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_科技论文

论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_科技论文

论中关村的民营科技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关村论文,民营科技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的改革史上两个“村”记载了两个伟大的事件。一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几户勇敢的农民写下血书,试行包干到户,并及时得到中央的支持,一场伟大的农村改革浪潮席卷了全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沉闷状态,为我国的农业振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另一个“村”就是北京的中关村,在这里,从这座科学的金字塔走出来的几个勇敢的爱国知识分子,抛下铁饭碗,创办了第一家民办民营科技企业,也是得到了中央及时的支持,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此迈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和我国第一个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从此逐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创了城市经济技术革命的新纪元。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的历史贡献

中关村科技园区萌发、发展、成长的全部过程中,民营科技始终是中关村发展的主体,从1980年10月出现第一家民营科技机构到电子一条街的初步形成,到1988年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成立,一直到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立,中关村发展的过程就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是一个民营科技企业群形成的过程,是民营科技企业家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关村的发展是民营科技发展的依托,民营科技是中关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关村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本质就是先进的科技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现代企业的民营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而逐步形成强大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不如说是中关村改革一条路。这是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中 中国知识分子对新路子的大胆探索,是具有强烈爱国心和新思维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改革和世界技术浪潮的驱动下的一个伟大的创造,开辟了科技转化的新渠道,终于找到了一条路的开端。

电子一条街的出现不但理顺了旧的沉闷的科研秩序,而且翻新了中关村人的传统意识,培育了中关村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业意识、法律意识、经济意识、消费意识、时间意识、直至战略意识,形成了新一代中关村人的现代意识。传统观念的变革对中关村的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正是这些新观念、新意识驱使一批新一代的知识分子走上创业的道路,出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创业大军,正是这种新观念新意识形成了中关村人的精神脊梁。在中关村的发展中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1、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是体制改革的率先探索者, 促成了北京乃至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所有制结构丰富多彩的发展格局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在初创阶段,采取自愿组合的主体创业,如华夏、四通、京海、科海等都由6—7个人组成,以“两不四自”(即不要国家人事编制,不要国家投资;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愿组合)原则创立了中国最早的民办科技机构。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发表后,在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下,中关村地区又引入新的概念,出现了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全民所有制科技人员主体创业型企业亦称国有民营高技术企业。以四通为代表的民办民营科技企业、以用友为代表的私营科技企业和联想为代表的国有民营科技企业成为“中关村一条街”的三驾马车,进而促成了北京乃至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所有制结构丰富多彩的发展格局。民营科技企业不但构建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框架,而且蕴含了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雏型,完全符合“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且应当多样化”的精髓。

民营科技企业家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在科技领域率先冲破了三十年一成不变的旧体制,改变了由国家全民所有制科研机构“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了全民、集体、个人一齐上的生动局面,国内国际融通合作,官民并举,产学研一体化,科教兴国,共创发展经济的新局面。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首先在科技领域,以丰富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作出开拓性的实践。应当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结构重大改革之举,具有深远意义。

2、民营科技创造了崭新的创业模式, 开发了国外留学生和国内大学生的智力资源,激活了中关村的科技产业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的作用不仅在经济指标上占有重要地位,更主要的是创造各种各样的企业模式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改革的典范,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集团,如联想、方正、四通、京海、时代、紫光、华讯、科利华、用友等企业集团。诸如联想模式、四通模式、清华同方模式、用友——科利华模式、亚信模式、大地模式等等都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造。

联想模式是“国际化”带动“产业化”模式,把国际化和产业化当作一步走。联想1984年11月由柳传志带领11名科技人员靠20万元投资起家,15年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现在已发展成为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的高技术企业集团,1999 年联想微机进入亚太地区市场第一名。亚信模式就是留学生创业模式,亚信集团是我国留学美国的博士生创办的,以发展信息产业为主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亚信集团的创办和迅速崛起,标志着我国21世纪宝贵的智力资源之一——留学生群体正在走出一条以产业报国、以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已任的道路。以清华大学材料系三年级年仅22岁的学生邱虹云研制成功的高新技术成果“视美乐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为依托,主科和几名清华大学的学生利用平时打工积累的资金和向父母的借款50万元成立了“北京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999年7月29日, 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了上市公司“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5250万元的风险投资。视美乐的出现,不仅仅代表着青年学生创办了一个公司,它标志着我国21世纪宝贵的又一智力资源——国内大学生群体走出了以产业报国、自主创业为已任的道路,它标志着一股发展高科技新生力量的崛起。视美乐掀起了一种思维的创新,带给中关村科技产业勃勃的生机。

20年中关村民营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崭新的创业模式,激活了中关村的科技产业。

3、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转化机制, 成为首都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支生力军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为依托,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模式,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联想集团受委托管理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所在保持性质地位不变,继续努力实现中科院赋予的改革目标、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与联想集团更加紧密地给合在一起,达到强强结合,产生更大的优势互补效应。北大方正集团依托北京大学雄厚的科技力量和自己的市场开拓意识,成功地开发了激光照排新技术及新产品,迅速地推向市场,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能力,做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相结合。清华紫光集团、清华同方集团依托清华大学雄厚的科研和人才实力,将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产学研相结合、市场化为导向,使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充满了后劲,成为首都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支生力军。

4、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二次创业”的理论, 率先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为乡镇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度创新提供了新的模式

“一次创业”时期从1980年到1991年。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八十年代初首创民营的灵活运行机制即“二不四自”原则,是对“二要四靠”(即设立机构要国家编制,资金要国家拨款,人事靠国家调配,经费靠国家预算,决策靠上级批准,盈亏靠上级平衡)计划体制传统观念的彻底决裂,是企业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它强化了企业主体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启动了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体制改革;实现了人尽其才,优胜劣汰机制,推进了人员流动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按劳、按效分配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分配制度的改革;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上述理论构成了民营科技企业家“一次创业”的内涵。

1993年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率先在全国提出“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即“资本股份化、产业规模化、技术创新化、融资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经济国际化”。

“二次创业”的“六化”较初期创业的“二不四自”有了质的飞跃。它集中体现了民营科技企业家由初创期的机制创新推进到制度创新,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强化了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改革。民营科技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行军。“二次创业”的理论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乡镇企业改革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新的改革模式。

5、民营科技企业是中关村技术创新的主体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紧跟世界新技术革命前进的步伐不断地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并积极在国际市场的大舞台上展现自己,塑造了属于中国的品牌,提高了首都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注重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中关村计算机、网络、通讯、软件、生物工程几大高新技术领域带头企业都是民营科技企业,以四通利方、清华同方、科利华、和利时等在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响。四通集团与三菱公司投资20亿美元组建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生产0.3微米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代表着我国半导体高技术产业的最高水平,清华紫光研制的进出口集装箱自动检测系统创造了国际最先进的水平。不但在代表世界先进潮流的工业民营科技企业独领风骚,在传统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上民营科技企业也大有作为。时代集团在传统焊机业和硬度计仪表业坚持技术创新,竟然成为世界同行业的行业老大。仁创集团在古老的铸造业上创造了奇绩,他们所开发的特种复膜砂和新工艺在国际铸造业中享有盛誉,为我国汽车刚体的国产化解决了最关键的技术,为传统铸造业开辟了新的领域,国际上同行业占有领先地位。正在发展成大规模的铸造产业。视美乐公司所开发的多功能芯片的大屏幕技术使国际上著名的大公司为之叹服。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从无到有,发展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出的:“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 中关村一批民营科技大企业集团成为中关村发展的骨干力量

中关村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成为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1999年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超过亿元的有50个,超过88亿元的有3个,超过百亿元的1个,联想、四通、方正三个支柱型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方正、紫光、时代、 北新建材等企业主导产品占国内市场40%—70%。“20强”、“50优”骨干企业群体技工贸总收入占试验区60%以上,其中大多数企业产值同比增长率超过40%。民营科技企业占中关村技工贸总收入的90%以上。

7、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以创新发展为灵魂,是知识经济的开拓者

1998年1 月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把首都经济放在首位,尤其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中关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特征出发,首都经济具备了知识经济的运行特征,首都经济的本质就是知识经济,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新兴的信息产业尤其是网络技术产业和软件产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科技企业。

代表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工厂业、网络技术业、软件产业及新兴的电子商务业等的创业者几乎全部都是民营科技企业,世界驰名的新浪网、搜狐网,占领全国财务软件绝大部分市场的用友财务软件,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科利华教育软件,几乎所有的民营科技产业集团都在网络技术有所突破,在民营科技企业界逐步聚集了大量的技术高度密集、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知识型产业,而且聚集了大量的科技知识型企业的管理人才,这正是处于知识经济萌芽状态的中关村的内核,这个内核以惊人速度在扩张在膨胀,给中关村科技园区不断生长知识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关村民营科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创新为发展的灵魂,成为首都知识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源动力。

8、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是首都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伊始,就将目光牢牢地盯住高科技的产业化,成为发展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有力地带动了中关村经济和首都经济的发展。以民营科技企业为核心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一直保持了持续、高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成为首都经济重要的新的增长点。

1999年,中关村的民营科技以比预想的还要快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国务院批复及中关村园区的建设,极大地激发了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为中关村和北京市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9年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近900亿元, 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力军的新技术企业在北京市的工业总产值的增量中贡献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仅中关村园区的6690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64.1 亿元,工业总产值(现价)527亿元,完成增加值226.1亿元,上缴税费29.9亿元,利润总额40.1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39.6%、44.5%、24.4%、1.7%和0.7%。中关村园区内的发展也带动了全市民营科技的发展,区外民营科技企业1999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1亿元,增长42%,实现利税近9.2亿元。中关村是民营科技发展的依托, 民营科技是中关村发展的主体,同时带动了首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9、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所丰富的现代企业文化, 具有当代世界主流文化的特征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不但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科学、大经济需要大文化。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最早倡导开展企业文化研究;探索和建立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精神文明。他们在自己的企业培育起来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环境责任等, 都具有当代世界主流文化的特征,成为当代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企业都办有企业文化刊物,如“四通人”、“时代之路”、“京海纵横”等,经常探讨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包含时代热点的问题,探讨个人与企业,企业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物质利益及精神激励的关系,进而形成以人为本、以企业效益为重、以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以“科教兴国,贡献中华”为目标的企业文化。

民营科技企业家植根于人民,来自于人民,一旦他们有所建树之后,就积极地回报人民。如倡导和实际支持以科技扶贫的“光彩事业”,积极参与扶困助学的“希望工程”。

10、民营科技企业创造了内涵极为丰富的民营经济理论

中关村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从一个完全的计划经济的中关村到一个市场经济逐渐发达的中关村,这也是民营科技企业创业的全过程,在创业过程中,民营科技企业创立并不断发展民营经济理论,应当说民营经济理论是中关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民营经济的理论建设是中关村发展任务之一。

中关村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始终是改革的重要课题,什么样的经济形态,企业组织形式更适合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民营科技企业家们用20多年的实践回答了这一个问题,而且开辟了民营经济的理论建设。这个问题不但对中关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个问题,这对中关村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民营经济的提法与非公经济或私有经济的提法有战略上的区别。民营经济具有很深的内涵,给企业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是利党、利国、利民的一种科学的称谓。民营化与私有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有政治上、战略上、理论上的重大区别,私有化以牺牲国有财产为代价,是以私有制和私营经济做为单一模式的经济,而民营经济涵盖了各种非国有企业的各种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包括国有民营的企业形式,民营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民营经济是经济法权化、经济多元化、经济社会化、经济大众化的过程,通过公民之间的资本联合、劳动联合、智力联合、资源联合,实现了生产社会化。符合全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民营科技发展的预测分析

民营科技作为中关村发展的主体细胞,对于中关村未来发展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构筑未来首都知识经济的框架的过程中,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必将作为试验田和辐射源,成为首都知识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未来15年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科技企业必将在三个层面上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作出贡献,为首都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从未来15年首都发展知识经济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对中关村以及中关村民营科技发展作出如下的前瞻性的预测分析:

1、将形成庞大的民营科技知识产业群

到201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将形成规模庞大的民营科技知识产业群体,成为优化首都经济结构,发展首都知识经济的战略性资源。这些民营科技知识产业群体包括:方兴未艾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以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支撑首都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以高等教育产业化为契机,必将形成一个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易、扩散和产业化为支撑的研发机构、咨询机构和社会化服务机构,包括金融业、律师事务所、产权交易所等等。同时,传统产业通过高新技术的介入和改造,提高了技术含量,优化了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成为中关村民营科技知识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将形成流畅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到2015年,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将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将形成流畅的知识产业化的通道。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将通过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得以实现。从发展知识经济的角度来看,这种通道的建立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包括科技成果的生产、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扩散、科技成果的转移、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将以其崇尚创业的文化,以及宽松的创业环境,完善的孵化体系,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构筑畅通的渠道。从研发机构、技术市场、中试基地和孵化器的建设,都紧密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需求,由此支撑中关村民营科技知识产业的发展。

3、民营科技企业核心产业和核心产品初步形成

到2015 年,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将拥有一席之地,形成核心技术、核心产业和核心产品,中关村科技园区将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将改变现在的缺乏自有知识产权,缺乏世界品牌、缺乏世界性高科技企业集团的状况。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在大规模地形成自有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必将确立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的优势产业和核心产业。中关村在首都知识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成为拉动首都知识经济的强有力的纽带。

标签:;  ;  

论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