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论文_孟凯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论文_孟凯烽

浙江恒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增加,人们对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问题更加的关心和关注。地质灾害不仅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好地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良好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策略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特点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的结构以及相应板块运动,或者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灾害也就因此发生。由于地质灾害来自于大自然,所以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在预测和防治方面都存在困难,造成后果往往是比较严重的。受到技术条件限制,现阶段仍然无法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只能是尽可能减少损失。为了有效改善这种情况,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出自然运动的规律,以此作为预防灾害的参考依据,可以进一步改善效果。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土地退化等,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2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与影响

2.1山体滑坡

滑坡主要是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发生整体下滑的情况,造成滑坡现象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主要是由于本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比如:降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在出现较大降雨或者地震现象的时候,有可能引起山体滑坡。山体滑坡不仅会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影响,还会威胁社会和谐,在岩土工程施工中靠近河流、湖泊或高差较大的地区应该做好山体滑坡的防治工作,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加强滑坡预防。

2.2崩塌灾害

坡面上的许多岩石和土体都会因各种因素而产生裂缝,这些岩石裂缝将坡体划分为几个岩体。分割后,岩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变差。当受到冲击和压力时,它会与主要的岩石和土壤分离。在岩石坍塌和土壤落到山脚之后,它以山体滑坡结束。崩塌的原因是不受控制的采矿,山根的破坏和随机堆放。

2.3泥石流与地面变形

泥石流的产生是由于土体、山体受到暴雨或者暴雪自然灾害的侵袭所产生的洪流,在这一过程中水流夹杂着大量的砂石、岩土等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泥石流的危害性,通常情况下泥石流多发于山沟或者山坡地带。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可能会涉及大量的砍伐、废弃物堆放等问题,过度的开发利用增加了泥石流发生的几率。与此同时,滑坡与泥石流等问题的发生下多会引起地面变形,由于地表人类活动较为活跃,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等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地面塌陷都属于地面变形现象。为了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在项目开始前必须做好地质勘查工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减少地面变形对工程质量、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3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

3.1防治滑坡灾害

针对滑坡出现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减小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重点分析本地区地下水的类型和特点,采取合理的疏排水和截水措施,降低滑坡体含水量;其次,对滑坡进行全面的治理,通过设置抗滑桩、锚杆等手段,提高整体强度,增加滑坡的抗滑性能。当普通的治理方法效果不佳时,应采用相关的措施改变土质结构,提高土体强度,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滑坡现象,在岩土工程建设前应该尽量避让,以降低滑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多种手段的相互配合有效控制山体滑坡问题。

3.2防治崩塌灾害

崩塌方面的防治主要针对危岩体方面考虑,应该对较为危险的岩石物体进行一个加固,相对于滑坡的解决,崩塌的防治显然更加简单。而在处于节理裂隙和组合而成的结构面的崩塌的时候,要首先了解到引起崩塌的强度的原因是裂隙之间的扩张与挤压。在裂隙比较多的一些危岩地区和卸荷裂隙区,清理一部分区域的危岩体后,剩余的部分采用挂网的方式进行加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间隙的扩张,起到加固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也是在治理崩塌中的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在这其中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进行加固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充分,把岩体的结构、特性以及扩展性都包含进来,在进行布置的时候把这些地方重点防治,裂隙面也要重点的加固。

3.3防治泥石流灾害

防治工程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指的是修筑工程来避免泥石流危害,常用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有跨越工程、拦挡工程和排导工程。第一,跨越工程。公路建设常用的跨越工程有桥梁、隧道等,泥石流二级及以上地区的公路不适宜采用涵洞和过水路面,桥梁适用于跨越流通区域或流通区沟口的泥石流沟或者洪积扇区的稳定自然沟槽。在设计桥梁的时候应该要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结合沟床冲淤情况、泥石流的泛滥边界、泥浪高度等参数,采取合理的跨度和桥梁形式。隧道适用于线路穿过规模大、危害严重的大型泥石流沟。第二,拦挡工程。拦挡工程主要是对泥石流的固体物质进行拦挡的工程项目,是泥石流治理的先导工程,起效较快。常见的拦挡工程有拦砂坝、谷坊坝、固床坝等,其中拦挡坝、谷坊坝可以对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进行阻隔,从而减缓上游的河床纵坡,降低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将上游一些比较大的石块挡住,有利于下游输砂排泄,对下游淤积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固床坝则主要是稳固泥石流沟床的固体松散物,防止其下泄,还能减缓坝体上游的河床纵坡,适当降低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第三,排导工程。排导工程施工简单,效果好,而且可以就地取材,施工比较方便,能提高输沙能力、增大输沙粒径,还可以防止河沟纵、横向的变形,常用的排导工程有排导沟、明洞、渡槽、导流堤等。以排导沟为例,为疏散泥石流设计的排导沟,需要在洪峰过境的时候不发生淤积,也不出现冲刷,排导沟的两侧应该采用挡土墙、护坡、堤坝等形式进行防护,而且排导沟应该和稳定的流通区或山口直接连接,出口直接与主河道相连,出口的标高比主河道近20年来的最高洪水水位高。排导沟的横断面大小还应该要根据泥石流的流量进行确定。另外,渡槽也是比较常见的排导工程,渡槽适用于排泄流量小于30m3/s的泥石流,而且停淤场地或宣泄下来的固体物质能够及时被河水冲走,防止下方的回淤物质淹埋路基。

3.4防治地面变形技术

地面变形应对技术包括有:第一,强夯法。强夯法是夯实土壤,提高土壤强度,有效防止和控制地面塌陷,在实际施工中,它通常用于凹坑的柔软区域并撞击软土;第二,填堵法。在深坑中使用填充方法。具体实施过程是将原有的软土放入孔内,用岩石或砾石填充孔进行排水,覆盖粘土,最后用敲击锤敲击;第三,灌浆法。灌浆法常用余岩土的加固,将预先拌制好的浆体从岩土体的孔洞中灌入,或是从人工的钻孔灌入。

4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探讨

4.1加强对先进科学新技术的有效运用

在地质灾害防治的岩土工程领域,有必要研究现有技术资源的利用。因此,相关部门将通过将关注地质和环境影响的专家和学者与新的先进技术,新技术和新技术相结合,防止土壤工程中的地质灾害。我们必须联合起来讨论和研究新方法。同时,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设备可用于管理和管理岩土工程。

4.2加强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

生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泥石流来源物的数量,进而减少水土流失,比如加强植被防护与建设,保护森林,禁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乱砍乱伐、过度开采地下资源或者开挖山体等,以防生态环境被破坏。还可以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坡面绿化工程,促进生态和经济和谐发展。在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时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特征,选择更适宜本地的生物物种。

结语

总之,我国地质灾害严重,灾害很多,突发事件发生比较强,分布相对分散。在土工灾害的预防和对策之前,应充分了解土木工程的自然环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硬化技术,减少地质灾害对地质工程的影响,对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技术进行深入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研究各种预防和治疗技术,岩土工艺有效地确保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文韬.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江西建材,2016(03):250+253.

[2]陈林.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管理措施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5,22(10):135.

[3]梁仲,向君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治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9):181.

论文作者:孟凯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论文_孟凯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