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机动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尽管市政道路正在持续建设,然而依旧难以适应人们在交通方面的要求,交通的堵塞拥挤问题变成非常严峻。现今人们在上下班时乘车时间不断增多,交通事故问题持续增加,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关键词:道路;交通设计;技术;关键点
1市政道路分类与功能介绍
按照市政道路的功能不同,可将道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景观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机动车交通量大,是城市片区与片区之间的联系通道。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分隔措施严格,相互干扰少。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通过设置中央分隔带、交通护栏等措施,隔离对向交通流,保证行车安全。行人过街需求一般通过人行天桥、地下人行通道等立体过街设施予以满足。如采用人行横道过街,应采取设置信号灯等措施,在时间上分离行人与机动车。为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交通性道路机动车道设置为双向四车道以上。
生活性道路:与居民的“衣食住行”紧密联系,将居民区、商业中心、娱乐场所连接至城市主干网路,道路通达性非常好。道路交通量的组成主要是以上下班、娱乐、购物为目的的出行和到达。此类道路最重要的关注点是行人,必须要给行人预留出充足的步行区域。道路要具备优良环境,而且要贯彻“公交优先”的理念,若是条件准许的话,需要适当对公交专用车道进行设计规划,设置港湾式的公交车站。为了道路交通各类参与者的安全,在必要情况下要确保行人、非机动车道、机动车分离。人行横道设置位置不必拘泥于传统设置原则,可在道路投入使用后实地考察,在过街需求大的地方,根据过街人流量,设置合适宽度的人行横道线。生活性道路车道数量不宜过多,避免吸引过多的通过性交通量,一般应控制在双向两车道以内。横断面优先选用单幅路形式,保证街区的风貌统一,避免割裂道路两侧地块的联系。
景观性道路:属于一种极为关键的城市道路,此路段强调在道路两侧运用绿化景观,将城市风貌充分生动地表现出来。景观性道路可以兼具交通性或生活性。景观道路一般布设在城市入口,作为迎宾大道,体现城市的独特魅力,或布设于自然山体周边,与开放绿地有效结合,提供行人休闲休憩、城市气候调节之类功能。路侧绿化带宽度较大时,非机动车道(骑行带)与人行道可不与机动车道平行布置,应结合自然地形蜿蜒布设于绿化带内,横断面布置也可在道路两侧与现状自然条件结合作不对称设计。
2道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1道路线形设计的影响
车辆在道路平曲线内行驶属于离心运动,因此需要有足够的横向摩擦力来确保车辆在曲线道路内平稳运行。车辆在平曲线内行驶的离心力与曲线的半径成反比,与行车速度成正比。如果速度过快,车辆受离心力的作用,容易导致侧向滑移或横向倾覆,从而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道路的竖曲线是指道路线形在竖向平面内的变化情况,竖曲线的参数有坡长、坡度、变坡点曲率和行车视距等,这些参数需与行车速度相匹配。在道路线形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做好设计规划工作,选择合适的平、纵曲线参数,并注意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如果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形式不合理,则很容易导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2.2交通安全设施的影响
交通安全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不合理,相关提示和引导不够醒目是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关键点
3.1横断面设计的改善措施
横断面的设计应体现道路的服务功能,与道路等级、交通特性相匹配。分期建设的道路,应满足远期扩建、改建的要求,使得资源利用合理。一般来说车行道的宽度与单条车道宽度、车道的数量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单条车道宽度设置过宽,容易导致车辆抢行;设置过窄,相邻车道之间横向干扰大。单车道路段一般为3.5~4m之间,双向车道为7~8m之间,三车道路段则为11~12m之间。为提高机动车道的有效利用率,我们还应该考虑道路的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带的设计,控制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带的高度。
3.2非交通性道路的优化设计
(1)在满足线形要求的前提下,将市政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以及锯齿形,可以很好地促使进入道路的车辆及时减速。若外来车辆因为路线较为曲折而选择其它道路,则可以实现对车流的有效控制。而且通过这种设计,曲线形道路就可以具有更强的景观性与趣味性。曲线化道路设计应避免使街区显的杂乱无章。
(2)在道路中间以及边缘位置交错栽种花草树木,进而创造不易进入的一种气氛氛围,进入的车辆就可以减少。与此同时此类栽种手段能够优化道路景观,实现城市环境的美化功能。
(3)居住区两条交通量较小且人行过街需求大时,道路交叉口范围内可抬高设置,人行道保持连续,以保证行人过街便利与安全。抬高区域应采用醒目颜色铺面,并与正常路段设置过渡坡段平顺连接。
(4)道路铺设的过程中,可利用不同颜色以及材质材料,创造一种特殊的视觉成效,警示驾驶者需要减速,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此类道路的趣味特征。交叉口可利用减小转弯半径的方法,降低转向车速,同时还可以缩短行人过街距离。
3.3有关特殊人群出行的人性化设计
现代城市道路上针对特殊人群的设计,最为突出的就是盲道的设计。虽然盲道的设计早已贯穿于城市道路设计始终,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通过实践总结,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偌大的城市交通网中,难免会在出现错误的道路铺设,而且由于所用材质质量较差,导致盲道使用寿命过短,加之一些车主文明素质偏低,将车停在人行横道上,使得盲人的出行变得很困难。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特殊人群的出行质量,且大幅拉低了城市道路建设水准。因而关爱特殊人群,为特殊人群设计人性化的城市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道路设计时,严格要求材料设计指标,积极参与道路施工全过程,确保所铺设道路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另外还要依据残障人群的实际需要,设计合理的道路设施,例如过街音响、盲文站台,以真正满足保障特殊人群的出行质量,为特殊人群出行提供“无障碍”通行。
3.4道路附属设计
在城市道路的交通设计中,道路交通的设计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因而要更多的融入人文情怀,无论从周边的景观设置还是基础设施,无一不体现着人文关怀,展现周到的“服务”,从而满足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如路侧绿廊、绿化带的设置,使人们在出行时,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景观;学校周围设置过街天桥及停车场,保障学生过马路的人身安全,同时缓解乱停车导致的交通拥堵;在公交车站设计对应的休息座椅,让人们在等车的同时也能够有足够的休息空间;在人流量较多的商场、购物中心等地,尽量避免修建车流量较大的主路;在学校、医院等重点路段适当提高道路交通设计指标,这些都是人性化、精细化设计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同时完善公交车周边的配套设施,方便人们休闲、娱乐、购物,优化公交线路网,明确公交的使用功能,避免出现功能混乱,降低公交的出行质量。
4结论
城市交通问题一直都是一个较为热点的话题,近年来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增大,暴露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创建人性化的城市道路,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压力,便捷人们出行,同时也为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构建人性化的城市道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及幸福指数,从而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更立,赵文青.城市交通Y型交叉口渠化方法[J].市政技术,2014,32 (6):17–18,23.
[2]戴继锋,杜恒.人性化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方法探索与实践[J].规划师, 2014(7):13–20.
[3]王秋平,惠秀娟.基于BP神经网络的历史街区交通方式选择研究[J].建筑技术,2018,49(2):134–137.
论文作者:熊壮,赵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道路论文; 车道论文; 交通论文; 曲线论文; 城市论文; 线形论文; 道路交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