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李堡中学 江苏 南通 226631
“灰色学生”是指在学习、生活、道德品质上没有突出表现,容易被老师同学忽视的学生群体。我们通常认为的中等生并不完全等同于“灰色学生”,因为对“灰色学生”的界定不是从简单的成绩角度来划分的,所以优等生和后进生中也存在“灰色学生”,他们沉默寡言,与他人交流少,容易被老师同学忽视。
“灰色学生”问题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提高“灰色学生”课堂参与度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生物课堂中“灰色学生”参与度现状
几乎每个学校都存在着庞大的“灰色学生”群体,老师的精力有限,面对五六十个学生,做到每堂课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是不现实的,而且老师终究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情感、喜好,对学生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善表现的、爱捣乱的、回答问题踊跃的、成绩优异的、成绩特差的、老师喜欢的、甚至老师特别讨厌的学生都会成为课堂关注的焦点,而默默无闻的“灰色学生”往往被排在关注的末尾。
尤其是像生物这一类的小学科,本身课时有限,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度更难做到面向群体,所以老师课堂提问、辅导、交流的时候照顾到“灰色学生”的机会更少,再者由于某些学生本身对于生物学科不是很热衷,或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对生物学科比较排斥,进一步扩大了生物学科“灰色学生”群体数量。
二、生物课堂中“灰色学生”参与度提升的必要性
生物实验课、生物小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灰色学生”不善表现,参与度低,类似于旁观者的地位。长此以往,他们往往会形成内向、孤僻、自闭、自卑、无好胜心无斗志的心理,而由于他们的不受关注,他们的这些心理问题就无法得到重视,渐渐的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班上有一位刘姓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无斗志,懒惰。一次和他谈心,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语出惊人“我没有理想,以后随便干点体力活,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这位学生由于长期的被忽视,产生了甘于平庸、缺少上进心的心理问题。班上还有一位范姓同学,性格温顺的他忽然与同学发生了肢体冲突,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3个月前的一个小玩笑。他不善言辞,不善表达,埋在心里3个月,忽然爆发,以致骨折收场。这些例子其实都是“灰色学生”缺少关注,不断积累引起的心理问题。所以提升“灰色学生”课堂参与度,改变“灰色学生”现状刻不容缓。
三、生物课堂中“灰色学生”参与度提升的具体措施
“灰色学生”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我们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关注、多关心这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针对“灰色学生”进行生物教学目标设定。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针对知识目标的达成度来设定的,而对于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为了提高“灰色学生”生物课堂的参与度,激发“灰色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兴趣,在对生物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时,我们就要把提升“灰色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为一个关键的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如:“灰色学生”课堂探究活动参与占比、“灰色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占比、“灰色学生”主动提问占比、“灰色学生”实验动手参与度等。生物教学中就要围绕这些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
2.围绕“灰色学生”进行生物课堂情境设置
(1)联系实际生活。生物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都有生物学的影子,比如我们讲糖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带一些糖让大家尝一尝,再让大家谈一谈我们生活中的糖,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情境下,让“灰色学生”多说一说谈一谈,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实验探究情境。生物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基础科学,实验要动手,学生参与度自然较高,但是对于“灰色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做一个旁观者,所以我们老师在进行实验安排的时候尽量保证实验器材人手一套,如果条件不足,也尽量保证人人都要动手,人人都有结果反馈。这样才能避免“灰色学生”实验课上被边缘化。在实验结果反馈的时候,可以多关注“灰色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寻找他们的亮点进行表扬,来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3)创设故事化情境进行角色扮演。生物课上我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如“蛋白质由合成到分泌”的过程,让“灰色学生”扮演蛋白质。学生为了演好角色一定会主动预习,课堂上他是故事角色,自然会参与其中,老师再适当给予鼓励,效果一定很好。
3.吸引“灰色学生”主动参与生物课堂展示活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学习信息技术,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从而提高“灰色学生”课堂参与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把知识点做成交互性质的小游戏来吸引他们,比如我们可以利用PPT将一些动物伪装图片做成找茬小游戏,再比如将问题制成翻题板的小游戏,还有如电子白板、随机点名工具等交互工具都可以带着“灰色学生”融入生物课堂。
4.紧扣“灰色学生”改进生物课堂评价标准。生物课堂评价标准,我们可以紧扣“灰色学生”比如:课堂提问学生中“灰色学生”人数占比要求,规定教师与“灰色学生”每周交流次数,特定“灰色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积极、一般、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次数、主动参与课堂次数、实验课参与度等等。
“灰色学生”之所以是灰色,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阴影”中,他们在课堂上缺少色彩,我们生物老师要带着他们走出“阴影”,走进色彩斑斓的生物大世界中来。
论文作者:张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学生论文; 灰色论文; 课堂论文; 生物论文; 老师论文; 生物课论文; 我们可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