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与“走出去”:中国投资的新战略_走出去战略论文

“引进”与“走出去”:中国投资的新战略_走出去战略论文

“引进来”与“走出去”——中国投资新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出去论文,中国论文,新战略论文,引进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厦门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出现一种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即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成了本届洽谈会的主旋律之一。在此次洽谈会上,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一改以往单纯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投资贸易洽谈会模式,与来自非洲、阿拉伯世界、拉美、东南亚和欧盟的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企业,举行了12场双向投资政策与环境研讨会。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会上宣布:中国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更全面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走出去”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起步于“引进来”。长期封闭落后的中国通过对外开放,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有效利用大量国际资金,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2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经济始终以接近10%的速度稳步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GDP总量已上升至世界第7位。一些行业如轻工、纺织、家电、机电等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形成了比较优势,进而成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拥有了自己的名牌产品。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更大范围内开辟自己的发展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迫使中国不得不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这一战略转变过程加快。从国际方面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稳步推进各项改革,而国内资源相对短缺、产品相对过剩的问题,也急待通过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开辟国内外两个市场来解决。特别是在加入WTO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全球化趋势必然会带来贸易与投资的跨境流动,各国都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加强,因此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偏安一隅、闭门造车,我国加入WTO无疑将有利于国内企业走向世界,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同时,也只有“走出去”,才能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弥补国内资源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要抓紧时间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已经把“走出去”战略列入其中。同时,中国政府出台了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政策。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水平,在投资领域选择上,中国政府重点鼓励企业在轻工、纺织、家用电器以及服装加工等领域进行对外投资;在投资主体选择上,以实力强、管理科学、出口产品有信誉的国内生产企业为重点;在投资方式上,以企业现有设备及成熟技术和原材料、零部件等实物投入为主,以从事散件组装及加工生产为重点。

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大政方针已定,机遇与挑战一下子摆在了千千万万中国企业的面前。中国企业在经过了20多年市场经济锤炼后,他们已变得相当敏锐,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具有了开辟海外市场的能力。

广东的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打了头炮。正当越来越多的跨国集团纷纷到中国投资设厂之际,广东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如康佳、华为、中兴、TCL、科龙、格力、美的、健力宝、美雅等,也大胆的走出去,利用自己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积极参与全球性经济竞争。

广东“走出去”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贸易先行,以销开路,在商品贸易达到一定规模、积累了国际市场运作经验之后,再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在境外投资建厂。深圳的康佳集团,其“康佳”彩电不仅在国内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行销俄罗斯、澳大利亚、南美、中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大主要外销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在印度投资办起彩电装配厂。作为我国最大的空调生产企业之一的珠海“格力”公司,经过几年努力,在巴西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在主要城市的高档电器公司和大型超市设立了格力空调专卖柜,并在巴西投资2000万美元兴建空调厂。1993年就在柬埔寨设立卷烟厂的广州卷烟一厂,当初就看准了中柬关系将会稳定发展,因此抢在西方一些企业之前投资设厂。现在该厂在当地生产的“吴哥”、“利事来”牌卷烟,市场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

经济实力雄厚的上海也不甘落后。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日前宣布:从2001年到2005年,上海计划平均每年到海外投资近1亿美元。今后五年上海“走出去”的主要目标是:拥有一批海外大型企业集团和独资、控股或相对控股的跨国公司;向海外转移成熟行业,建立一批带动原辅材料、设备和零件出口的海外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境外加工贸易,促进进出口贸易重心外移,在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网络型的海外营销体系。上海“走出去”的方式和领域将扩展至10个方面,除了境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经济援助项目、设立海外贸易公司、加工贸易企业、投资资源性项目外,还要在发达国家建立产品研发和设计中心,建立境外营销中心、分拨中心和维修中心,开发境外服务项目,特别是海外市场咨询服务机构,收购兼并外国企业和品牌等。蒋以任强调,上海不仅要鼓励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去,更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

在“走出去”战略的影响下,截至2001年上半年,我国已先后在境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6439家企业,协议投资总额116.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为77.8亿美元,投资涉及的行业也从初期集中于贸易,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领域。

打造中国的“经济航母”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大铨在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专题论坛上表示,上海宝钢集团将在今后5至10年内,建设成为以钢铁为主,多业并举的融实业、贸易、金融为一体的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徐大铨认为,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与世界级大企业同台竞技,企业面临的挑战更是严峻。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途径,也是宝钢确定的发展方向。

徐大铨的观点在中国大企业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当前,世界经济冷暖在一定程度上为500家超大型企业所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集中体现在这个国家大型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几个真正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跨国集团,它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占据稳固的经济统治地位。美国依靠通用汽车公司、波音公司、IBM等跨国公司,日本依靠6家大型跨国集团,韩国依靠10家大型企业集团,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经济领域拥有了“发言权”。同样,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中国大型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在这方面,我们无法乐观起来。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显示:到2000年底,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集团、各级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集团和营业收入及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以上的其它各类企业集团共有2655个,2000年营业收入为53260亿元。这些数字看起来很大,但平均起来每个集团的营业收入只有20亿元左右。统计局的调查结果还表明,2000年我国最大的500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之和,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三名之和的89%。

规模小而散使企业没有强大竞争力。以机械工业为例,我国有汽车整车厂100多家,有改装厂5000多家,数量居世界之首,产量却只占世界的2%。从蒸汽发电设备工业看,中国企业的总体发电规模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总量的21%,但我国国有发电设备企业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许多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组成的,这些企业之间互不隶属,相互竞争,各自独立地面对国际大公司,竞争力自然被削弱。机械工业和蒸汽发电设备工业是我国集中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其它如煤炭、水泥、棉布、电视机、化肥等行业,集中程度远不及此。民航业也是这样,全国所有的航空公司的飞机架数和座位,加在一起还不如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家多,规模越小,经营成本越高,因此,加快重组改革,打造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航母”,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标签:;  ;  ;  

“引进”与“走出去”:中国投资的新战略_走出去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