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心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结果比较(26.7%vs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总发生率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数据结果比较(76.7%vs9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其中观察组总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内科;临床护理;效果;护理风险管理
心内科是医院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科室,大部分心内科患者都是急危重症,所以对患者的护理要求比较高[1]。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各种风险事件,而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也会对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此,就需要加强对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这就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即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就对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0例心内科患者均为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者。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5.4±3.2)岁,其中冠心病11例、心律失常9例、心脏病6例、原发性高血压9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4±3.3)岁,其中冠心病9例、心律失常9例、心脏病6例、原发性高血压11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心血管疾病;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开展;本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沟通、意识、精神障碍;对本次研究不同意;住院时间短于3d等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及按照常规护理要求及流程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服务,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病房内环境护理;科学指导患者用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护理等。
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为保证护理风险管理的顺利有效实施,可以组间一支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由风险管理小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始前,可以组织小组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小组成员的综合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根据护理分风险管理要求,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②风险识别。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是尤为重要的环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比如患者的负性情绪、疾病认知度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差、有过度维权意识等都是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因素。就护理人员方面来说,护理技术不熟练、缺乏沟通、外部环境因素、病房内空气质量差等都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在识别风险后,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③风险评估。在识别风险后,护理人员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即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然后将各个护理风险划分等级,进而根据等级制定相应的措施。④风险处理。为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就必须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及素质水平。比如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的培训,保证护理的精准、科学、规范、无菌操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对于高危患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保持高度警惕,做好患者、家属等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内心想法,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为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认知度,进而使得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对于各种护理风险,都应该提高警惕,保证护理的科学、规范、安全,以此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用药错误、跌倒、护患纠纷。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结果比较(26.7%vs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总发生率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内科大部分患者都是急危重症,在疾病、治疗、护理操作、用药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各种风险事件[3]。风险事件的发生对患者及医院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心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预防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其注重对护理风险的预防控制和管理,这对于提高患者护理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结果比较(26.7%vs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总发生率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中,护理人员更加重视对患者的科学安全护理。比如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最大程度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科学性[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数据结果比较(76.7%vs9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其中观察组总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中,护理人员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切实给予患者更加全面、安全、细致的护理服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安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进而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玲芳.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06):80-81.
[2]郝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269-270.
[3]张炫.浅析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4):220-221.
[4]张洪玉.探讨护理管理措施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07):254-255.
论文作者:聂智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发生率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事件论文; 两组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5月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