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实践表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是内在的必然要求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下,发展形势很好,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适应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深入研究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承保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是保险业务的两个组成部分,大量的保费收入必须通过资金运用才能保值增值,从而确保未来的偿付能力充足,这是由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决定的。
其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也离不开保险资金的参与。一是保险业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二是保险基金特别是养老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是资本市场最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保险公司作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可以改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符合现代金融体系分工的基本原则
现代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储蓄资源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配置,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和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两种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实现的。保险业通过吸收长期性的储蓄资金,并按照资产负债匹配的原理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实行集中使用、专家管理、组合投资。这种金融资源配置的方式是保险业所特有的。目前,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业的间接融资来完成,保险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保险业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7万亿元,居民储蓄率高达39%。而在保险保障制度发达的国家,居民储蓄率普遍低于10%。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所作的居民储蓄动机问卷调查,在银行储蓄中,以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为储蓄动机的比例达44.5%,且这一比例有逐步上升趋势。上述动机的储蓄是长期资金,在发达国家,通常是用于购买保险,而不是在银行存款。保险公司吸收的长期资金可以集中使用、专家管理、组合投资,按照资金匹配的原则配置到资本市场,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这说明8.7万亿元居民储蓄中约有4万亿元与保险业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和可替代性,相当于我国保险业现有总资产的6.6倍。
因此,金融业内部必须加强协调和沟通,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也是现代金融体系内部分工的基本要求。
三、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将形成“双赢”局面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加快经济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要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具有重要作用。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保险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融通功能,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保险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看,保险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十分突出,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多元化和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是两个显著特点,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遵循金融体系之间的内在规律,建立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将会出现一个“双赢”的格局。
四、探索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的新思路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必须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学习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又要紧密结合我国实际,不断探索、稳步推进,在实践中处理好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内在关系的研究,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积极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要加强监管,金融监管部门要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形成合力,防范风险。保险监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对保险资金实行比例管理的原则及具体办法。同时,要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加强资产与负债匹配监管,及时评价资金运用风险,动态监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严格控制风险。
第三,保险公司要练好内功。要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投资决策、投资操作、风险评估与内控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要将承保业务与资金运用业务相互分离,有条件的公司可以成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投资管理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