进行研究,同时对影响风力发电的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解决风力发电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孙立桦[2]2010年在《风电企业经济成本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风能是一种清洁的、无污染可再生绿色能源,但风力发电成本与常规能源相比仍处于劣势,特别是我国风力发电成本较高,因此全面地研究我国风力发电成本、研究影响风力发电成本的因素、找到降低风力发电成本的途径,对促进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改进我国能源结构、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风力发电的历史和现状;运用层次综合分析方法,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对风力发电成本进行分析;运用风速分布模型、期望发电量模型、风电成本计算模型,对我国风力发电的实际成本状况进行研究,运用实例对影响风电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成本敏感性分析,得到减低风电成本的途径;风电运行价值技术经济分析。总之,风电成本研究对风力发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迟远英[3]2008年在《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针对电力新能源风电产业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国内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进行系统、深层地研究很少,尤其是从低碳经济的视角为切入点来研究风电产业发展,在国内目前研究领域处于空白,所以该课题有很大的理论研究价值。为此,本文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在产业经济学、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等相关理论指导下,以电力新能源风电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风电产业发展作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首先,通过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分析,指出低碳经济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风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新能源。再者,本文在国内外风电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理论、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对风电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详尽的分析,并探讨了风电产业对持续发展的贡献,同时提出提升风电产业竞争力的竞争策略。最后本文在以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发展战略的眼光展开了风电产业运营策略、技术创新模式和投资发展策略的研究:分析了风电成本影响因素和定价机理,发现其存在问题及成因,并针对我国风电产业运营存在的风险和障碍,提出相应规避风险的运营策略;分析了产业发展阶段技术创新的特点,提出我国风电技术必须走以模仿创新为主,率先创新为辅的技术创新模式;从时间角度运用灰色理论预测风电发展趋势和从空间角度运用聚类理论分析了重点投资区域,运用经验学习曲线模型预测成本变化,并且结合风电产业投资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关投资策略。
王瑜[4]2017年在《基于LCOE方法的中国风电成本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污染加剧以及能源形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发展低碳、清洁、可持续能源成为全世界国家的课题。中国拥有世界上第叁大的国土以及第四长的海岸线,陆上风能和海上风能都十分丰富,发展风电技术适合于我国国情,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近几年的风电促进政策使我国风电发展较为迅速。“十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不遗余力的大力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到2020年实现风电装机2亿千瓦以上,发电规模比2015年扩大一倍,但是风电成本目前仍有较大的降低空间,这制约了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因此,全面地研究我国风力发电成本、研究影响风力发电成本的因素、找到降低风力发电成本的途径,对促进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改进我国能源结构、治理我国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LCOE成本分析方法,选取六大风电基地样本,建立了我国风电LCOE成本的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计算得出我国风电无补贴LCOE成本约为0.5263元左右,其中成本中占比较大的是年上网电量、资金成本和风电设备及安装成本,叁者综合占比达到85%以上。另外,本文通过成本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得出我国风电LCOE成本影响因素中,年上网电量敏感性最大,敏感性较大的是年上网电量、资金成本、风电设备及安装成本这几个因素。针对分析出的影响风电LCOE成本的最重要叁因素,即风电设备及安装成本、资金成本和年上网电量,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针对性提出了降低风电LCOE成本的建议。本文创新点在于具体介绍了国际通用风电成本研究方法——LCOE成本分析方法,对国内风电成本研究理论进行了补充,并结合中国具体风电场案例对如何降低中国风电成本进行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分析,对风电企业也具备一定指导作用。
徐丽萍[5]2008年在《基于能源经济模型的风力发电经济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限制发展的问题,因此及早探讨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十分必要。从近几年风电发展来看,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其中包括政策和技术问题,核心之一的还是成本问题。文章从风力发电成本的角度,在讨论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学习曲线模型分析风电成本的发展趋势,应用MARKAL理论分析预测了我国风电在能源系统中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加快我国风电发展的措施。
沈又幸[6]2010年在《风电社会效益评估及其并网的经济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和环境的日益恶化,被称为绿色清洁能源的风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风力发电具有无污染、施工周期短、投资灵活、占地少、造价低等显着优势。综合资源、技术、经济、环保等各因素,大力发展风电是解决我国能源紧张形势的战略性选择,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风机制造成本的持续下降和运行经验的不断增加,使得风力发电这项技术成为可选择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目前我国风电占总能耗的比重仍然很低,与风电开发和利用先进国家相比,政策还远远不够完善,风电开发和利用的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风电带来的多方面效益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认识。本论文使用运用管理学、微观经济学、概率论、运筹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结合电力市场理论以及电力系统的各种特性,进行具体的理论分析与模型推导,并以相关算例的分析证明,解决了以下叁个方面的关键问题:(1)近年来风电大规模兴起,但是对风电的认识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应当如何对风电社会效益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2)通常认为价格响应行为会提高风与负荷的关系,风电场的发电情况同时也会对当地电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风电变化和消费者价格响应相互关系。在大规模风电上网情况下,需要考虑风电会如何影响电力市场中的清算价格及用户的价格响应活动;(3)风电的并网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因此研究风电的经济性时需要考量风电的预测误差会对电力系统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风电的入网会如何改变传统火电机组的分配和调度,会怎样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及CO2的排放情况。为了尽量降低这些影响,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分析风电与常规发电的技术及成本构成,得到不同类型发电机组的固定、变动成本及常规发电的环境污染成本。第二,从风力发电技术角度研究风电负荷与机组容量的分配,得到不同类型发电机组的容量及发电量分配情况。第叁,在前两节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模型评估大规模风力发电的预期社会效益,并建议将其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项目经济性与风险性评估中。第四,详细阐述风电并网对电力市场需求侧价格响应产生的影响,研究风电变化和消费者价格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从经济性角度出发,深入研究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从预测、机组分配、运行成本及CO2排放等多角度展开,最后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建设能量存储系统的处理建议,并分析其经济性。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解决的问题对于增强社会对风力发电的认识,完善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促进我国新能源发电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作用。
严丹霖[7]2015年在《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及效应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现有的发电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以及风力发电等。而其中又以采用燃煤及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火力发电占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传统火力发电带来的弊端逐渐明显,为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环保、可再生成为新世纪发电行业的主要研究及发展方向。而风力发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既与传统火力发电的成本相接近,可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清洁、可再生、低碳环保等优点的发电方式。风电产业在初期的发展阶段技术难度大,投入及风险较高,其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及时间和规模成本,另外,技术密集性及外部性特征,使得风电产业成为政策依赖性极强的产业,导致其单纯依靠自身发展很难克服相关的瓶颈并获得显着成效,因此,合理的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对于风电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研究现阶段风电产业政策对风电产业产生的影响,理清政策效力和政策效应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现有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为制定更合理的风电产业政策提出指导性建议。本文研究的基础,是对政策效力的测量和政策效应的量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政策效力的量化数据对政策效应的量化数据的影响关系。本文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环节:第一,从理论上分析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形成、传递与作用机制;第二,深入挖掘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并利用文本分析法,进行政策文本测量;第叁,通过实证方法,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探讨中国风力发电产业政策文本效力与政策产生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及运行规律;第四,以实证结果为依据提出更为科学的政策建议。此前,国内外对风电产业政策效应问题的研究相对匮乏,国内学术界直接对中国风电政策效应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该领域相关问题上,国内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以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为研究对象。风电虽然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种,但同水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性质和特点上还是有明显不同,因而在产业政策效应的研究上,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对风电产业政策研究的方向和问题进行新的探索,研究的深度更进一步挖掘。研究直接针对风电产业本身,并进一步对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形成、传递与作用机制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文件文本内容的同时,在前文制定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标准和政策文本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的研究基础上,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叁个维度来对中国的风电产业政策进行量化,并对处理完成的数据从时间演变维度和区域分布维度进行测量结果分析。实证结果证明了中国风电产业正处于由产业政策激励扩张的阶段,中国风电产业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激励下正在飞速发展。从论文结构上,本篇论文可以分为概念和理论准备、政策效力测量、实证论证和政策建议四个部分。从章节设置上,本篇论文分为九章,就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效应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下为章节简要内容介绍:第一章,为全文的绪论。介绍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效应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课题研究确立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进行了明确的阐述。第二章,首先对论文研究对象风电产业、产业政策这两个较为重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详细阐述了风电产业政策的内容。针对产业政策理论,本文主要提及市场失灵理论、产业结构转换理论、国家竞争力理论与产业技术理论。这些依据可以从理论层面上对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持。然后通过对风电产业政策的落地及实施,对微观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及作用。研究表明,风电产业政策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制定,各级地方政府逐级配合,并传递到微观经济环境中以实现风电产业竞争力提升目标的政策之和,其由强制型推动政策、引导型激励政策及辅助性配套政策叁个部分构成。具体而言,中国风电政策的传导实施途径分为以下叁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中央部门为风电产业发展所制定的宏观发展政策,其中包括风电产业发展的相关具体内容,其对于微观经济环境具有间接促进作用;第二层次是各个地方部门及政府在贯彻中央所制定政策的基础上所所制定的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政策,这类地方性扶持政策对微观经济环境具有间接的影响作用;第叁层次是县、市一级政府颁布的适合本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该类政策可以通过市县政府直接影响当地相关企业。第叁章,从中国的风能资源禀赋、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风电产业运行、区域发展和产业技术水平等角度对中国风电产业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梳理出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现状;然后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风电产业政策的收集与整理,总结出其成功的政策实施经验,并从中得到完善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有益启示。本章对论文研究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总结。第四章,系统分析了国内外产业政策测量标准和测量体系。文献研究表明,专家评议法操作使用简单,评议结果明确直观,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系统性不足,缺乏理论支撑等缺陷,不能有效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对比分析法和传统的统计分析法都是用政策的结果来代理了政策本身,但选取的政策所影响的结果本身具有内生性,从而对计量结果造成偏差。通过对国内外产业政策测量标准和测量体系涉及各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为了保证风电产业政策测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基于政策文本统计分析的政策测量方法建立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标准和测量体系。风电产业政策的测量体系,是指风电产业政策的量化标准,是针对中国风电产业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而设计的测量体系,而非简单的针对一组或一类风电产业政策的对象内容意义效果和未来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此,需要遵循行业针对性的原则,代表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独立性与完整性相结合的原则及比性与可行性兼具的原则等。同时,还参照了国际现行主流应用政策测量体系,关注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实际内容。参考前人的评价方法,采用对文本进行编码和归类的方法将收集的定性数据分解、比较、归类和分析,致力于在大量定性资料中总结关键概念,推导因果关系,进而论证基于理论推导发展出来的理论框架。本文将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叁个维度来对中国的风电产业政策进行量化。进而根据编码手册对政策的内容进行编码,并邀请了产业政策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发改委的政策研究专家对完善后的编码结果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了风电产业政策的主要的评价指标,创新性的构建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体系。第五章,在前文制定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标准和确定了政策文本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文本实施测量。在确定了政策测量标准以后,本章采用对打分人员培训,由多组不同人员对政策进行多轮打分的方法来对政策进行量化,将得到的初步数据,作进一步处理。本章重点从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总效力和政策平均效力随时间变化的演变过程维度、以及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总效力和政策平均效力在全国各省区域分布维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政策效力存在明显的年份波动及相应内容的区域差异特性。从时间维度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能源压力的不断加大,中国政府颁布的风电产业策数量逐年增长,政策总效力也越来越大,尽管不同年度呈现出较大波动,但总体来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平均政策力度得分呈下降趋势。1996年作为中国风电政策元年。在1996年到2000年之前,中国风电政策数量和政策总效力呈递减状态。到2006年以后中国风电产业政策各年政策数量和政策总效力急剧增长。在2006年到2013年间,2008至2009年和2011至2012年中国风电产业政策各年政策数量和政策总效力增幅最大,并在2008年和2012年出现两个增幅峰值。从区域分布维度看,综合中国各省风电产业政策效力分级图和中国七大区风电产业政策效率分级图,可以看出中国各省风电产业政策效力评分区域分布情况,呈现出政策效力同时存在从北方省份向南方省和从沿海省份向内陆省份递减的趋势。第六章,主要针对地区内风电产业政策对风电产业区域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产业政策影响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对政策效力量化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本章结合第五章对各省风电产业政策效力的测量,着重研究了风电产业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影响机理,通过计量统计等方法量化了影响程度。中国产业政策的区域差异导致了风电产业布局的区域不平衡。实证研究表明尽管从现实层面上来说,应以自然禀赋因素优劣为指导,推进风力资源丰富地区的风电产业高效发展。在风能实际可开发量高、平均单位面积风能储量大的地区发展风力发电产业,能够提高风力发电效率,保证风力发电量,降低风力发电成本。风力资源禀赋优秀能够对地区风电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并且,风力资源禀赋优劣与否对产业的区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本文的计量结果显示,风电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力相对来说更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地区内高效力的风电产业政策能够弥补地区内资源禀赋不足的缺陷。风电产业区域发展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实证结果都表明是产业政策主导中国风电产业规模的提升。第七章,从产业层面入手,首先构建风电产业发展绩效评价模型以及产业政策影响产业发展绩效模型;其后,进行风电产业发展绩效的评价,发现当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存在生产无效率现象,即风电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借助空间状态模型对产业政策影响风电产业发展绩效进行分析,发现产业政策效应得分的年份差异带来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却没有带来效率的改进,政策影响下的劳动力投入因素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政策影响下的技术进步因素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政策影响下的资产投入因素促进了产业的发展,风电产业政策因素显着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第八章,中国的风电产业政策不仅指出了中国风力发电科技领域的战略目标,而且指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这将有利于实现中国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突破,有破有立地发展风力发电科技,从而为保障相关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风电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国情,以前文对中国风电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叁个维度的测量结果为基础,以后续章节基于区域分布层面和产业层面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而再对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叁个维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政策力度维度、政策措施维度及政策目标维度的协调方面。其中政策力度维度应该多注重力度更大的政策法规的出台,改变过分依赖于通知与条例的现状;政策措施维度包括强化风电产业财政补贴扶持政策、加强风电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电价回报长效机制、完善风电发电配额消纳机制与上网电价调整机制;政策目标维度包括加大风电产品技术研发投入、组建国家级风电技术研发机构、建立风电产业科研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设立风电市场的准入准则与设立风电产品的标准体系。第九章,在前文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获得如下研究成果:一是理清风电产业政策作用机理;二是构建风电产业政策测量体系;叁是获得了风电产业政策测量结果;四是实证的结果表明产业政策主导风电产业规模的提升;五是采用随机前沿分析得出的效率表明,生产无效率在中国风电产业中普遍存在。本章最后就风电产业政策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和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在本篇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如下创新点:从理论上看,本文研究将产业政策的相关理论延拓到风电产业之中,明确了风电产业政策的作用机理,即中央政府政策起主导作用,各级地方政府逐级配合,共同促进风电产业发展:本文研究制定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测量体系,系统涵盖政策力度、目标与措施叁个维度,从而为量化产业政策提供了可行思路;本篇论文阐明了中国风电产业在规模及效率上的具体效应如何系统分解到产业政策在区域规模及产业效率两个维度的影响,从而为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提供了经验支撑。从研究实证的方法上看,本文从叁个新的角度对风电产业政策进行了分析:一是基于文本分析法对中国风电产业政策进行了测量;二是基于区域布局层面对中风电产业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价;叁是基于产业发展层面的对中风电产业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价。基于文本分析法的风电产业政策测量,是针对政策法规多文字叙述的特性,运用内容分析与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式测量了中国历年风电政策法规的得分及区域得分状况。具体而言,使用文本编码归类法,即对收集的定性数据进行分解、比较、归类与分析,进而根据编码手册对政策的内容进行编码,并邀请了产业政策研究领域的专家对完善后的编码结果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了风电产业政策的主要的评价指标,创新性的构建了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体系。基于产业发展层面的风电产业政策效应评价,是以最小二乘法、岭回归、随机前沿法及状态空间模型系统度量了风电产业政策在区域规模布局及产业效率两个维度的影响。具体而言,考虑到最小二乘法导致的多重共线性,以岭回归进行修正,从而得出风电产业政策对区域分布规模的影响。基于区域布局层面的风电产业政策效应评价,是以随机前沿模型与状态回归模型分别测算了风电产业的效率及探究了政策对风电产业效率的影响。从风电产业政策建议上看,本文的研究发现,一方面中国的风电产业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风电产业政策的总效力越来越大,但平均效力却呈现下降趋势,而在此类风电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导致了规模的扩大,却没有带来效率的提升。因而,政策力度维度、政策措施维度及政策目标维度能否协调向前是中国风电产业水平能否实现提升的关键所在。
方言[8]2013年在《新建风力发电项目成本分析与竞价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突出,风力发电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它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开放的电力市场中,由于我国风电发电成本偏高,同常规能源相比缺乏竞争力,如果不考虑风电的外部效益,风电根本无法与常规能源的电力项目竞争。针对此种情况,一方面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降低风电实际成本和上网电价,提高产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需要国家针对风电的环境优势推行各种激励政策,并将常规能源电力生产负外部性内部化。近年来由于国家引入了风电特许权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在风力发电市场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风力发电企业为了在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过程中中标,也在相互进行着竞价期权博弈。因此,一个风电报价策略的好坏对风电项目能否中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社会总成本角度对风电成本进行研究,介绍了风力发电的实际成本构成,建立了实际成本模型,对成本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给出降低实际成本的途径。还介绍了风力发电外部成本,给出风电环境价值模型,测算出风电的环境价值。其次,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风力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对风力发电上网电价进行水平测算,以一个风电项目为例,将单位风电成本与风电价格进行财务分析,说明在不考虑风电的外部效益情况下,风电根本无法与常规能源的电力项目竞争。最后,在得到风电上网电价基本盈利水平的基础之上,用博弈论理论制定出一套风力发电CDM项目在招标制下的竞价上网模型,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使得风电企业在电力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李钢, 张磊, 姚磊磊[9]2009年在《中国风力发电社会成本收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一、引言风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再生清洁能源。风力发电与传统能源相配合使用,目前能满足人类能源需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风力发电作为优先发展项目,给予各种优惠政策。目前,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障碍是风力发电成本较传统能源
赵久占[10]2004年在《我国风力发电开发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常规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压力使得各国政府加大了对清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入。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在欧美国家。我国风能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开发和管理风力发电,将关系到我国能源结构供应和调整以及控制污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风力发电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现状,提出了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存在的问题。然后本文从风场投资者的角度对我国风力发电成本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际计算,并分析了影响我国风电度电成本的因素,提出了降低成本的措施。继而,本文对我国风机产业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评价风机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然后本文对我国风电管理中存在的法规不完善、激励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接着,本文提出了在我国建立风电产业发展区域中心的构想,提供了叁个可供选择的区域,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最后,本文对离网型风力发电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战略。本文旨在提高公众对风力发电的认识和关注,推动风力发电在我国的发展,并最终实现风力发电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风力发电成本研究[D]. 郭全英. 沈阳工业大学. 2002
[2]. 风电企业经济成本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孙立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3].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研究[D]. 迟远英. 吉林大学. 2008
[4]. 基于LCOE方法的中国风电成本研究[D]. 王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5]. 基于能源经济模型的风力发电经济性分析[D]. 徐丽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
[6]. 风电社会效益评估及其并网的经济性影响研究[D]. 沈又幸.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7]. 中国风电产业政策测量及效应评价研究[D]. 严丹霖. 中国地质大学. 2015
[8]. 新建风力发电项目成本分析与竞价机制研究[D]. 方言. 华北电力大学. 2013
[9]. 中国风力发电社会成本收益分析[J]. 李钢, 张磊, 姚磊磊. 经济研究参考. 2009
[10]. 我国风力发电开发与管理研究[D]. 赵久占. 天津大学. 2004
标签:工业经济论文; 风力发电机组论文; 新能源论文; 项目成本论文; 量化管理论文; 能源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电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