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个关系_执政能力论文

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个关系_执政能力论文

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若干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确论文,关系论文,建设中论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党建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是对党的建设总揽全局的一个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们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一系列重大关系,牢牢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方向和任务,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把握好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主体之间的关系,着力于从党的整体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个命题的内涵十分清楚,执政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进一步强化党的执政主体地位,其任务和目标是提升执政主体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毋庸置疑,执政能力建设是指党的整体而言的。就党的整体来说,执政能力是指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中的本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更多的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我们党的制度的功能和体制的功能,产生出提升执政能力的效果。党的执政能力不等于领导干部个人的执政能力,也不是领导干部个人能力的简单组合,党的执政能力更多的是党的整体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如何配置的问题,给我们领导干部个体执政能力的施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这就是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着力提升党的理论创新能力、领导体制创新能力、工作机制创新能力。党的最重要的执政能力,是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理论创新是执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条件,也是体现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突出表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制定并执行正确的路线和纲领,通过符合国情和法治精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使党的执政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二、把握好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理念之间的关系,着力于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执政党都是在一定的执政理念下执政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受执政理念支配和制约的。执政理念不同,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也不同。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论述,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本质的精辟概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存在的全部理由,也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上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如果缺乏对执政理念的深刻认识,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是盲目的、不清醒的。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在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时,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充分体现党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三、把握好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基础之间的关系,着力于从密切党群关系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个政党执政必须依靠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等执政基础的巩固,特别是由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要素所构成的政治基础,更是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基石。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基础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执政基础支撑着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强化执政基础。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有着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就能力谈能力,而是从执政基础上下功夫加强建设。“执政能力”这个概念,表面上反映的是党和政府、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而本质上反映的却是党和群众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是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根本指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利益关系大调整下出现了大量新的矛盾。要在新形势下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必须下功夫妥善处理好在利益格局调整中出现的党群矛盾、干群矛盾。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真正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就落到了实处、见到了成效。

四、把握好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规律之间的关系,着力于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从执政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着力于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执政党一定要遵循执政的规律,遵循基本的执政理念、原则和方式,按照政治运作规律来执政。依法治国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内在的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党的活动、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和运行,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权力应依法授予,党的各级干部应依法更替,党的各级组织要依法执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和手段行使执政权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使党的领导真正成为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使依法治国真正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伟大实践,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五、把握好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着力于从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执政方式是一定的政党制度条件下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形式。按照什么方式执政,怎样处理好党的执政与国家政权活动的关系,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反映,也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因此,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应着力从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坚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各级党委必须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六、把握好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环境之间的关系,着力于从拒腐防变、抵御风险、应对复杂局面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执政党对执政环境的正确把握和对执政历史使命的深刻认识。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实现了两个根本性转变,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单边与多极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加剧。这种发展、变化和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和考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有的甚至完全瓦解。尽管原因十分复杂,各个党的情况也很不相同,但究其根源,无一不是没有正确应对执政环境的变化和解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失去执政能力所致。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着力于准确地把握执政环境的新变化,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具体任务,不断增强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和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从应对复杂局面、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机遇期,一方面要准确观察世界风云变幻,沉着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趋利避害,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又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的形势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坚定不移地以改革的精神改善和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强化爱民亲民为民利民的思想感情,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从容应对复杂局面,真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七、把握好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之间的关系,着力于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执政能力强不强,归根结底要看党是否推动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是否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如果离开发展,那么,坚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无从谈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来进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城乡区域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切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都要发扬,一切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把握好执政能力建设与从政者素质之间的关系,着力于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增强执政意识和党的意识,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执政的历史使命紧密地联系起来,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执政党意识,牢固树立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权力观,真正懂得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赋予的、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真心实意为人民负责,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应特别注意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因为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会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和执政水平。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感受和评价,最直接地来源于每一位从政者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行为和表现,最直接地表现为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政绩。所以,正确地看待政绩、科学地衡量政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领导干部的政绩应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执政能力与从政者素质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每个领导干部的素质,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上,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中。

标签:;  ;  ;  

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个关系_执政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