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骨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论文_孙承德

孙承德

(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大季家医院 264006)

【摘要】目的:探究骨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期间收治的30 例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 例DVT 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30 例骨创伤但未发生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选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C 反应蛋白(CRP)含量进行测定,选用PT 导出法对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选用散射比浊法对D- 二聚体(D-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FIB、D-D 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CRP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多部位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溶栓治疗之后FIB、D-D 明显低于治疗之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RP、D-D、FIB 升高与年龄、骨折状况是骨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骨折状况越严重,年龄越大,那么静脉血栓发生率、危险性就会越大,溶栓治疗对于骨创伤后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关键词】骨创伤;静脉血栓;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43-01

深静脉血栓,英文简称为DCT,实质上就是下肢静脉回流受到抑制导致血液在深静脉中异常凝结的一种状况,是骨科手术之后经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1]。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 年7 月至2014年7 月期间收治的30 例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骨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期间收治的30 例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4-66 岁,平均年龄为(45.7±6.3)岁,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0 例骨创伤但未发生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 例,年龄21-74 岁,平均年龄为(37.1±5.4)岁。

1.2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在出现骨创伤状况之后,是否发生皮肤瘀斑、变粗、疼痛以及肿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经血流图、螺旋CT 静脉造影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

1.3 制备标本

空腹抽取1.8mL 腹肘静脉血,抗凝剂为枸缘酸钠,浓度为1.091mol/L,对血浆进行分离,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与D- 二聚体含量;同时,空腹抽取2mL 腹肘静脉血,对血清进行分离,测定C 反应蛋白含量。

1.4 方法

选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C 反应蛋白(CRP)含量进行测定,检测仪器为IMMAGE800 特定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制造);选用PT 导出法对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选用散射比浊法对D- 二聚体(D-D)含量进行测定,检测仪器为全自动血凝仪ACL TOP 及其配套试剂盒(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制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x2 检验计数资料,t 检验计量资料,(x±S) 表示计量资料,P < 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检测结果如表1 所示,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D- 二聚体含量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C 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结语

机体在出现骨创伤之后,会处于一个持续制动或者牵拉的状态,静脉血循环速度会减慢,血管壁处于高凝、损伤状态,极易造成静脉血栓形成[2]。静脉血栓形成之后,除了一部分能够自行消退之外,大大部分为会通过体循环扩散至肢体深静脉中,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一旦栓子脱落,就会引发肺动脉栓塞,患者极易发生死亡状况[3-4]。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年龄大是骨创伤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同时,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不同部位骨折情况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多部位骨折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几率要大于单部位骨折患者,因此骨折情况越严重,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就越大,骨折情况是骨创伤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C 反应蛋白、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升高也是骨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CRP、D-D、FIB 升高与年龄、骨折状况均是骨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骨折状况越严重,年龄越大,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就越大,溶栓治疗对于骨创伤后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赵敦旭, 夏玉军. 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2014,09:1215-1216.

[2] 刘攀, 卢冰, 王跃, 袁加斌, 江东. 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32:6332-6335.

[3] 张笑峰, 吴新宝. 椎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J]. 中国医药导报,2013,21:94-95+98.

[4] 黄绚, 廖金兰, 沈洁. 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当代护士( 专科版),2011,03:49-50.

论文作者:孙承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探讨骨创伤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论文_孙承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