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_陈国柁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_陈国柁

陈国柁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贵州黔南州 5513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来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1例进行研究,入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双抗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治疗前,患者心绞痛周发作频次为(12.58±2.03)次/周,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周发作频次为(2.47±1.23)次/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心绞痛发作频次,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用药;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12-02

不稳定型心绞痛若诊疗不及时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冠心病急性心脏事件。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后激发板块破裂、致血小板集聚、血栓形成相关,一旦患者发病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当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以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本院对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双抗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方案,临床成效显著,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来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1例入选者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为60~7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7岁,病程为8个月至2年不等。所有患者病情诊断明确,心绞痛分型为劳力(13例)、混合(14例)、初发(14例)。经筛查,未见患者合并凝血、肝肾功能障碍,且未有研究用药过敏反应。全部入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入组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使用抗缺血的硝酸酯类药物、降血压的钙离子阻滞剂以及保护心血管的β受体阻滞剂,若患者主诉心绞痛强烈,应及时经静脉滴注适量硝酸甘油。同时,嘱患者第一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自第二日起给予100mg Q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日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0.4ml,持续注射一周。同时,嘱患者第一日服用氯吡格雷600mg,自第二日起给予75mg QD[1]。用药两周后,进行病情复查。

1.3 统计参数

统计全部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及心绞痛发作频次的变化情况。以心绞痛周发作频次及心电图结果作为疗效评判依据,若心电图无缺血提示,心绞痛周发作频次降低幅度超过八成则为显效,降低幅度介于五成和八成之间且ST-T段好转明显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则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41例患者中,显效14例,占34.15%,有效25例,占60.98%,无效2例,占4.88%,总有效率为85.12%。

2.2 治疗前后心绞痛周发作频次比较

治疗前,患者心绞痛周发作频次为(12.58±2.03)次/周,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周发作频次为(2.47±1.23)次/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常继发不稳定性心绞痛,其是由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出现血小板粘附引起的,若患者血小板聚集或者冠状动脉痉挛而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会出现心肌缺血,且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大。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侧重对症状的控制,降低心绞痛发生的频率及持续的时间,预防心肌梗死。在临床治疗当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关键是抗凝、抗血小板集聚,进而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是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要原则。阿司匹林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脑血栓等疾病的防治中,进入人体后,能够阻断血栓素A2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应用阿司匹林及常规抗凝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不容置疑,但是,不少研究资料提示,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施治的疗效仍有提升空间,且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抵抗现象,其药效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刘晓梅等人[2]在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的对照研究中发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且安全性高”。近年来,临床上较为重视不稳定型心绞痛联合用药方案的探究,双抗疗法已成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方案。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通过非竞争选择性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相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原难以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相比于阿司匹林,其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能力更佳。该药进入人体后可快速吸收,因其血浆浓度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因此在用药初期应加大剂量,以确保疗效。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凝血酶抑制剂,其具有较强的抗Xa因子活性,半衰期长于普通肝素,适用于急性深部静脉血栓、透析凝血、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的防治,该药药效持久,且出血风险较低,受到了临床医生的一致好评[3]。

本院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钠施治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显示,入组患者心绞痛周发作频次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由此表明,双抗疗法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用药方案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心绞痛发作频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雪然.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09:1689-1690.

[2]刘晓梅,李炜,张燕.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0):110-111.

[3]陈乙勇.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06):145-146+14.

论文作者:陈国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_陈国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