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论文_曾惠芬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论文_曾惠芬

(惠东县平山青云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及时做好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调整。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收获知识,进行有效地锻炼以此提升学习能力和素养。就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本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策略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数学已经成为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下是自己执教小学高年级数学以来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浅显的认识。

1吃透教材,明确数学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全面理解,吃透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根据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案,明确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以便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充分了解数学教材中的各知识点及内容,精准把握教材知识点,“活用”小学数学教材,采用灵活多变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注重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诉求,明确数学教学的难点及重点,并将其逐步融入课程教学环节当中,以便在有效地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有效构建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学模式,现如今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实时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尝试多角度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答案,通过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预设问题,进而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换而言之,就是教师要从过去的重视教学结果———好成绩,向重视教学过程的转变—重视素质养成。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之路的启蒙期,小学生思维也处于萌芽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引导和帮助为主,避免过去的生填硬套式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加之教师课堂中的有效引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设定一系列的问题情况:你的文具都有什么形状?教室里都有什么形状?这些形状哪些可以归为一类?它们分别又具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教师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问题的答案,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使学生获益良多。

3设疑质疑、自主探究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渗透数学思想,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学生只有用数学思想武装起来,解决问题时才会更有远见和洞察力。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与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某种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例如“角”这个概念的教学,他的定义是在公共端点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激光发射器向两个不同角度发射激光”让学生对此进行观察,然后得出角的静态定义: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在得出这个结论后教师可以进行类比示范,在固定的图钉上系皮筋,然后进行演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进行造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引入它的形成条件:它是一条射线从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概念的形成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概括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学习概念,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5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各项教学方案的生成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客观需求,将所实施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尊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化差异,秉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构建分层教学模式,使得每一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均有所发展。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在用口表达自我想法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于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奠定基础。

6加强习题练习,实现集思广益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应该是开放的,所以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必须要最大限度减少指令性的成分,设计出开放性的习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其学习思路更加广阔与灵活,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而此开放性的设计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并要让不同水平、不同方法及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灵活的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体验。比如在设计“两地相遇”相关应用题时,老师便可以设计条件多变的应用题,同水平、不同方法及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并要告诉学生此题目并不是仅有一两种解法,让学生不断展示自我,如果展示效果不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相信这是每个数学老师都期望看到的最终教学目的,能实现对学生纵向、横向训练的目的。

7评价反思,自我体验

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指标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成分;评价的方式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要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探究发现的机会,还要让学生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

结束语

在21世纪中,人们更注重早期的教育,所以小学的教育不能放松,并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只会越来越受关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教无定法”,教师要努力积极的改革课堂方案,研究更多的课堂教案,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教学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王金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01):67-68.

[2]杨再飞.“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索[J].学周刊,2018(35):56-57.

[3]吉岩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38-139.

[4]严顺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80.

[5]于新红.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1):126+128.

论文作者:曾惠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论文_曾惠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