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建设_生态旅游论文

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建设_生态旅游论文

旅游生态化与生态旅游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生态旅游论文,生态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旅游生态化的提出与生态旅游的特点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和旅游需求的转变,旅游生态化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发展生态旅游,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旅游生态化的提出

旅游生态化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分不开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也越发严重,由不可持续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各种生态问题,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迫使人们不得不对以往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旅游生态化就是针对人类应对环境危机,适应“回归自然”和“保护环境”的需要而提出的。旅游生态化植根于20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世界环境运动的大背景中,并在70、80年代初具雏形。旅游生态化是人类反思和矫正传统旅游方式,满足大众旅游需求的变化,适应大众旅游动机的转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理想的旅游方式,谋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旅游生态化体现了旅游规划与建设思想的转变,是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是当代旅游的重要特征。

旅游生态化标志着旅游由传统旅游的惟经济开发模式向复合生态开发模式的转变,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建设中的体现。旅游生态化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标志,尊重和保护生态与环境,谋求人、文化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旅游生态化包括自然生态化、文化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审美生态化等内容。在四者关系中,自然生态化是基础,文化生态化是目的,经济生态化是条件,审美生态化是最高追求。从生态学的观点看,生态旅游实质上是由自然、经济、文化和审美四类异质的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经济、文化和审美的复合生态系统。旅游生态化不仅追求空气清新、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之美,而且追求人、自然、经济和文化的和谐统一,即要实现自然、文化、经济和审美的全面生态化。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旅游生态化不仅涉及价值观念、生态伦理和旅游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旅游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二)生态旅游的涵义

“生态旅游”一词是经过一定的学术酝酿,1983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来的,并在1986年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得到确认。“生态旅游”的原意是指不干扰、不破坏和不污染自然环境的负责的旅游,其目的是享受自然、观赏自然和保护自然,并通过生态旅游使旅游地的居民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获得一定的收益。生态旅游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国纷纷在生态旅游的开发实践中研究、丰富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内涵。但是,由于各国、各地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的差异,关于“生态旅游”的涵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人们在生态旅游的建设实践过程中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1)生态旅游的基本对象是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包括文化遗产);(2)生态旅游的过程是把生态保护、环境教育作为既定前提;(3)生态旅游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高度协调,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对象,以生态保护、环境教育和持续发展意识为前提,以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高度协调为目的,以追求生态意趣、生态体验和亲和大自然为审美需求的一种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的内涵反映了现代生态文明的基本思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将会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生态旅游中的“生态”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范畴,而且包括自然、经济、文化、审美等领域,并与生态平衡、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等因素相关。生态旅游与传统的自然旅游是不同的。传统的自然旅游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主要强调利用自然资源来吸引旅游者。就传统的自然旅游来说,利润是旅游开发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开发者往往无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生态价值,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而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则是游玩和享受。生态旅游和传统自然旅游在旅游开发的目标、管理方式和旅游目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生态旅游虽然是在自然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更强调对旅游地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主张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追求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是一种“保护性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使游客走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价值,从而增强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意识。生态旅游者一般具有较强的生态意识和深刻的环保责任感,他们不是简单地登上高山,走进森林,而是更强调在拥抱、欣赏大自然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做出贡献;也不是简单地游玩、消遣,而是重在生态体验。

(三)生态旅游的特点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消费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旅游理念。它具有生态性、责任性、和谐性、可持续性和整体性等特点。

1.生态性 生态性是生态旅游的关键性质。首先,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系统稳定性,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进行。其次,人与自然之间也是一种生态关系,具有生态性,生态旅游就是要引导人们认识自然的生态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共生性,体验自然的生态之美。其三,与生态旅游相关行业部门的管理和运行都要求生态化,如生态旅游区要实行功能分区管理和旅游容量限制;旅行社的导游要有一定的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环保责任感;绿色食品的开发、住宿设施的建设须符合生态保护的原则,等等。

2.责任性 生态旅游应该对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旅游者的参与,增进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平衡意识。生态旅游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应该有益于至少是不损害旅游地的环境。旅游者应通过生态旅游唤起自己的生态意识、环境责任感和生态道德,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自觉地保护旅游地的自然环境。

3.和谐性 和谐性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反映在人与自然、自然与经济、自然系统内的和谐性等方面。其中,自然系统的和谐、自然与经济的和谐是基础和前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从根本上说,生态旅游的目的就是在肯定自然与人类的共生性、强调尊重和保护生态与环境、促进生态与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谋求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4.可持续性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各种生态资源是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基础。生态旅游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与环境为代价,生态旅游建设应当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律与旅游发展的规律,以维护自然资源与文化生态资源的原生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为宗旨,把开发旅游资源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保持旅游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整体性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实质是追求旅游与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的整体协调与发展。即生态旅游不但要追求环境保护,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而且要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和生态与环境的协调,更要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之,生态旅游要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把旅游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发展统一起来,促进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

二 生态旅游建设的层面体系构建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和科学的旅游理念,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由于人们对生态旅游的生态化内涵认识存在不足和误区,目前在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出现许多“非生态化”的现象,如“盲目开发,自然景观破坏严重;游客严重超载,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造景观和设施泛滥,景观污染和趋同现象严重;管理和文明建设落后,文化景观功能退化或受损等等。”因此,搞好生态旅游建设,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成为旅游业的当务之急。所谓生态旅游建设就是通过旅游的生态规划、生态管理和生态教育等,将自然、人文、经济等因素融合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使人、自然、经济、文化和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高度和谐。生态旅游建设的目的不是回归自然的原生态,而是进一步地发展生态,使生态旅游真正走上生态化的道路。在自然生态方面,生态旅游要在遵循生态价值观的基础上追求生态旅游的系统性建设,要结合自然,促进旅游与生态共生;在文化生态方面,要建设有文化特色的生态化旅游,实现自然环境与生态文化的有机统一;在经济生态方面,要立足于发展生态经济,追求旅游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审美生态方面,寻求生态意趣、生态体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体地说,生态旅游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既有自身特定内涵又互为联系、组合一体的层面:

(一)自然生态层面

自然生态是生态旅游建设的基础,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首先,自然生态是指由土壤、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和动物等生态因子所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建设必须要有自然洁净的空气和阳光,草场、果园、公园、河流、湖泊、湿地、山体、谷地、森林、自然保护区、防护林和在纯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沙漠、戈壁、荒滩、土丘、石林乃至火山口等地质灾变遗迹是生态旅游资源的支撑。“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旅游的载体。没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生态旅游可言。”自然生态环境的存在为生态旅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其次,自然是一个包括人类在内的有机整体,各成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限制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各组成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并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各自特有的生态结构特征和能量流、信息流与物质循环,游客一旦参与到这一生态系统中来,就会对这一生态系统的发展发挥作用。在自然生态层次上,生态旅游建设的关键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进行,要在维护生态安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机制和自我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展开。在生态旅游建设中要维护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完整性,必须遵从生态规律,把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看作发展生态旅游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科学地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合理确定游客的容量,尽量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与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坚决制止开山砍树,填湖造地,滥建游乐设施、仿古建筑和寺庙,毁损自然景观,污染景区环境,以免导致旅游区内自然资源和环境受损,干扰破坏生物的生存繁衍,威胁生态安全。力求在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前提下,能够不断地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并使之得到进化,走向良性循环。

(二)文化生态层面

文化生态是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的具体体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生态性存在。文化生态有利于培育人们的文化生态素质,增强人们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首先,文化生态是指生态旅游的生态文化资源。生态旅游的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具有“自然美”的自然景观,还应包括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充满生态美的文化景观。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的自然经千年文明的熏染,自然与文化已融为一体,中国的名山如中华五岳、四大道教名山、四大佛教名山等,就无法将它们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截然分开。一些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等“天人合一”的生态景观,在悠远的历史文明长河中早已浸染了浓郁的文化韵味,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生态资源,而成为具有丰富人文蕴涵的文化生态资源。此外,中国各民族与其生活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相适应,形成了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生产、信仰、语言文字、社交、礼仪、节庆、民居、饮食、宗教等极其重要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把对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与自然生态资源的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高度统一。但在开发文化生态资源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文化生态资源的原生性,如果文化生态景观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不仅会使景观的美学功能下降,也会导致旅游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极不协调,破坏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其次,文化生态还指生态伦理。生态伦理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道德保障。生态伦理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道德哲学,它的根本精神就是扩展伦理关怀的范围,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在一种新的伦理原则基础上。生态伦理实际上是人类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检讨自身对自然的态度所形成的人类改造自然的道德限度。生态伦理的基本规范和原则是尊重自然的存在价值,尊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权利,保护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说,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生存权利,人、社会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是共生共赢的。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建设必须遵循生态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待自然,应尊重和保护自然,对自然行使道德责任和义务,不能为了暂时的经济利益而侵害自然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权利。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生态旅游具有培养人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就是让游客通过旅游更多地了解自然、文化以及相应的生态文化知识,接受生态文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唤起人们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责任感,从而为保护生态与环境,为我们整个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经济生态层面

经济性是生态旅游的根本性质。生态旅游建设既要立足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又要着眼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旅游经济是生态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没有旅游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生态旅游建设应该把生态和旅游二者结合起来,既要保护生态资源,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生态旅游企业可以在保护生态与环境的基础上寻求适宜的利润,为具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当地人民提供就业机会。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旅游经济是一种在保证生态效益不受损害条件下的生态经济。从生态旅游的角度说,一种经营方式的价值合理性,不是以其创造的社会意义上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评判标准,而是以其产生的生态结果作为主要标准。一种经营方式当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为造就合理的生态与环境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时,就说明它具有价值合理性,否则就不具有合理性。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必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其中,“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大小和持久性,只有注意保护环境,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经济效益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增强改善生态效益的力量。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生态旅游往往被演化为一种市场营销的手段,很多旅游企业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坚持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不能将生态旅游作为普通的产品来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意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开发而不顾及对环境的必要保护。“如果只将其(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普通的旅游活动或招牌,以生态旅游的名义来获取经济效益,那将会带来一场环境灾难。”因此,必须反对急功近利、对旅游资源重开发轻保护的做法和盲目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要保护生态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真正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审美生态层面

追求生态美是生态旅游的最高层次,生态美是人与自然达到协调的审美性存在,生态审美着重强调的是人对自然存在的生命感悟。从根本上说,生态旅游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它的审美本性就在于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感受生命内在的充盈性,获得与自然、与自我生命交流的情感满足和快乐。在整个生态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既是大自然的享受者,也是自觉的自然保护者,更是一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体验者。也就是说:“生态旅游并不限于到自然中去旅游,也不限于仅仅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它要使旅游者亲自领略和体验生态文化。”生态旅游重视的是充满美感色彩的生态体验。生态美包括自然生态美和人文生态美。自然生态美反映了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性,自然生态美展现了大自然的奥秘、精华和无限生机,能使人们珍惜和尊重所有的生命存在,能够不为世俗的和眼前的功利所遮蔽而发现生命真正的美,进而保护这种美,创造这种美。人文生态美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当人类在自然生态规律和美的规律指导下,效法自然,发挥人对自然参赞化育的作用,将自然创造力与人的创造力形成合力时就能创造出有深刻内蕴的人文生态美。比如在旅游地原生环境中,生活习俗如衣食住行、礼仪祭祀、交际节庆等生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性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由于自然环境的规定性,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民间性的个性特征和无穷的魅力,游客置身其中,就能从中体验生态文化和文化生态,感悟人与大自然鱼水相依的关系,感悟人对自然的理解,获得人文生态美。生态美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和谐性是生态旅游的核心。这里的和谐指的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支持、互惠共生所展现出来的美学特征。生态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直接以心灵去体验自然生生不息、倏忽变换的生命律动,实现对人类生命活动的召唤,使人们从紧张繁忙的工作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享受到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幽静的环境和赏心悦目的景色。生态美能诱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的(本原性的)和谐状态,找回人对自然的亲和力,实现心灵与精神的超越。在审美生态层面上,生态旅游建设应按照生态和审美的双重规律来改造和利用生态资源,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态美,使人类与旅游环境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三 生态旅游建设和发展保障的实践创新

合理科学的生态旅游建设实践,对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保障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旅游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旅游建设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旅游自身发展的规律,谋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审美生态的协调发展。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在传统旅游的常规建设方式上,对生态旅游建设和发展保障进行实践创新。

(一)编制有特定要求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生态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生态旅游规划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活动空间的环境特征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旅游活动空间的合理布局。科学的规划可以为生态旅游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行动框架和依据,能有效地引导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减少盲目性,做到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做好生态旅游规划,首先要做好生态调查,搜集与生态规划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要素信息,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状况、特性及分布,旅游者类别及需求特征,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大小,旅游区生物多样性程度、保护条件及旅游区各方面的公平发展与各方利益等等。其次,在编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时要坚持社会生态原则、经济生态原则、自然生态原则和复合生态原则,把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建立严格规范的生态旅游认证制度

我国的生态旅游业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生态旅游有产品泛化和概念滥用的现象,有些旅游开发者把生态旅游仅仅当作一个用来吸引旅游者的招牌,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帜,干着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造成了很多地方自然环境的衰退和恶化。生态旅游因其特殊的要求和科学化的经营管理以及专业化、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应该有一个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门槛限制。因此,必须通过严格的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规范生态旅游的政策、原则、标准、目的和行动方案,保证生态旅游在一个严格的制度框架内发展。

(三)实施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生态旅游管理

加强管理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和国际接轨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促进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首先,公平的旅游环境、良好的旅游秩序、规范的旅游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旅游市场主体等,有利于旅游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有利于克服生态旅游行业管理混乱的弊端,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其次,由于生态资源的有限性、易破坏性,有关部门必须在对生态旅游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标准,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并利用新技术来恢复和重建已经被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第三,应加强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包括培养生态旅游导游、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加强保护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法规建设

生态旅游建设的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生态旅游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和保障。只有把生态旅游的规划、开发、管理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等纳入法制轨道,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旅游业的发展,才能使生态旅游得以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否则,在法律、法规缺位的状态下,无法有效地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和规范旅游经营者的行为,很容易造成盲目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并最终妨碍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五)强化尊重自然、服务人类的生态旅游教育

加大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力度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在全社会经常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一些生态知识的介绍,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旅游规划者、开发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乃至生态旅游地的居民应该尊重自然,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既要承认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让其服务人类,满足人类需要,为提高人类生存、生活质量服务,更要承担人类对于保护自然的责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新观念。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部门要加强生态导游的培养,使生态导游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宣传者,让他们在导游过程中适时地对游客进行生动直观的生态教育,增强游客的生态意识。

标签:;  ;  ;  ;  ;  ;  ;  ;  ;  ;  ;  ;  

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建设_生态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