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科治疗论文_胥耀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科治疗论文_胥耀文

胥耀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大庆龙南医院循环内科 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对其进行内科治疗。结果: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后,62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结论:内科治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对病情起到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内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096-02

慢性心功能不全亦称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缺血或心肌坏死引起的心脏病变最终导致心功能失代偿表现,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可加剧其病理生理进程[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9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冠心病患者为5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2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4例。

1.2 治疗方法

心功能不全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已如前述。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包括:①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消除诱因;②减轻心脏负荷;③增加心排血量;④舒张功能障碍的治疗;⑤基础治疗,即针对心功能不全的神经和内分泌激活以及细胞因子等异常所进行的治疗,旨在打断心力衰竭恶化的恶性循环。

1.2.1心功能不全的预防性治疗

对心功能尚处于代偿阶段、无症状性心脏病患者如何处理,仍无统一意见。比较统一的看法是:①控制危险因素,如预防和积极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缺血,戒烟、避免重体力活动,及时治疗各种感染等;②患者输血输液、并发肺炎时可预防性给予洋地黄;③心肌梗死后,心脏扩大或心肌肥厚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可能延缓心功能恶化和心力衰竭的发展;④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用ACEI及硝酸酯类药物;⑤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但若心脏已明显增大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应考虑手术治疗。

祛除病因、诱因和防止心室重构是预防心功能不全发生和发展的根本性治疗。心室重构是心功能不全发生、发展和恶化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它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以及细胞因予等的作用有关。因此主张对心功能尚处于代偿阶段、无症状性心脏病患者在基本病因治疗的同时,常规给予ACEI和β受体阻断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一般治疗

1.2.2.1消除病因和诱因 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控制感染和心律失常,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控制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等。

1.2.2.2休息 急性发作期或病重期应完全休息,以免加重心脏负荷。病情缓解后,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以不引起疲乏感为准;长期卧床易致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体位性低血压、虚弱等,同时予以心理治疗,避免焦虑、激动。

1.2.2.3控制钠盐摄入 不必过于限盐,以防引起低钠血症;但应避免钠盐摄入过多,致使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和加重水肿。

1.2.3药物治疗

1.2.3.1抗心律失常药 无症状室律失常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不必用抗心律失常药。特别是I类药,对心力衰竭患者易有促心律失常作用,应避免应用。胺碘酮无副作用,必要时可考虑应用。一项安慰剂对照的心力衰竭试验表明,小剂量胺碘酮(100~200mg/d)改善存活率,但目前仍不推荐常规应用。此外应注意寻找各种诱发室律失常的因素予以纠正,如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洋地黄,特别是应用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物。

1.2.3.2抗凝剂 不主张常规应用。仅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以往有栓塞史者或LVEF极低者、心内有血栓者。但亦有作者认为,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不仅血流动力学有异常改变,如血流淤滞,而且患者长期卧床,这些都是心内和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因此,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予抗凝治疗。已心房颤动或以往有栓塞史者,最好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使INR维持在2~3之间。

2.结果

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我院内科治疗后,62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

3.讨论

典型的心力衰竭诊断并不困难。左心衰竭可依据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及肺淤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右心衰竭可依据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及体循环淤血的临床体征诊断,全心衰竭可依据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及左、右心力衰竭表现而诊断。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诊断早期心衰或潜在性心衰最可靠的方法,若心室腔压力高于正常,在左室舒张末压>2.5kPa(18mmHg),右室舒张末压>1.33 kPa(10mmHg)时即为心力衰竭[2]。心室充盈压的升高要比临床症状与体征出现得早,故心室充盈压的测定可诊断早期心力衰竭。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或未引起重视:①活动后疲乏无力加重是由心排血量减少、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引起;②窦性心动过速、面色苍白、出汗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功能代偿的结果;③劳力性气短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早期症状。肺底部呼吸音减弱及(或)细小湿啰音为肺淤血的早期征象,如能排除老年肺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小气道阻塞,有利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3]。舒张期奔马律为早期心力衰竭的征象,尤其是新近出现的奔马律。交替脉是左心衰竭早期体征。颈静脉充盈及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比肝肿大及下肢水肿出现早,为早期右心衰竭体征。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预后与病因、诱发因素是否得到及时控制、心力衰竭的程度、治疗是否及时和正确等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曹癸兰,王朝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2):149-151.

[2]王爱红.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代观念[J].山东医药.2005,45(13):71-72.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3-174.

论文作者:胥耀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科治疗论文_胥耀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