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娜[1]2008年在《论方方作品中的家庭伦理悲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方方被关注最多的是其新写实风格,诸如“零度写作”、“自然主义”、“世俗生活”等等。但是,透过方方小说中看似原生态的凡俗表象,在貌似轻松平实的故事中,我们却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弥漫于作品中一成不变的悲凉氛围,以及在这悲凉背后所呈现出的方方对人性和生存本真的深入勘探。方方的作品以家庭悲剧为主,在这些平凡的家庭中所产生的悲剧所具有的力度不在于矛盾冲突的外在激烈和敌对双方你死我活的拼争,而在于内在矛盾的普遍性和不可调和性,因为它是一种融合在人性之中无法剔除的弱点。而认识这一点的意义,并不在于能够由此寻找到克服的途径,进而完善人生;而在于当面对悲剧时,谢拒一切托辞,更多的从自我处寻找责任,加深人对自身的了解,正视这种与身俱来的痼疾,达到坦然处之的境界。在对人性的透彻体悟中,表达出作家对现世人生深切的关怀,和对生命本真的深度开掘,以及对底层人物看似残酷剖析的同时也暗含着她对世俗人生的一种温婉情怀。本文试图以方方所热衷描写的家庭悲剧为切入点,探讨作家主体在文本世界中的精神向度和哲理思考,特别是她以悲观的情绪作为认知现实世界的尺度,以知识分子理性批判的精神,来反思社会、人性、命运的尴尬和无奈。本文由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理论阐释,以期廓清家庭伦理悲剧的历史和内涵。第二部分,结合重点文本解读,分析方方作品中的家庭伦理悲剧及其深层内涵。结语部分,通过对方方独特创作个性的把握,来展示方方在面对世俗社会时的执着与坚守,显示出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李春蕾[2]2014年在《方方小说的时间形式》文中指出方方自八十年代伊始登上文坛,便以人文主义的情怀一直关注凡俗人物的生存境况。创作风格也由早年的情感式体验蜕变为理性的思辨,由表现自我认知的个人化体验转向普通大众的生存观照。方方的创作题材很广,文本中的时间形式也复杂多变,根据题材的需要相互切换,而且以心理时间穿插,导致变异重迭与累积,形成迷宫一样的艺术世界。本文借助多种时间理论,旨在讨论方方小说中对于时间形式的运用,以及时间形式与题材共生,支撑起诗学的结构方式。正文从叁个方面论述了方方小说的时间形式:第一章:母性的神话叙事时间。母系社会是人类远古的记忆,保留在最古老的叙事样式神话中,神话的时间形式就是母性的时间性形式,呈现出无始无终、混混沌沌和不断重复的状态。方方以这个最古老的时间形式为自己小说基本的叙事时间,支撑着所有生命故事的叙述,并且以此容纳整合各种其它的时间形式,在不断的切换、重迭与粘连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第二章:断裂的历史时间。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都是男性的历史,历史的时间形式就成为男性创造历史的重要标记。在这个大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堆积着无数个体生命的小历史,而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脱离大历史的运动,断裂是大历史与小历史都经常出现的时间黑洞,方方显然对此有着高度的自觉意识,总是在断裂的瞬间讲述自己发现的生命故事,而且特别强调两种历史遭受同一断裂的时间意义,是方方将大历史与小历史相互重迭、替代的互文性策略。第叁章:隔绝心灵的沉滞时间。方方叙述底层民众绝望生存的时候,常常表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而且是以沉滞的时间形式作为主要的叙事方式。这一方式带有对神话时间形式反讽式艺术替代的特征,用以容纳被现代化时间洪水冲击到底层的畸零人绝望的生存处境,展现出荒芜的心灵废墟的同时,便也具有了对历史时间断裂时刻伦理废墟的艺术替代功能,也是内视镜的叙事角度,透视出迷宫一样封闭堡垒式的时间牢笼。
张一帆[3]2013年在《生命困境的思考与突围》文中指出方方是中国当代颇具实力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坛上一道不事张扬却韵味悠长的独特“风景”。一直笔耕不辍的方方,没有紧随时代文坛的主流话语,不盲从,不模仿,而是始终遵从“内心写作”的原则,坚持知识分子人文关怀的写作姿态,从自己真切的生命体悟出发来观照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方方把目光投注在人的生存和生命上,对人们所面临的生存与精神困境,予以了现实的、历史的不懈思考与探寻。纵观方方的作品主要是以底层市民、知识分子、女性这叁类人为焦点,来予以生命困境的探究,人性深刻地解剖和生命价值意义的阐释。每一个小人物,在方方小说中都被赋予了不可替代的多义性。本文以“生命困境”为切入点,分叁章来详细深入地探究方方小说的丰富内涵。引言将对方方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进行概述,梳理文学界对方方小说研究的现状,并阐述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价值意义。第一章分别对底层市民、知识分子、女性的生命困境予以多重观照,书写他们各自所面临的人生困惑。第二章是对生命困境的进一步思考,探寻生命困境形成的原因以及探讨生命困境的突围方式。第叁章是对超越困境的书写方式的探究,方方以荒诞方式和宿命悲剧来消解与化解了生命的困境。
裴艳艳[4]2004年在《论方方小说的悲剧内涵》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着名作家,方方因1987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景》被归为新写实小说流派,评论界关注最多的是其新写实写作风格,诸如“零度情感写作”、“自然主义”、“原生态”,“日常生活”等等。但是,方方的小说在貌似轻松平实的故事里,让人感受到一种挡不住的沉重,隐含着对个体生命悲剧性存在的深层探询,蕴藏着对于人类生存处境的根本性思考。方方的小说是厚重的,平淡笔触下有一种凝重的悲剧感。本文试图从方方不同题材的小说文本出发,通过考察由方方小说中原生态生活实感所传达出来的沉重生存事实,人物的悲剧人性和悲剧人生,从而揭示出小说中蕴藏着深沉的悲剧内涵。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叁个部分。 引言主要对方方小说中所蕴藏的悲剧内涵进行梳理,并指出在论证过程中所依据的理论支撑。 正文从叁个角度论述了方方小说的悲剧内涵。 第一部分:人性悲剧之歌。方方是人性解剖的能手。她的解剖刀直指人性灵魂最深处,在她笔下,中国传统上重亲情的家庭理念遭到颠覆,伦理崇拜遭到消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之爱,被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残酷和恶意所取代,家庭氛围失却了温馨幸福的光泽,家给人的感觉如身处荒漠般的凄凉,这种家庭生存之痛带给人的感觉寒彻入骨。同时,方方的解剖刀指向人性致命弱点,由于人性自私、卑污造成的家庭悲剧令人心痛。而人性美好者的缺席为小说抹上一层永难褪去的底色。方方揭露人性之恶和卑劣的欲望,用灰暗的格调,表现家庭的冷漠和人生的悲凉。 第二部分:宿命悲剧之叹。方方通过知识者生活的描写,对人的存在和命运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她笔下的知识者虽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各自不同,却有着相近的精神血脉,呈现出具有家族谱系的人物类型:即祖父辈,父亲辈,我辈叁代知识者。在他们看似不同的生命形式里显现出叁代知识者的历史宿命悲剧:无处遁逃的生命定数。宿命,在方方笔下表现为一股神秘的力量,她形象地描绘出在宿命之手操纵下代际轮回的宿命悲剧,发出一声声宿命的叹息。 第叁部分:女性悲凉之吟。描写女性爱情婚姻悲剧,展现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是方方小说主题之一。“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是鲁迅先生在20世纪初期对“子君”类现代知识女性爱情婚姻、生存困境的概括,而方方的一系列情爱小说中的悲剧女主人公的经历,同样展现出当代女性“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方方打碎了爱情婚姻玫瑰色梦想的表象,她笔下女性由对爱情的失望、绝望到走入婚姻的苍白与无奈,直至对男性绝望之后的悲剧性逃亡暗含出女性对爱情花园、婚姻城堡的放弃,这种自我放逐的决绝之路体现了女性富有悲剧性的情爱之路。 结语部分通过对方方创作个性特点的把握,展示出方方远避时髦,特立独行的创作姿态之于当代潮流化创作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表明方方文如其人,坚守世俗化时代的人文操守。
王婷[5]2017年在《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文中指出方方不仅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而且长期致力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她笔下有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代表了中国当代几代不同的知识分子类型。在对方方小说的研究成果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重点考察和描述方方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生命形式与命运形态,以及由他们不同阶段的形象衔接而成的中国知识分子生命史、精神史。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中国知识分子生命历程的描写一直是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在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的主要形态是被批判的知识分子,这类知识分子承受了社会加在他们身上的重负,生命毫无亮色。20世纪80年代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表现出强烈的受难者、反思者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表现出身份地位下降、生活日常化、心灵欲望化的特点。新世纪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有一个群体转向的特征,转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新发掘反右和“文革”题材;二是表现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消费文化的冲击下的整体浮躁与对传统知识分子价值的坚守。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始,叁十多年来方方的小说创作一直致力于知识分子群体形象的塑造。她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不但吻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代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特征,而且极为精炼概括地提取出这几代知识分子形象的精神核心。祖父型知识分子是比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更早的类型,他们是启蒙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典型。父亲型知识分子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的知识分子,与十七年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类似,处境艰难。第叁代知识分子是新时期到来之后的知识分子,他们逐渐被市场经济排挤到社会的边缘。新世纪到来之后,方方再次对新时期和新世纪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细致的剖析,对知识分子的当下处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惟妙惟肖的爱情》中,呈现了新时期和新世纪两代知识分子的尴尬命运,既指出了第叁代知识分子处境的恶劣,也指出了知识分子本身的病态与弱点。方方小说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不仅是呈现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处境问题,更多的是对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意识的拷问。方方小说所拷问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当下社会诸多问题的批判性评价,更应包括对知识分子群体自身存在处境的适应、坚守、改变以及自我强大。这或许正是方方小说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出发点与着力点。方方在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时候,有一定的贵族气,但是知识分子的贵族气又是与市俗气的环境相融共生的。方方通过知识分子贵族气在市俗气中的消隐,指出了知识分子面临的重重危机。总而言之,方方在小说中提出了非常严肃的问题,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如果知识分子任由社会的“文化失重”吞噬掉良知与信心,那么这不仅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悲剧,也将是民族的悲剧。
金铭[6]2016年在《论方方爱情题材小说的悲剧色彩和人性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代作家群体中,方方无疑当属笔耕不辍的高产作家,1982年以短篇小说《“大篷车”上》赢得文坛注目。迄今为止,方方已累计出版小说,散文集等60多部。方方的小说读起来舒畅,但故事背后却传递给人一种厚重感,隐含着对个体生命悲剧的深层次思考。第一章具体分析了方方对悲剧世界的探索,主要从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家庭悲剧叁个方面对其爱情题材小说进行了整体的梳理和理性透视,意在挖掘其小说悲剧的丰富性。第二章分析方方爱情小说悲剧背后体现的种种人性,透过主人公爱情婚姻的不幸,去体味丰富的人性内涵,如畸变环境造就人性变异、人格分裂,以“力”为价值的生存哲学使得人们在爱情抉择上重力轻义,群体之“仁”大于个人之“仁”的观念让相爱之人不能相守。第叁章分析,概括方方悲剧文本的艺术色彩。研究发现,方方书写的基本模式为“他者”即地狱,她横扫男性的光辉,将他们塑造成负面形象的代表,是他人不幸的制造者。在处理爱情题材时,方方惯用刀锋叙事的写作风格,刀锋叙事是指在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下进行命运抗争的书写,具体指方方把笔下的芸芸众生置于‘刀锋’之上,让他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和异常艰难,犹如在刀口上行走。注重精神写实和用语诗情画意是方方的另一大话语色彩。第四章分析方方悲剧意识的生成。首先分析方方个体婚姻的创伤性体验及初入社会的友情际遇对其创作风格变化的影响,接着从家族命运及文化熏陶,文学社会思潮、个人阅读以及文学全局的精神走势来探讨对方方创作的影响,探究方方悲剧意识的成因以及她专门从人性方面下笔的缘由。结语,方方独具慧眼,能洞察世间冷暖,具备知识分子情怀以及对女性的温情关注,她以不同的身份穿梭在写作的长河中游刃有余。
李叶[7]2014年在《方方小说文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系统研究方方小说的文体特征对于我们把握方方小说“变”中的活力和“不变”中的坚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方小说随着语境的时代性迁移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谅解,但她独特的主体意识使其作品中饱含着对凡俗人生深邃的哲思和道德救赎。“拟儿童视角”的运用使其作品在含蓄冷静的叙述个性中呈现出客观真实的色调。语言方面不仅在独特的“汉味”和“民间性”背后包含着民间的酸甜苦辣,还在陌生化、反讽等技巧中彰显出深刻的批判性。叙述视角不断复杂化,由单一视角转变为多重不定视角,而语言却逐渐变得简单,从关照时代的社会化语言转向对个体内心审视的私语,艺术特色上也由注重遣词造句走向了质朴归真。
鲁彦臻[8]2018年在《论方方小说中的历史精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方方作为中国文坛上一位颇有建树的女作家,吸引了许多评论者的眼光,在评论界热议其“新写实”的写作风格日趋成熟之时,她却渐渐褪去再现底层市民生活图景的现实主义外衣,以一种谨慎理性的写作态度潜入广阔的历史领域中一展身手。方方将历史与文化进行一次深度对接与融合,在个人的、个体的历史中丰富民族的、国家的历史版图,在历史记忆的书写中传承文化流脉。论文主体通过以下四个部分进行展开:第一章讲述了方方与历史精神之间的渊源。方方家庭背景和时代变化是形塑方方历史思想的外因,知识分子的写作立场是形塑方方历史思想的内因,二者共同催生了方方的历史精神。第二章探究了方方小说中历史精神的书写方式。从历史观念、时间观、主体观叁方面展现方方有意味的历史精神书写,集中展现了方方历史题材小说的整体景观。第叁章以文本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方方小说中的历史精神。从主题上看,欲望的勃发与昂扬、生存之困、城市史学叁方面是创作者思想理念观照于文本的整体呈现;从历史精神模式的形态上看,打破圣杯模式、性别互置模式、知识分子“归乡”模式则共同勾勒出历史的演变轨迹。第四章揭示了方方小说中历史精神的特点和意义。方方的历史题材小说具有依托史料、重视作家体验、以平民文学为写作定位和以个人为主体的四个特点,并在求真和求美的历史价值指向中找到写作归宿。论文从历史精神这一视角切入,将方方所有的历史题材小说纳入研究范围,梳理出形成方方历史精神的思想脉络,深入分析方方历史题材小说的书写方式和文本内涵,归纳总结出方方小说历史精神的重要特点,凝结出方方小说历史精神的核心价值,以期对学术界现有的方方小说研究有所启发和贡献。
姬玮[9]2013年在《悲凉人生的深切关怀》文中指出方方是当代文坛上始终保持着悲悯情怀的作家。方方小说中蕴含着的丰富独特的悲剧意识,体现于她对底层民众和知识分子的苦难叙事、对整个宇宙和生命的悲剧审视、对人性灵魂的深层叩问和批判精神、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悲观情绪。这种悲剧意识使方方抵达了人文关怀和人性探索的深层,凸显了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类救赎意识,使她的小说具备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终极关怀意蕴,成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美学遗产。本文立足于对方方小说的文本细读和宏观描述,以其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为研究对象,运用悲剧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文本具体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叁个方面对方方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进行了研究论述:第一部分具体分析了方方对悲剧世界的理性探寻。主要从人性悲剧、宿命悲剧、时代悲剧叁个主题对其小说进行了整体的囊括和理性透视,旨在挖掘其小说所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以及社会时代意义。让人们透过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去体味人性、历史和文化的深层内涵。第二部分主要探索方方悲剧文本的审美特性。从其悲剧意识的特异性入手,运用比较分析法探究方方与其他新写实作家以及传统作家悲剧意识表现的独特之处,明晰了叁点匠心独具的叙事策略和传达方式: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与情怀、悲剧的诗性哲学升华、存在主义的另类表现。第叁部分论述了方方悲剧意识的发展趋向。从悲剧内涵、悲剧题材、悲剧人物形象叁个方面阐释了其悲剧意识的深化与转变,凸显了方方小说的美学意蕴和人文关怀意识不断深厚的发展趋势。
赵相菁[10]2015年在《论方方小说的人物的宿命书写》文中认为方方作为8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对底层人物生存困境的刻画与关注是其执着而厚实的创作主题。在评论界对于“新写实”小说的写作风格进行诸如“零度情感介入”、“原生态”、“日常生活”、“灰色幽默”等的评判时,方方却在创作中渐渐褪去过去现实主义的简单“再现”的外衣,以一种疏离文坛主流话语的入世姿态潜入社会各个阶层的深处,捕捉与再现人性的内里。由此,方方的创作突破了新时期以来文坛上的“伤痕”与“反思”的创作模式,而是在表现对象与表达方式上给读者呈现一幅幅人性纠缠下的另一种生命图景与命运轨迹。本文认为,方方通过对自己工作、生活的切身经验地提取而写成的一个个故事性文本是作家在阅世察人、盘点生活时的生命体验。这之中不仅有对本真人性的真实还原,还洞悉了某种历史非逻辑、非理性的荒诞真相,从而勾勒出生命必然走向悲剧的宿命式轨迹。这也是方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宿命书写。然而方方小说中对人物命运的宿命式书写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呈现,而是借此从另一种角度尝试对日常个体的生命存在意义与价值进行阐释,从而展示作者对人物生存背后,人性深处的根本性思考,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丰厚的文学内蕴。本文从方方小说中人物宿命书写的呈现、人物宿命书写的深层意蕴以及宿命书写在小说中的艺术表达叁个方面展现方方是如何以宿命书写的形式实现其对人的生存关注和精神救赎。方方始终坚守着对人生悲剧根源的探索,尽管她也是通过刻画寻常百姓粗鄙与困窘的生存现状来进行其对生存背后的人性的逼问,但她与池莉对市井小民“冷也好热也好”的日常生活情态的认同式呈现,与刘震云于生活细部的琐碎呈现背后的强烈反讽和隐喻式“写实”以及与刘恒在对山乡农民的描摹中“黑色幽默”的潜入不同,她选择了神秘的宿命作为其作品中的人物走向悲剧深渊的根源之一,而究其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宿命书写实际上是作品中的人物遇到的生活秩序中两难抉择的困境中的别样呈现。由此,本文在第一章主要选择从历史困境和生存困境两个角度,分别揭示知识分子尴尬命运的代际传承和市井小民生存困境下非常态的命运轨迹,并以此揭示作家对人的生存意识的执着关注与探索。第二章进一步的文本细读,论述方方小说中的人物在陷入生存困境的无物之阵后主体性和独立性力量发挥的背后所蕴藏的超越性的悲剧精神,以及由此得出方方所谓的“宿命书写”实际上是作家对现实的一种绝望与希望、痛苦与清醒并存的终极人文关怀,也是作家在商品化阅读时代对自己创作姿态、创作原则的隐形坚守的结论。在第叁章本文主要从复调结构、偶然植入和幽默语言叁个方面探讨方方作品中宿命书写的艺术表达。其打破时间顺序的历史共时性叙事以及情感对立模式的复合艺术结构、对命运发展过程中偶然性的植入以及彻底清醒下的幽默话语的运用等艺术手法充分说明了方方作为当代知识分子对自己身份意识的清醒坚守与冷静睿智的创作超越。总之,方方的创作在描述底层市民生存的艰难,男女情爱的绝望,知识分子的悲怆命运中呈现着绝望与痛苦。当丑陋、世俗、粗鄙、病态的轮番上演造成人性的扭曲、命运悲剧的呈现时,方方感受到了生命的的荒诞与无常。面对荒诞与无常,方方“无力渗透”后走向了宿命。然而这种宿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虚无与消极,而是一种面对生命遭受随意戏弄的真实掘发,是一种面对病态人生的冷漠演绎,是对荒唐时代的人性脆弱的真正了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方方是一位自觉肩负社会责任与使命,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家。但方方关于宿命书写中所出现的模式化倾向的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 论方方作品中的家庭伦理悲剧[D]. 卢娜. 天津师范大学. 2008
[2]. 方方小说的时间形式[D]. 李春蕾. 沈阳师范大学. 2014
[3]. 生命困境的思考与突围[D]. 张一帆.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4]. 论方方小说的悲剧内涵[D]. 裴艳艳. 河南大学. 2004
[5]. 方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 王婷. 华中科技大学. 2017
[6]. 论方方爱情题材小说的悲剧色彩和人性探索[D]. 金铭. 华南理工大学. 2016
[7]. 方方小说文体研究[D]. 李叶.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8]. 论方方小说中的历史精神[D]. 鲁彦臻. 广西大学. 2018
[9]. 悲凉人生的深切关怀[D]. 姬玮. 山东大学. 2013
[10]. 论方方小说的人物的宿命书写[D]. 赵相菁.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标签:中国文学论文; 知识分子论文; 小说论文; 文学论文; 文化论文; 文本分析论文; 人物分析论文; 读书论文; 人性论文; 作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