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PVT发生情况将本组患者分为PVT组26例和NPVT组74例。以患者发生PVT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患者发生PVT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单因素分析后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D-二聚体指标值升高、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15cm/s、门静脉系统直径>1.2cm、门静脉压力>35cmH2O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发生率较高,D-二聚体指标值升高、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15cm/s、门静脉系统直径>1.2cm、门静脉压力>35cmH2O为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门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5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184-02
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形成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可能产生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为我院收治,收治时间2017年7月—2018年12月,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超声、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确诊。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7~72岁,平均(67.28±6.59)岁。病例排除标准:(1)有腹部手术史者;(2)术前检查合并门静脉血栓者;(3)病历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门静脉血栓诊断 于本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US)和磁共振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诊断PVT形成。
1.2.2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上述诊断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PVT组26例和NPVT组74例。以患者发生PVT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患者发生PVT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后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多因素分析。自变量包括:(1)手术方式;(2)血小板计数(>700×109/L提示升高)[1];(3)纤维蛋白原含量(正常参考值:2~4g/L);(4)凝血酶原时间(>20s提示延长)[2];(5)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200μg/L);(6)血胆固醇(正常参考值:正常值2.4~5.5mmol/L,);(7)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临界值:15 cm/s)、门静脉系统直径(临界值:1.2cm)、门静脉压力(临界值:35cmH2O),均采用DUS测量,各参数均进行2次测量,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用χ2检验。在因素分析上先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各种预测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eceptor operate curve,ROC),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CI),选定临界值。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表1 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形成的单因素分析(n/%)
从表1可以看出,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指标值升高、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15cm/s、门静脉系统直径>1.2cm、门静脉压力>35cmH2O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形成的风险因素(P<0.05)。
2.2 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表2 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D-二聚体指标值升高、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15cm/s、门静脉系统直径>1.2cm、门静脉压力>35 cmH2O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D-二聚体指标值升高、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15cm/s、门静脉系统直径>1.2cm、门静脉压力>35cmH2O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D-二聚体指标值升高。D-二聚体指标值的升高提示机体内高凝状态的发生,为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风险因素[3]。(2)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15 cm/s。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较无血栓的病人门静血流速度明显减缓,表明门静脉血流速度减缓是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4]。(3)门静脉系统直径>1.2cm。门静脉直径有不同程度的增宽,通常被认为是反映门静脉高压症的一个指标。(4)门静脉压力>35cmH2O。门静脉压力升高是引发PVT的直接因素,在PVT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参与作用。
综上,通过本研究探讨PVT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并重点分析了独立危险因素,能够为患者提供早期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参考文献】
[1]丁艳菲,杨卓鑫,郑文文,袁文杰,高艳景.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OL].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6.
[2]贾克丽,冯军安,郭云霞.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8):91-93.
[3]李嘉,徐继威,张彩云.脾切除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J].临床医学,2018,38(08):1-3.
[4]支春平,秦红军,胡仁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2):17-18.
课题名称: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课题编号:SFZD-2017011.
论文作者:王佳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门静脉论文; 肝硬化论文; 因素论文; 术后论文; 高压论文; 系统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