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儒学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亚论文,儒学论文,经济社会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著名的教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孔子,是山东人。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她已超越国界,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在两千多年前产生的历史文化,但她已超越了时代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向现代化进军的今天,分析研究儒学的现代价值,探索儒学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汲取其精华,对于我们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仁”“爱”思想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仁”“爱”乃人伦之首,是孔孟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指导原则,居于儒学核心地位。
什么是“仁”?孔子对“仁”的论述很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阳华》);“刚、毅、木、讷近仁”,“居外恭,执事敬,与人忠是仁”(《子路》)……总之,“仁”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爱人、教、礼、义、忠、恕、中庸、敬、宽、信、敏、刚、毅、木、讷、温、良、恭、俭、谦、让、诚、利国、利民等都是“仁”的内涵或“仁”的表现。因此,宗儒说“仁”是“诸德之和”,是“全德之称”。
儒学的“爱”,主要指“爱人”,是爱一切人,即“泛爱众”(《学而》),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孔子自述其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治长》)。这种安老怀少的抱负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礼记·礼运》), 道出了“爱人”思想的真谛。
儒学的“仁”“爱”思想,展示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博爱意识和宽大胸怀,意味着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阶层、等级和家族的界限,朦胧地看到了人“类”的存在,认识到了“仁者爱人”的人生哲理,因而带有古朴的人本主义色彩,对于加强人的道德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现代化建设中,人们不仅需要发展经济,实现物质生活的现代化,而且需要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剖析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可知,“仁”“爱”思想对于在现代化建设中净化人的灵魂,维护社会公德,建设现代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东北亚地区各个国家(地区)在进行经济合作中,也应弘扬“仁”“爱”精神,遵循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平等互利、诚心诚意、团结互助的原则,进行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合作,为东北亚地区的繁荣而共同努力。那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以富欺贫的思想和行为,违背了儒家“仁”“爱”思想的要求,不符合现代道德要求,也不符合东北亚地区人民的整体利益。
儒学“仁”“爱”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和为贵”,注重“人和”,主张“仁者爱人”,“朋友信之”,“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做事“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这种人际之间出于自然真纯的情感而相互信任、相亲相爱的思恋,不仅对于现代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也有指导意义。目前,东北亚地区还存在着阻碍经济合作的因素,有些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解决。例如,朝鲜和韩国双方相互对峙问题,日本和俄罗斯北方四岛领土归属问题……对待这些问题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弘扬和发展儒家“仁”“爱”思想,以“和为贵”,遵循和平共处、互谅互让、求同存异、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双边或多边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全面繁荣。
(二)“天人合一”思想及现代价值
儒学把“爱人”扩大为“天下大爱”,倡导“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指的是“天道”、“人道”的结合。天道指自然界变化的法则、法律,人道指人的道德准则和为政治国原则。“天人合一”观将仁爱之心普及推广于天下,扩大到草木禽兽有生之物,把天道、人道的和谐协调视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立了天地万物人为一体的伦理体系。在这一伦理体系中,儒家提出了“天地以生物为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的思想,主张耕作不失农时,捕鱼勿用过细网,砍伐树木要按时节,春天动物孕育期不要打猎……“天地以此心普及万物”,使整个宇宙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大流行过程,生命始终流畅不滞,盎然不竭。
在人类向现代化进军的征程中,征服自然的能力迅速提高,工商业突飞猛进,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也污染了大气、污染了水源、污染了环境;矿产的开采、荒山的开发、森林的采伐、动物的捕猎,丰富了社会资源,但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给人们带来了生态灾难。在这种情况下,挖掘“天人合一”的精神资源,强调和实践天人和谐的思想,对于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对待自然,防治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东北亚地区各国(地区)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都做出了很大成绩。但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人与自然不和谐。有些问题,如大气污染、海水污染等,单靠一、两个国家(或地区)很难解决好,必须通过东北亚各国(地区)的联合和协作共同解决。在联合与协作中,应该弘扬和发展儒学的“天人合一观”,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方向,着眼于当代和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立足本国(地区),面向东北亚,胸怀全世界,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综合配套措施进行防污治理,保证生态平衡和环境优美,把东北亚地区建设成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地区。
(三)集权秩序与现代经济发展
儒家学说言“仁”、言“爱”、言“礼”、言“天道”、言“忠”、言“孝”,最终都落脚于“治国”、“平天下”的“行”即社会实践。为了“治国”、“平天下”,儒家学说创立了“中央集权”制、严格“管理”、“家族”集团主义等为内容的集权秩序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弘扬和创新,可以有力地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第一,整体号召机制。儒家学说将家庭的原则扩大到国家组织,主张建立“一君万民”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为了维护这一政治体制、必须利用“忠孝”伦理和“三纲五常”维持上下秩序。“忠孝”和“三纲五常”理论的合理内核在于,在对待国家政事、家庭事务、婚姻关系和人际关系上,必须树立一个“纲”—权威;没有一定的权威,国家不治,家庭不和,婚姻不谐,人与人不亲。这种权威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必要的,在现代化建设中也不可缺少。这种权威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整体号召机制,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站在国家或集团的立场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东北亚有些国家(地区)利用这种整体号召机制,在政府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政策后,动员全体国民共同努力,取得了经济腾飞的显著成效。韩国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后,由政府掌握经济主导权,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协调企业间的关系,动员全体国民振兴经济,迅速跻身于令世人瞩目的“亚洲四小龙”行列,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发达国家迈进。
第二,富有哲理的管理思想。儒家学说中,包含着丰富的富有哲理的管理理想。这些思想对于现代搞好经济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仍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其一,儒学的“仁”、“爱”观,强调对人要宽厚、仁慈,提倡“泛爱众”,“节用而爱人”(《学而》)。这种思想引起了当代众多管理者的重视。许多企业家认识到,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而人又是有感情的,要想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尊重人……其二,儒家学说“和为贵”的人际观,和现代管理提倡的团结协作精神是一致的。弘扬和实践“和为贵”的人际观,可以促使人们心情舒畅地共事,产生群体合力,增强竞争力。其三,儒学的用人观是德才兼备,“德”在首位,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这一思想在现代管理中非常适用,当代许多优秀的管理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信奉儒学的用人准则,选贤举能,委以重任。其四,儒学注重说服教育工作,主张以“教”为先,并特别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认为只要做出表率,群众自然会效仿。这种观点,与现代管理要求管理者既注重法制、制度的管理,又注重思想教育工作是相吻合的,应该发扬光大。
第三,以家族为基础的集团主义思想。儒家非常重视家族内的团结,并把这一思想扩大到社会和国家。东北亚许多国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人们首先为自己的家族而劳动(或工作),并把自己的利益和集团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自己的积极劳动可带来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韩国和日本的许多企业,就象一个个家族共同体,企业成员之间保持着宗族般的人际关系,“仁者爱人”,中庸协调,同心同德,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每个成员都是企业的动力。
(四)廉洁勤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儒学的经济思想和政治相联系,构成了儒家的廉洁勤政观。儒学的廉洁勤政思想是为巩固封建统治而提出的,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挥霍浪费。孔子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借行礼义之道,大肆挥霍浪费的问题,尖锐地指出:“大哉问!?“礼,与其奢,宁俭。”(《论语·八佾》)意思是说,这个问题很大很重要,礼的本意是节俭,而不是奢侈浪费。他还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就是说,治理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勤政,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地工作,不欺上瞒下;节约费用,爱护民众,役使老百姓时,不妨碍农业生产。孟子针对当时天子到各地巡视,游山玩水,大吃大喝,搜刮民财的不廉作风,指出:不管天子到哪里去巡视,“无非事者”,都是为了公事,应该“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下》)。春季巡视是为了考究农民的春耕春种,对困难的农户给以救济,补不足;秋季巡视是为了考察农民的收获情况,对欠收的农民给以补助。然而,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费食,劳者费息。”(同上)现在可不是这样,天子一出巡,便兴师动众,前呼后拥,到处筹集粮食和食品,百般应酬,使得生活困难的人没有饭吃,辛勤的劳动者得不到休息。他还进一步揭露说,这种巡视活动不是拯救人民,而是虐待人民,是搜刮民财,百姓遭殃,这样势必引起群众的不满,丧失民心。重温儒家学说的上述内容,看看今天的社会现实,不是发人深省吗?
第二,提倡与民同乐同忧,反对与民争利。儒家针对春秋时期统治者只顾个人享乐,不管民众死活的行为,提出了官吏要与民同乐、同忧的主张,指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这是一条普遍真理,过去,现在,将来都适用。儒家还认为,“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国家管理者如果只贪图“小利”即一家一人的私利,就办不成大事,治理不好国家。如果“与民争利”,就会失去民众,丧失政权。孔子还认为,当官的已有俸禄,不能经商与民争利。当官的去经商,利用手中之权谋取暴利,就会腐败堕落……儒学的这些思想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有着十分现实的借鉴意义。
第三,提倡清政廉洁,反对贪污受贿。儒家非常赞赏和崇敬尧、舜、禹,曾赞颂道:“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舜和禹多么崇高啊!身为国王管理着天下,整天为老百姓操劳,却一点儿也不为个人着想。儒家认为尧舜禹是清政廉洁的楷模,所有官吏都应向他们学习。儒家主张“非其道”、“非其义”不取(《告子上》),反对官吏贪污受贿,对春秋时期官吏贪污受贿的问题进行了严厉揭露和批判。指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去本心”(同上),那些不明辩礼义而贪污受贿的官吏丧失了做人的本质。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儒家学说丰富而科学的廉洁勤政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东北亚各国(地区)都从中汲取了营养,对于安邦定国、促进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韩国总统金泳三上任之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根治韩国病”、“清查公布官员财产”、“严惩腐败官员”、“严肃纲纪法规”、“促使经济第二次腾飞”等廉洁勤政活动,被人们称为“廉政风暴”,收到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国民的赞扬和拥护。
(五)教育思想及现代人才培养
儒家非常重视教育,各个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例如孔子、孟子、朱熹等,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们热心教育事业,在教育上为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观点。
在春秋战国之前,只有官吏的子弟才能“上学读书”。孔子冲破“学在官府”的束缚,提出了“有教无类”,所有人都可读书受教育的主张。儒家不是为教育而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明德于天下”,“为政治国”(《大学》)。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儒家主张进行以“仁”“爱”为中心内容的教育,培养能“齐家”、“治国”的“君子”。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科学技术之母。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受这一思想的熏陶,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我国的台湾省等,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教育先行”、“科技立国”的战略,促进了经济的腾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几乎崩溃的日本,经过30年左右的努力,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重视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945年9月15日, 日本公布了《新日本建设的教育方针》,1947年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当时,日本人食不饱腹,衣不遮体,但地方经费支出中用40%来支持中、小学教育,优先满足小孩受教育和吃饭的需求。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年年增加,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45年1.78%,1952年为4.53%,1953年为 10.63 %,1965年上升为13.31%,1984年的教育拨款为1952年的13倍, 成功地实现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升学率为94%、 大学本科升学(研究生)率37%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10%的经济发展目标。
韩国,原是一个资源匮乏、经济技术落后的国家。196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2美元,国家和人民都很困难。但韩国掀起了教育热,主张“宁愿挨饿也要让子女受教育”。 教育预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60年为2.6%,1970年为2.69%,1980年为3.3%,1986年达到3.9%。整个公共教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83年达6.9%,1986 年占7.4%。韩国政府的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经济发展速度。1981 年就实现了初中三年制入学率100%的奋斗目标,各类大学发展到250多所,大学生在校人数超过100万,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靠优秀的人才,克服了自然资源不足、经济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等困难,实现了经济腾飞,迅速跨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并开始向发达国家迈进。1994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769亿美元,人均8483美元。
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落后。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对教育的投资少。我国对教育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80年以前一直在1%左右徘徊, 以后有所增加,但直到1994年也没有超过2.4%,还达不到韩国1960年2.6%的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加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腾飞。
当然,儒学文化同其他文化一样,也有局限性和消极因素,但其精华却包含着一般性和积极因素。只要我们根据新时代的需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并且从外国文化包括西方文化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儒学文化,就一定能使儒学在未来世界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