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相互结合的过程,既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主导教授、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课程知识的传达,可能有其作用和一定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不适应现行的新课程标准。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然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小学生这个群体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他们绝大多数还是跟着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学,因此,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热爱学习,享受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参与合作
要想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首先就必须要调整师生关系,改变以往的教师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现代的教学模式中,更多地应当充当一名课堂的引导员。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担负起学习的主导者任务,鼓励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创造出一种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和沟通对话渠道,老师和学生要坦诚相待,让学生不会觉得老师是高高在上,也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而是可以沟通讨论、面对面地交流的长者。老师可以多多地倾听同学们的观点,并且可以适当地进行鼓励和指正。同时,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
二、营造热情、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及时了解和把握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动态,尽可能地在课堂中营造一种热情、和谐的氛围,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课堂上,每一位同学不能仅仅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课本知识,而应该主动地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这样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高目标。同时,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在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并且对问题的回答尽情发挥,不轻易对同学的新想法立即否定,而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解题思路对数学难题进行解答。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又知其所以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塑造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学习成长
当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创造了较好的主动学习氛围之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自觉地去探究知识,和老师的关系也可以更加融洽。与此同时,对于数学课堂中的一些问题,便可以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小组或者集体学习交流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充分发表自己观点,还可以了解到他人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态度,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享受小组合作学习乐趣的同时,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相对于传统的主导型角色来讲,任务也不轻。教师必须掌握好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不能只有部分同学参与的热情高涨,而另一部分或者少数同学冷冷清清,游离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之外;同时,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对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要时时把握,一方面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课堂的时间掌握,不能在某些问题或者某一个观点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导致过度“讨论”和过分“民主”;对于数学课堂中同学们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及时将大家的学习成果和每一位同学进行分享,这样就不会出现讨论很激烈但却没有成果的尴尬局面。
总之,数学课堂绝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中数学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式和方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普遍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小学这个相对较低的学习层次和学习阶段来讲,更重要的应该是后者。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些甚至本末倒置,将教学侧重点单一地放在了课本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各种素质的提高。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参与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构建新型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习的快乐,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要努力学习和奋力践行的。
论文作者:张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每一位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