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在农业经济领域逐步达到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经营管理科学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化的目标,我国能真正实现了农业经济现代化。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优化
当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必须选择有效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优化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经济体系的转变,远程共享成为振兴农村、发挥农村产品特色的主要特征,也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改革策略之一。经济管理是对区域经济条件、产业特点、市场环境的综合概述,以国家的基本政策为基点,有组织地开展各项宏观调控活动,使得农业生产、产业开发、经济转型始终围绕国家经济战略方针,并贴合市场动态需求的变化和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对生产、分配、运输、营销等环节进行统计、规划、决策,全力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向着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总体而言,城镇化战略计划的提出,使得农村经济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计划提出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逐步推动国民经济向着又好又快地方向发展。我国已进入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稳定村民的基本收入。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系列农村经济管理问题也层出不穷,究其原因,还是理念更新不足、制度建设不完整、资金投入不到位等,在管理中容易发生徇私舞弊的现象,久而久之必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制约因素
1.农村劳动力较为缺乏。在当今社会下,大部分农村普遍只剩下年迈、无劳动力的老年人和尚在读书的孩童,年龄差距较大。农村里的年青人大部分都会为了维持生计选择去大城市务工,而家里的农务活则被丢给老年人或者直接荒废。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该收获的农作物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进行收获,该播种的农作物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及时进行播种。这样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农作物不能丰收,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有效的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有效的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促进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
3.制约农业产业金融体系和产销连接机制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正在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转化。这一转变需要大量金融资金的支持。但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经营管理者没有对农业金融产业做出系统化的安排,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其惠农支农功效,致使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缺少金融资源支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受到限制。另外,农业经营者也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农业经营者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缺乏科学的长期的规划,没有通过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增加农民受益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产品流通机构与农产品生产者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信息也无法及时传递到农产品生产者手中。导致生产者盲目生产,无法按照消费者终端市场的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
4.农民素质不够高、学历低。众所周知,农村的教育事业相比城市教育而言发展得比较缓慢,大部分农民得不到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导致农民普遍学历低、素质不够高。显而易见,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也是农业经济的主体,农民的学历低、素质低必然会造成农村经济的落后,从而就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迟缓,农业生产技术缺乏创新也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经营管理者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足制约着农产品生存率的提升。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有限,支农资金规模较小,需要建设的农田基础设施却很多,这就势必造成投资效能低下的问题。
三、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1.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这个方向是我国政府制定农业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我们要跳出农业看农业,从大农业的视野方向来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生产发展就会落空。只有农业经济水平提高了,农业实现现代化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民收入水平,才能使得社会更加的稳定。
2.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具体来说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各类农业信息与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的过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知识性农业的转变,而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还有效的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当前,若要实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目标,要搞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加快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在调整时,不光要对城镇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粮食,还要对城镇居民提供相关的农副产品;(2)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建设步伐。目前,我国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遵照就近的原则,主要的转移方向是农村附近的一些小城镇。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不光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对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拓展,以此来满足城镇的发展需要,还要解决城镇的居民就业问题,增加相应的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
4.政府要增加对农业科技发展的公共投资
农业科技化归根到底是为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而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和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研发和运用息息相关。只有不断进行科技进步的提高与创新,企业才能生产出更多高产、优质、高效的产品,才能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增加其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和竞争力。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投入。政府近年来虽在农业科技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总体上对农业的投入还远远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大国家财政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投入,增加公共投资,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
论文作者:于立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农业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村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农产品论文; 我国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