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探析论文

新时代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探析论文

【文化与教育】

新时代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 现实路径探析

彭 竹 董 树

摘 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诸多矛盾关系中,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程度与当今社会发展的矛盾亟待解决。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入手,阐述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及其主要矛盾,进而提出从树立文化标兵、营造文化氛围和加强文化培养三大方面缓和与消解这一矛盾。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思想文化建设

一、势在必行的新时代新乡村建设

我国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上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是,我们不能被当前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而是需要更加清醒的认知,知道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虽然,当前我国的农业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是农村、农民问题仍然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乡村文化问题却日益凸显。乡村思想文化的缺失和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不可逾越的大山,只有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步伐跟上大部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才能畅通前行。

两首歌不约而同地用移就来写本来平凡而随处可见的景象,乃至于用移就写本无法被真是把握和描写的虚无的概念,赋予其鲜活且真实的骨肉。不论是白发、思念还是岁月的流逝都在修辞格的作用下显出了哀而婉的美。

农民群众的参与是乡村振兴蓝图化为壮美现实的重要因素。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农民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完成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同时,化解“三农”问题,使沉重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离不开对农民进行文化、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养,更离不开农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不可忽视的农民思想文化建设

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农民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荀子在《荀子·劝学》中“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指出环境对人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选择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优秀的师生朋友可以使人远邪近正,立德修身。由此可见,优秀的学习榜样和良好的思想文化建设的社会环境对农民思想文化建设而言具有深远持久、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树立文化标兵,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农民需要,通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乐于接受的文化氛围。为此,可加强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支持、开发,以产业促发展,以活动促氛围。通过政策扶持、多方协助等方式激励农民参与文化建设,推动优秀农户、文化标兵创立文化大院,建立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活动中心,并引导他们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创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有机文化氛围的形成,给农民思想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主体[2]

根据上文我国农民思想文化建设中的几点矛盾,本文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乡村振兴,达成美美与共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最后,历史遗留问题对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影响较大。第一是小农经济的思想影响。封闭的小农经济式的生存方式与传统专制统治制度是相互影响的,农民生活在较为落后的村庄,他们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也是较为落后、封闭的,他们会排斥新生事物,对思想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受到更多限制。第二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教育政策上的资源分配难免顾及不到部分农村地区,导致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整体教育质量较低,受教育人口相对较少。

三、美美与共的新时代新乡村新农民

其次,市场经济对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助力较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升有着很大关联。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但是市场在农村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对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和实现素质现代化的推动作用长期缺失的事实却不容忽视。作为一种能够提高生产者效率观念、平等观念等的推手,市场经济对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的作用发挥得还不是很明显。

(一)树立文化标兵

脚下的土地与头顶上的星空是人生道路上陪伴我们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学习身旁的榜样。有了好的榜样,大家会有更具体的标杆,做事时就会自然而然与之相比照。农民是朴素直观的个体,要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得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好、激发他们对好的追求,让先进标兵在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建设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在农村大力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活动,如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先进个人”等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富有实践意义的活动,树立一批能够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模范和时代楷模。

(二)营造文化氛围

首先,农民主体在思想文化建设活动中参与不足。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文化建设中,农民无疑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当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物质基础不再是发展的限制因素时,农村的思想文化建设问题却日益凸显。部分农村地区缺少文化学习、娱乐、锻炼等场所,缺乏思想上的引导,农民自身思想也有局限性,给那些不健康的事物及思想提供了成长的契机。农民的闲暇时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与引导,很多农民群众忽视、抵触参与思想文化建设,难以体现农民在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1]

观察并记录本组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并观察患者颅脑MRI的图像表现,明确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及强化表现等。

(三)加强文化培养

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农村教育滞后,因此,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对其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必须从教育入手。农村情况特殊,所以,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还需从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两方面分别解决。对于基础教育,我国需要通过师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农村办学水平,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确保家庭困难的学生不失学、不辍学。对于成人教育,则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适龄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他们的道德、法制观念教育,培养出一批有技术、有思想、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民。

两组干预后的SAS、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VAS评分下降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参考文献

[1]雷家军.习近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论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8,(3):60-71.

[2]周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变迁及其建构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08-0172-02

作者简介 彭竹(1994-),女,贵州安顺人,昆明理工大学,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董树(1963-),男,云南弥勒人,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王 崇】

标签:;  ;  ;  ;  ;  

新时代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